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曾经:一座村庄与一个小镇的骄傲 汪建中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农村,家里弟兄四个,他最小,父亲汪方才是一名小学老师。汪建中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后来父亲又因工作需要被调到了另一个镇,常年不在家。直到上初中,父亲才将汪建中接到了自己的身边。  相似文献   

2.
王莉  桂林 《党史纵横》2009,(9):60-61
左子元(1906—1937年),又名左宝喜,满族正红旗人。祖籍岫岩,生于宽甸县步达远乡步达远村。民国元年(1912年),7岁的左子元随家迁居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三源堡二道沟。家里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二。幼年家境贫寒,没上过学。大哥左宝玉20岁时当兵,参加了张学良的东北军。  相似文献   

3.
《前线》1999,(11)
回顾五十年首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除了“美食”、“丰衣”之外,最大的恐怕要数家里的摆设了。五十年代拥有一块进口的手表曾经成为一代人的梦想;骑上一辆“永久”自行车让许多人苦苦追求;家里摆上一架收音机会让全家人兴奋不已……是的,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追求拥有似乎只能成为一种企盼。随着改革的春风吹绿中国大地,仿佛在一夜之间,几代人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拥有的,也拥有了原来想都不敢想拥有的,甚至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现代化产品也与世界同步进入到普通百姓家。让我们对比着回顾几组…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中,国务院内务部一共402人,就有7个造反组织。有的要保曾山,有的要打倒曾山。造反派把我们家里和住的胡同里贴满了大字报,到处写着"打倒走资派曾山"的标语。一次,造反派冲到我们家里来批斗曾  相似文献   

5.
明朝冯梦龙的《笑府》里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一天,他出门遇见一个朋友请他吃饭,但他充阔气地说:“我刚吃完狗肉,饭是吃不下了,喝杯酒还可以。”于是两人就去喝酒。不一会儿,他就喝醉了,把刚才在家里吃的糠吐了一地。事后,朋友问他“你吃的是狗肉,怎么吐出来的会是糠呢?”那人沉思了一会道:“估计这狗是吃糠的。”俗话说:“顾了面皮,饿了肚皮”、“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面子”与“肚子”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死要面子的人,免不了要“饿肚皮”、“活受罪”,这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今天,我们不少地方的官…  相似文献   

6.
贪污的钱如何处置,这一定是贪官们的一个大难题。因为这些钱既不能存银行,又不能搞投资,更不敢大肆挥霍,所以通常的做法是藏在家里。近日参加警示教育大会,获知某罪犯居然在家里藏了一千多万元。一千多万是多么大的体积呢?要在家里藏这么多钱.真是令人犯愁。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一农民朋友家里闲聊,听说了这么一番话,引起了笔者的深思。这位农民朋友说:“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命金贵得很.下乡自带高级茶杯,有的还盛满了用人参或保健药品泡的茶水.不愿、不敢喝我们的茶水,无非是嫌我们不卫生,怕被我们传染上病。对这样的党员干部.我就是有实话、心里话也不愿、不敢跟他们说。”  相似文献   

8.
“挑担”哥,是我们巴山男人们对妻姐夫的俗称。在巴山腹地的东坡村,我就有个挑担哥。挑担哥,中等个头,初中文化,年届四十,性格温顺。憨厚、老实的黝黑模样,足以证明他历尽沧桑、饱受了艰辛。他,没有任何奢望,但求国家税款、三提五统、子女书学费不拖不欠,给得利索,早日摆脱贫困的束缚。挑担哥,除老实外,还有一个不善言谈、办事保密系数高之特点。一日,挑担哥邀我喝酒。他说:“老弟,咱俩好久没在一块谝闲了。今天,我们两弟兄喝两盅。”盛情难却,酒逢知己。一杯、两杯、三杯……俩人喝了个痛痛快快,不知不觉中挑担哥醉意朦…  相似文献   

9.
“李大爷,我们是区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今天给您送种子来了!”7月7日下午,在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西堰村村民李发根的院坝前,一辆贴有“红盾助困行动”的农用运输车停靠在路边,两名工作人员把一包蔬菜种子、一袋化肥送给李发根。“李大爷,您还有什么困难,尽管给我们说。”“你们都帮到我家里来了,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不怕。”李发根黑黝黝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是船山区开展的“五帮五评”活动中的一个剪影。  相似文献   

10.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  相似文献   

11.
余平 《党课》2013,(12):125-125
近日来禽流感撩动着人们的神经。老婆在得知禽流感的消息后,当天就把家里养了一年的老母鸡送人了。前几天女儿放学回来时,手里正拿着一只还没啃完的鸡腿,老婆如临大敌,一把抢过鸡腿扔进了垃圾桶,搞得女儿莫名其妙。岳母在家里负责做菜,她最喜欢放的调料就是鸡精,可这一阵子老婆硬是不让岳母做菜放鸡精,她振振有词地说:“鸡精和鸡肯定有一定的关系,你还是小心谨慎的好,可以用味精取代鸡精。”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有的人富了,就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去尽情地享受生活;而有的人富了,则把钱花在公益事业和广大老百姓身上,贾彦红就属于后者。贾彦红是舞阳县保和乡二郎庙村人。少年时由于家里弟兄多,家境贫寒,16岁他便被迫辍学,走上了四处打工创业的艰辛之路。凭借着聪明好学和对市场的敏感,他先从小规模煤焦加工和销售做起。刚开始公司只有几个人,没资本,  相似文献   

13.
安志银 《共产党人》2005,(10):52-52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特别是青少年时代,经常会受到长辈们的一些教导与训诫,其中最多的,就是认真。在家里,父母要求认真做事;在学校,老师要求认真学习;就业后,领导要求认真工作。认真认真认真,似乎要求认真的声音不绝于耳,要求认真的训导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春节,不时有朋友到家里做客。"老宋,你不讲究啊,家里有事怎么不告诉我!"看到我家没贴对联,也没挂红灯笼,朋友们便向我"发难"。亲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不贴对联,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正是看到了这些,前来做客的朋友们猜到了我家一定有"大事"。2015年3月12日,我正在上班,  相似文献   

15.
“上回咱们开会时提的路灯、井盖儿问题,物业都已经解决了,想听听还有什么新问题,趁着各方面负责人们都在,大伙一起商量着看怎么解决。”和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平在居民“会商会”上开场白简洁干脆。“我们楼里住了很多老年人,家里暖气是三天两头的不热,小区里修理4个热力管道留下的大坑现在还没填!再一个反映的就是绿地问题,很多居民私自占用绿地……”孟大妈满腹怨气地先开了炮。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社区的其他问题:超市周边道路不畅、垃圾要及时清运……  相似文献   

16.
正"那年冬天我挑着豆腐去卖,既没人照顾即将生产的妻子,也没人照看我们刚会走路的大女儿……"王清华卖完豆腐回到家,看到屁股上被火烧出一块疤的大女儿和在旁边哭泣的妻子,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里日子好起来。这件事虽然已过去30多年,可再次提及时,王清华的心情仍然难以平复。王清华是黄平县寨碧村党总支书  相似文献   

17.
张璐 《党史纵横》2012,(5):47-48
周恩来少年时期曾在东北求学3年,并立下了著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多年后,他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说:"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可以说,周恩来的革命生涯启自东北,而曾作为党在东北地区统一领导机构的中共满洲省委,其在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时刻和危急关头,也都与周恩来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决策筹建中共满洲省委  相似文献   

18.
耐得“清贫”张秀璋近日到某县委书记家中采访,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客厅中央悬挂着的一条幅"耐得清贫"。再细瞧他家里的摆设,既没有高档电器,也没有新潮家具。好一个"耐得清贫"!清贫,《辞海》上释义为:贫苦而有志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在这个目...  相似文献   

19.
鲁曦 《党风与廉政》2002,(12):19-20
在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官渡村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失明多年的75岁的梁桂花老人重见光明了,重见光明的梁桂花老人逢人便讲:“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能重新看到这个世界,这可多亏了咸阳市委张立勇副书记啊。”亲人般的呵护、关怀2001年4月17日,张立勇副书记带着妻子驱车来到马庄镇官渡村梁桂花老人家里,张副书记对失明多年的梁桂花老人说:“老人家,我们带您到医院看看眼睛,您说怎么样?”老人脸上现出半信半疑的神情:“我这眼都十多年看不见了,怕是不好治了。”“我们去试试看吧。”于是,张立勇和妻子搀扶着老人上车,…  相似文献   

20.
丁艾 《红岩春秋》2015,(2):34-35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要,要把这牢底坐穿/二百多颗心跳着一个旋律/二百多个人只希望着那么一天/等待着自己的弟兄/用枪托来把牢门砸开。"1949年11月30日,诗人蔡梦慰等待的"自己的弟兄",终于"用枪托来把牢门砸开"了!令人痛惋的是这位诗人却在3天前,和他的200多个难友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在狱中,蔡梦慰用竹签蘸棉灰调成的墨汁,愤笔写下长达250行的《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