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逐渐产生的特殊家庭,这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死亡陷入困境,精神痛苦、经济困难、生活无着是失独父母面临的现实困难。目前我国缺乏对失独家庭救助的专门法律法规,现行的扶助政策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法律缺乏对他们的特殊保护。因此,修改《计划生育法》,制定专门保护失独家庭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是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法律责任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生育权、计划生育以及国家本身。如果将生育权视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那么国家有可能需要承担惩罚性赔偿。如果将计划生育视为公共政策,那么正当的公共政策将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不正当的公共政策则需要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如果将国家视为社会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那么即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完全合法合理,国家也应当承认一定的救助责任。中国应当确立对失独家庭的救助责任,并且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失独"群体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的实施,绝大对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然而,因各种原因导致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失独"家庭成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将面临诸多困难。通过抽样调查重庆市"失独"家庭生活现状和养老保障情况,认为通过社区养老的方式,对"失独"家庭成员给予物质上的保障和精神上慰藉,是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4.
“失独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行了三十年之后产生的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面临着养老、医疗等诸多困境,但是针对“失独家庭”权益保障的立法和实践还是滞后的,社会也没有对这一群体给予广泛的关注,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国家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失独家庭”的权益给予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失独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失独群体中,一部分人面临着生活困难、疾病缠身、老无所养的困境,由此失独老人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但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社会保障的立法并不完善。因此,国家不仅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失独老人的权利,完善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体系,而且应该出台相关的帮扶措施,营造关爱失独老人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养儿防老,养子送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代危险因素增加等原因却增加了一些家庭的风险,使得失独家庭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为此,建立失独者扶助基金,加强其精神慰藉,扶持社会组织形成社会支持力量等一系列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成 《检察风云》2012,(24):67-69
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子女一旦发生意外,就像是一个三角形被摘走了一个角,整个图形也跟着发生坍塌,不复存在。过不去的那道坎儿2005年的那个母亲节,到了该放学的时间,可是女儿贝贝还是没有回家。  相似文献   

8.
阿峻 《法治与社会》2012,(11):44-46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失独家庭,他们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据估算,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对于丧失爱子而又日渐年老的人来说,在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后,如今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难题,这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统计数据推算,我国目前有将近2000万个失独老人。对于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来说,如何满足他们在失独后的精神需求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的精神关怀,主要是由该群体自发成立的组织来承担,失独老人们通过虚拟交流平台QQ群,以及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来实现自助与互助。本文就以南京市人间大爱自组织为例,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入手,对失独老人建立自组织这一行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祺乐 《现代法学》2013,35(3):11-17
"失独者"已然成了新的"特殊群体",其养老、返贫、疾病和心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政府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该问题的立法状况都不容乐观。"失独者"是因为国家义务而致,所以,作为一个人权主体,政府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护他们。政府亦可将社会抚养费作为履行了计划生育义务的失独者养老费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失独家庭实施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系基于人文关怀理念而建立的行政救助制度.对失独家庭的救助,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抚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中却仅规定政府有给付扶助金的义务.基于生存权、公民公法上的受益权内涵的拓展,以及我国于5月1日施行的《精神卫生法》规定政府负有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的义务,在行政救助中建立完整的、普适性的心理援助体系已成为法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心理援助与法律援助具有相似性,故应借鉴运行成熟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我国的心理援助制度,并注意心理援助制度的适用范围、启动方式、援助内容和当事人的信息保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永清 《法制与社会》2013,(20):179+184
本文针对中专学生的特点,认为家庭情感缺失是导致中专学生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中专学生实施情感补偿是必要的,本文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对家庭情感缺失学生进行情感补偿方法和对家庭情感缺失学生实施情感补偿班级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组成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固是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证,而现阶段,与传统家庭暴力即家庭热暴力并驾齐驱的一种新型家庭暴力形式逐渐在动摇和摧毁这种社会大和谐,即家庭冷暴力,这是一种从精神层面对人进行攻击和折磨的暴力形式。本文正是对家庭冷暴力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从其现状、特征及其危害程度方面出发,深刻了解家庭冷暴力的具体情况,试图构建反对家庭冷暴力制度,揭开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4.
相颖 《法律与生活》2012,(14):32-34
单纯的经济养老或是法律帮助显然无法缝合“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完善而专业的精神养老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建。  相似文献   

15.
谢勇  温建辉 《河北法学》2007,25(11):70-74
尽管传统罪过理论阙如情感因素,但它并没有严重影响到刑事立法的合理诉求和刑事司法的现实运行,却表明了刑法的罪过理论已经落后于刑事实践.一方面,罪过情感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有所体现或得到了适当的考虑;另一方面,情感因素在罪过理论之中却没有任何名分,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在刑事实践中走向自觉,也才能够明确完善罪过理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冷暴力已成为危害现代家庭的一颗毒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家庭冷暴力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传统的干预措施所起的作用甚微。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学科,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开展服务、挖掘个人潜能,在介入家庭冷暴力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分析家庭冷暴力的特点及传统措施的不足,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理念与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欣 《河北法学》2011,29(8):111-119
在"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中,在"家庭养老"形式多元化,发展方式社会化的趋势下,既要重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等养老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又要意识到"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注重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等对老人的赡养和监护义务。亲属法缺乏对"家庭养老"的制度性保障。需要完善老年人赡养制度,调整抚养权利人顺位,将配偶方父母纳入被赡养人范围,增加"精神赡养"义务,改进赡养费的执行与收取模式;需要构建高龄老人监护制度,包括监护人的选任与监护人职责的明确等。  相似文献   

18.
从自决权的本体范畴看,自决权必须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自主决定的权利”,涵盖了自决权的权利主体与权利目的;二是“自由决定的权利”,涵盖了自决权的权利手段和权利内容.从国际法规定的权利主体、权利目的、权利内容和权利手段四个方面看,“港独”主张的“公民民族自决”、“全民公投”等理论和政治观点不具有合法性.自决权不能适用于分离主义运动,“港独”以“公民民族自决”为理论依据,以“全民公投”为实现形式,以“香港独立”为目的的做法不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徐丹 《法制与社会》2010,(30):237-238
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依据交换纬度的不同,将家庭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溺爱、专断和放纵四种类型。用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交换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为研究家庭教养方式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证据失权规则的设立是为了满足程序正义和程序效益的价值,但是由于价值诉求的多元化导致此规则在运行中出现了负效应,现有的应对方案均无法有效地应对。基于经济学上的“性价比”理论,通过绝对提升正效应和相对提升正效应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负效应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实现证据失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