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薪风霞写的回忆录,时常觉得有趣。比如她写过一把小茶壶,说那是跟随她多年的心爱之物,有一天被她不小心给摔了。新凤霞不写她是怎样伤心怎样恼恨自己。只写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赔自己一把!”后来大约她就上了街,自个儿赔自个儿茶壶去了。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2,(11):4
从"你吃了吗?"到"你幸福吗?"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对话幸福董倩:您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董倩: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3.
正当纪丽萍老师说她即将退休,刚才上完的这次课是她退休前最后一次课时,我流泪了。说实话,我是个不善言词、不轻易落泪的人,可此刻,我泪眼模糊……您是一株空谷幽兰,默默散发着沁人的馨香。我第一次看见您,便情不自禁喜欢上了。您总是微笑,像个害羞的少女,那动人的笑靥,占据了我的心房。相对于老师而言,我更喜欢模仿学哥和学姐,亲切地称呼您兰兰姐。您不知道,我是先认识您的。那天我和同学急急忙忙要赶到英语楼上  相似文献   

4.
“我记得,我们从来没有坐下来仔仔细细地沟通过,甚至没有一次谈话超过10分钟……您总说:工作忙!是的,这我承认。但我想说,您这只是一种托辞,一种骗术!您想想,您什么时候真正关心我和小弟的成长过?每当您看到我和小弟做事不符您心意或者做了什么错事时,您有几次真正心平气和给我们讲一下道理?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您只会发火!只会瞪眼!只会吼!……我很想知道,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您的追求与抱负是什么?现在实现了吗?” 这是我女儿在1993年10月16日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了,每逢闲暇之时,我总会想起您,您那四川女子瘦小的身材,您那一身显得肥大不合体的军装,您那苹果型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两个小酒窝,就像印在我脑海里的一幅清晰完整的照片,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年来,我曾给您所在的部队去过好几封信,每一封信总是带着我的感情,带着我的希望,带着我对中国军人深深的爱,向您诉说我的成长,我的生活以及我们唐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可这些信却都石沉大海了。姐  相似文献   

6.
电视台播映《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阵子,人们对张大民的议论就像一锅煮开了的水。那么,电视剧播完了,这锅沸腾的水落开儿了,积淀下来的是什么呢?仅就一个话题来说,有无积淀,我以为是区别“一时”还是“永恒”的一种标志。这正是一个迟到者重提此话题的用意之所在。人们说贫嘴张大民的生活不易也好,幸福也罢,反正他就是在生活的旋涡里这么着过日子。他无时无刻地贫嘴,并自觉不自觉地为自个儿和身边人的生活付出代价;他成  相似文献   

7.
哎,记者同志,您甭端详我这副眼镜,我可不是儒雅斯文的才子。您瞧,我这肱二头肌——您读过茹志鹃的《百合花》吧?我和那位小通讯员一样,都是天目山人氏,也吃过“拖毛竹”那碗饭。 我父亲是浙江衢州人。1957年林业专科一毕业,就分配到天目山  相似文献   

8.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9.
国宝与家书     
<正>"尊敬的余秋雨先生:我写下这封信希望邀请您参观故宫博物院。我将以长子身份请求院长,允许我陪您参观我母亲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这幅世界名画问世近千年以来,唯一可以替代原作展出的复制品。您在‘秋雨时分’节目中曾讲到,自己排了五个小时队,只看了五分钟《清明上河图》。您也许不知道,那次展出的正是我母亲的临摹作品。"2011年,陈长年在尼罗河游轮上,一口气读完余秋雨的《借我一生》,萌生了撰写回忆录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改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曾经做过多年党的青年工作的人,我有责任把自己的看法告诉青年同志们。我同青年人接触得不那么多,话是否能说到你们的心坎上,我没有把握了。首先我想讲讲我们的改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的国家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来的?为什么世界上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在谈论或者进行着改革?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历史证实了这一点。这个学说提出只一百年的时间,世界上就有除南极洲以外占全球大陆面积  相似文献   

11.
情殇     
王文婷 《侨园》2012,(8):22
我今年35岁,我满意自己处处凸显独特的女性魅力. 我和丈夫都是自由职业者.在来纽约的创业阶段,我们事无贵贱,无所不干.每每手里有了几个余钱,我们就像西方人那样去泡酒吧、看画展、听音乐会,尽可能享受精神上的“不平凡生活”. 邂逅: 那是在五大道假日酒店的画廊上,我漫不经心地从一张张画前走过,不经意间,我感觉有一道目光尾随左右.  相似文献   

12.
方成 《党政论坛》2011,(12):22-22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13.
张衍荣 《侨园》2013,(11):35-35
<正>相信游过金山寺的人,很多会和我一样,那趟佛文化之旅,恐怕此生绝无仅有。那天我们是从扬州过的长江。车一上润扬大桥,我就发现镇江遥遥在望,便忍不住激动起来。啊,久仰的金山寺,终于就要见到你了!不大工夫,我们一行便到了金山寺大院门口。打量这千年古刹的山门,特别是那块蓝底金字、不甚气派的"金山"寺门匾,我不禁暗生狐疑:难道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天下名刹金山寺?怎么看都不像啊!我知道,这是天下风行造假带来的心理障碍在作祟,眼前的金山寺,怎么可能是个"水货"呢?  相似文献   

14.
朱远祥  李修文 《民主》2020,(3):53-55
澎湃新闻:从"封城"至今,您的个人生活和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今天为止,您出门了吗?李修文:我和所有在家隔离的武汉人都没有区别,这些天来百感交集,各种复杂的情绪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尽力体会别人的内心。朋友们邻居们,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一个病人和一个非病人,他们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已经死去的人。我想,这也恰恰是作家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感同身受、深思、理解,然后记住。  相似文献   

15.
华山 《瞭望》1982,(11)
是一九四○年的春天吧。当时华北新华日报馆驻在太行山主脉下一个千山万壑里的小山村叫做圪隆皎,又叫安乐庄,属山西省武乡县管。我在“木刻工作室”给报纸刻插画。那是半坡道上一家闲置的独立小屋,离开坡头编辑部和沟里电务科的院落都有小几百步,不多见人,怪清静的。光线又好,朝阳的门窗都拆卸光了,门口站上个人,也不多挡亮,谁愿看就只管看吧。反正在山里,看人画画也和看补锅补碗锯大缸一样,都是一种看不够的文化娱乐呢。 门口站着个人忽然说话了:“同志,问个话行吗?” 真讲礼貌!我回过头去,只见门框傍着个过路打扮的瘦高个儿,且喘着气,披着件罩住小背包的旧棉  相似文献   

16.
我在我们邮局算是“外来户”。这话怎么说呢?我们邮局很多人都是上下几代“跑邮政”的。我是赶上84年北京市第一次待业青年招工考试,自个儿考进邮局的。 我在学校念书时,是重点班里的重点生。但很遗憾,我没能考上大学。那时我的家里生活挺困难,父母身体不太好,下面又有两个妹妹。我一想,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找个工作,分担一点家里的困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8.
程啸 《党政论坛》2014,(20):20-20
巴菲特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家,有"股神"之美誉。其实他更为人们所称赞的是慈善事业,尤其是为比尔·盖茨投入超乎人们想象的大笔资金,成为慈善界的典范。有一次,巴菲特前往中国宣传慈善理念,其间专门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杨澜的采访。杨澜向他提问道:"我前面看新闻,您刚刚为比尔·盖茨经营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赠了百亿美元,我当时就想,您为什么不像比尔·盖茨一样也创办一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呢?这样岂不是更会让您声名远播?再说,要是以后人们忘记了您的名字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儿时读书,不求甚解,长大了,遇到什么事,想起应用某句圣人之言,常是根据字面解释来判断是非。就说交友吧,我总觉得孔夫子说的‘毋友不如己者’,按实际情况看,未必正确。 ‘友’,讲的是互相间的‘友’。假设甲乙二人,甲比乙高些,乙满心跟甲交朋友,而甲却信奉‘毋友不如己者’,不肯俯就,这岂不是交不成朋友了?而社会上的人,没有完全相同不分甲乙的,如果都像这样,恐怕就不存在‘友’之一伦了。 笔者没有作过什么思想政治工作,干革命几十年,差不多净是人家作我的思想工作。其间当然有许多好领导好同志,对我的帮助让我至今感念;然而也有那么几位,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厌恶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当记者15年,像她这样的采访对象,从未遇见过:努力了整整一个下午,愣是没有撬开她的嘴。反反复复,她的话只有这么一句:“我做事, 不是给人看的,说出来, 就不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