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基本估计,提出"新的世界战争能够制止"、提醒人们防范战争。他论述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态度:高举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他认为保卫世界和平应当坚持的道路是,依靠人民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支持欧洲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同时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想和制定的方针,是其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概念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跨越国象和民族界限的共同理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国际合作的目标。当今世界各国问的经济合作与化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刻,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已成为国际合作的要求。在全球性问题不断出现的形势下,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使这一问题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解决。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从而也促使各国经常开展国际合作性的研究与开发。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间的接触和日益密切的交往,不但使多边主义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推崇,而且使国际合作也将进入互信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的外交理念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P46)。这一理念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为中国确立了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要用斗争和互利共赢这两种方法对待资本主义国家;江泽民为中国和平发展增添新内涵,表明中国将通过推动平等竞争和全面交流来促进世界进步;胡锦涛为中国和平发展再添新内涵,表明中国要联合各国共建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共存共荣的新世界。由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数千万海外侨胞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与他国和谐相处、两岸和平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条件,而华侨华人是中国和平外交、两岸和平统一的桥梁与纽带、是承载和传承中国和谐文化的使者,华桥华人的资本也是和谐的经济基础。因此,华侨华人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外交、两岸和平统一和和谐世界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坤 《理论研究》2012,(3):60-63
战争是世界格局嬗变的一个重要机制,对既有世界模式不仅具有特定的表达和强化功能,而且在建立世界新秩序上具有重要的塑造和转化功能。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以和平、合作为追求,但决不畏惧和放弃战争,对侵犯中国国家利益的破坏活动给予坚决回击。这种战争正义观超越了西方传统“战争一崛起”逻辑,在推进国际民主正义与建设和谐世界中将形成强大的价值引领效应。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主要流派和研究范式之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概念作为解释社会变革一般原理的研究传统,诸如帝国主义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是阶级概念从国家内部向国际社会的自然延伸.世界历史的研究起点、阶级-世界体系的分析单位、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视角,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今,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正朝着建立其理论边界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突出的是和平、重视的是合作、追求的是共赢.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1960年代前期,根据日趋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各个具体时期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估计、预测与判断,从认为"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大"和"有可能演变成大规模战争",到提出"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国防建设筹划与实践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领导人近年来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代中国的世界理想和国际关系理念的高度理论概括.和谐与法治的理念是融会在一起的,实现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法治途径.法治的体现是法制的形成与有效运作.广义的法治包括政治与法治,国际法治在法律层面是国际法制建设,具体体现于当代国际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政治层面主要是国际政治中的"全球治理";在体制层面则体现于联合国改革,国际政治与国际法治的制度建设均落实在联合国改革上.因而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法治途径包括完善当代国际法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和推进联合国改革.这也是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并力争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构建和谐世界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针和指导外交工作的崭新理念,具有突出的现实针对性、浓郁的民族性和鲜明的与时俱进性。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学习和探究胡锦涛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的基本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是实践活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观念的统一,其中,实践活动是起点,实践思维方式是其理念内核,实践观念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中介。正是由于实践思维方式——实践观念——实践活动构成的多维、立体的“实践”范畴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和从抽象的人的世界到现实的人的世界的转变,实现了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目的的转向为表征的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人民观的总体思路与根本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面临着一个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理论困境,而当前的形势更加紧迫。面对新挑战,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应沉着应对,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理论渊源和逻辑诉求的马克思人民观,更应首先积极回应时代所提出的难题。本研究通过着重探析马克思人民观的总体思路和根本视界,揭示出马克思人民观强烈的现实性、紧密的逻辑性、洞察的深邃性与分析的透彻性这四大理论品质,从而进一步论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乃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抑或永不过时性,从而要求党和政府始终不渝地贯彻和落实、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国际法的发展是良性互动运作的。在这一过程中国际法不仅能弥补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可以促进全球化向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国际法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无序状态进行了规制,使各国形成法律共识的平台。国际法在全球化进程中能够维护特殊利益的存在,可抵制大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要在全球化进程中遵循国际法规,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期,越共党组织的发展曾遭受重大挫折,党员数量持续下降。然而,到了后冷战时代,它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越共领导的革新开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提高了她在全国的威望,增强了她的凝聚力;越共积极反腐的举措及其所取得的成效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发展增强了越南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美欧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是大西洋两岸在冷战期间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动力,但是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逐步酝酿演变。其深藏着的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将不断地在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上体现出来,欧美关系的重建将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新刚  吴倬 《理论学刊》2008,1(4):62-66
哲学的实践论转向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方法论变革的深层理论动因.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带来发展理论方法论的变革.方法论变革使马克思解决了发展中理性缺失和价值缺失的问题,实现了发展的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的辩证统一,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发展之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变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国际环境的诸多挑战。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宗教政策是在日本利用宗教侵华、宗教界开展抗日活动以及中国当时的宗教国情和在此之前所实行的宗教政策不利于团结宗教界抗日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这些政策的实行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使得宗教界有了一些新气象,从而也改善了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为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