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莉 《北京观察》2001,(11):50-51
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因作诗语不惊人,被封建权贵视为永远不能进入诗歌艺术堂奥的“下里巴人”。然而,这位“下里巴人”却作出了唐代百姓流传万口的名篇——《吾富有钱时》。诗人赋诗痛斥自己的配偶子女因金钱引起的种种丑态,讥刺和警告家人贪财迟早会遭报应。近读《吾》诗,吟咏再三,生发许多感叹。全诗如下: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时,见我开口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我即貌哨。  相似文献   

2.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称数,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吾"、"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但表示单数的频率大大超过了表复数的频率;"余(予)"、"朕"只能表示单数。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复数的表达方式,就是"吾侪"、"吾曹"、"吾属"的使用,这是"我"所没有的。秦至汉初时,"吾"后仍然可以加"属"、"等"、"众"构成"吾属"、"吾等"、"吾众"等词语表示复数。秦至汉初,出现了一例指称复数时也可以有形式上标志的"我侪"。西汉中晚期,"我"后跟"属"、"曹"等复数形式标志的例子增多。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之间推心置腹的友谊时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4.
职业和尚     
云溪子 《小康》2012,(8):110-111
职业和尚有两类。一类根本没有出家、不是僧人。另一类的确是出家的僧人,但他们已经不是献身佛教,青灯黄卷,求得人生解脱;而是借一身僧衣,挣钱敛财,或企致富,或企过上花天酒地的生活大概与学习的专业有关,吾虽并不信仰佛教,但对佛学颇有兴趣。闲暇时,翻翻有关的书籍。旅游时,逛逛名寺古刹,与僧人聊聊。佛学博大精深,吾还没摸着门儿。但是,常识倒也了解一些。一个时期以来,所见所闻的一些事情,与吾了解的佛教常识根本对不上号,使人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5.
伍中华 《创造》2002,(1):22-22
古人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相似文献   

6.
自本年6月全國移民工作座談会后,除河南省繼續移往甘肅、青海兩省和新疆維吾尔自治区八万二千余人外,其他地区均停止了移民,全力地進行巩田工作。几个月來,各地在組織移民生產、修建房屋、解决物資供应以及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目前仍有少数人坚决要求返籍;有相当一部分目前虽然積極参加了生產,但在思想上还不很穩定;真正有長期安家立業打算的,只占一部分。这些情况,說  相似文献   

7.
古之乱世,清官难得,高汉筠恰是其中之一。据《旧五代史·晋书》记载,他在襄州供职时,曾有恶吏私赠白金500两,高汉筠说,你不是多剥削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吾有正俸,此何用焉",遂将白金悉数上缴,并告诫该吏不可再为。官逢乱世,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在邪恶面前正气凛然,当属难能可贵。以"吾有正俸"正告行贿者,前正气凛然,当属难能可贵。以"吾有正俸"正告行贿者正是清廉为官的一种坚守。生活多姿多彩,诱惑多种多样。人能否抵制诱惑,从  相似文献   

8.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平吾前,其间道也固先平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间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相似文献   

9.
云溪子 《小康》2006,(5):76-77
一日,儿子与其一位同学在吾跟前谈论工作之事,设想甚多,胆气颇壮,牢骚不少。吾曰:“青年人,不要好高骛远,还是实际些好。”儿子对曰:“老爸,我们的事,您还是少管为好。”吾颇不快:“哪有父亲不管儿子之理!”不想儿子迸出几句话来:“老爸,您是读书人,尚不知古今成大事者,多从小丧父!”接着,从孔夫子到今人,列举了一长串姓名。吾闻言七窍生烟,厉声道:“有父而成大事者众,汝为何不谈?”一番争执,吾胸中之气半日未消,夜里迟迟未眠。“有父母荫佑,乃一大福份!父亲难道成了子女成才的绊脚石?子女为何不解父母的一番苦心?”吾越想越气!夜深了,心才…  相似文献   

10.
云溪子 《小康》2005,(9):67-68
吾在机关工作时,有一老同志,名“常喜”。此老整日春风满面,出语诙谐。一日,吾对此老曰:“老某,您名常喜,真名符其实,名不虚传!您老的双亲太有远见了!”此老笑道:“名虽双亲所赐,然唯愿而矣!若求名符其实,非自身竭力不可!”吾又曰:“您豁达乐观,有何妙方,可否赐教一二?”此老答道:“送你一副对联,慢慢悟吧!‘知足胜过长生药,常乐方能晚白头’。”说完,呵呵一笑,拂袖而去。这些年来,吾不时体味对联的含义,觉此中颇有玄机。足者,充满、充实、够量之谓矣。足,有其客观之一面,也有其主观感受的一面。至于“知足”,则更多主观感受了。谈到感受,就…  相似文献   

11.
十月的一天清早,我还躺在床上,听见吾耀家的院子里传来一阵响声。开始是一阵低沉的抽泣声,慢慢地哭声越来越大,然后停住了,接着又是一阵低软的哭声。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吾耀的爷爷昨天晚上过世了,他的家人在哀悼他。我赶快穿好衣服,去吾丽英家问问情况。 吾丽英家院子东面的粮架上,挂满了一串串金黄色的包谷。走进大  相似文献   

12.
高亦吾闯关东教书,周恩来到东北求学,师生有缘相识相知在奉天高亦吾,原名守铭,字盘之。亦吾,是在山东高等学堂(山东大学前身)读书时,为铭记他与同学吴蔼宸在反清救国中结下的友谊和所立志向而取的别名。他们将两人  相似文献   

13.
刘伯良 《新东方》2007,(7):43-45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格物穷理"是把心理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为二也"。[1]"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2]这就是说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抛  相似文献   

14.
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品质、作风等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力。我国古人就很重视官员的非权力影响力,陕西西安碑林刻有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话从官员的公正廉明角度谈到了领  相似文献   

15.
以俭素为美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这是宋人司马光训诫儿子司马康的一段话。他在训子文中列举了历史上“以俭立名,以侈自  相似文献   

16.
只求今世     
云溪子 《小康》2008,(10):90-91
认为现状不合理,就努力去改变。凡事,尽力有所作为。成功了,不沾沾自喜;失败了,只要尽了力就不怨天尤人。在吾记忆中,最早听说前世、今世、来世,是在孩童时。一次,不知为何突发奇想,问母亲道:"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母亲笑了笑,摸着吾之头曰:"你是马变来的。""马怎么能变成人呢?山上的马没变成人呀?""你上辈子是马,扑到妈怀里就变成人了。"  相似文献   

17.
患鼠乞猫     
安清 《中国减灾》2011,(5X):59-59
<正>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18.
“孃孃,你们家的水沟里都长满浮萍了,”吾成刚指指果树旁的水沟,“浮萍要拿来喂鸡,我来捞一点可以吗?” 我笑了,“可以,吾成刚,我们家的兔子不吃浮萍。” 吾成刚转身回家,很快就拿着一根头上绑着金属网的竹竿回来了。他把浮萍捞起来,倒进放在水沟边的竹篮子里。  相似文献   

19.
领导,“率领”、“引导”之意也。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率领”、“引导”群众?关键是领导者要有“心”。 公心。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领导者惟有出于公心,  相似文献   

20.
沈展云 《同舟共进》2008,(11):37-37
孤陋寡闻如我,因了钟叔河先生的推介,才知道吾粤有《同舟共进》杂志,于是开始留意,读到上面一些"妙文"(借用钟叔河语),感时冼世,诤言谠论,可以想见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