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宽恕制度是发现、查处卡特尔的一项激励工具,是现代竞争法的一项基本制度。随着人们对卡特尔危害性与隐蔽性认识的逐步深入,卡特尔查处难问题日益突显,宽恕制度应运而生。宽恕制度的本质在于利用严厉惩罚威慑下的"囚徒困境"心理,鼓励卡特尔成员揭发违法事实并配合案件的查处,对符合条件的告密者给予减免法律责任的奖励。美国1978年创设宽恕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吸收并逐步完善,形成一套内容详细、程序规范的体系。我国《反垄断法》也确立了宽恕制度,然而,他国细致且具有较强可操作的实施规则与我国原则性、笼统性的规范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宽恕制度查处卡特尔的激励作用,借鉴他国实施规则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卡特尔成员总是面临是否欺骗、是否告密两个囚徒困境。前者来自卡特尔自身,后者源自宽恕制度的施行。受不正确的声誉观支配,卡特尔成员往往做出不欺骗、不告密的策略选择,声誉激励在客观上起着维护卡特尔稳定性的作用。宽恕制度产生的土壤在于卡特尔自身的不稳定性,要利用这种不稳定性来破解卡特尔的稳定性就必须借助有效的声誉传输系统、正确的声誉观和良好的执法声誉。以声誉激励为分析路径,完善我国的宽恕制度应该以反垄断法的国际化为目标,并以建立与他国或地区分享卡特尔记录、明确规定核心卡特尔是犯罪、加强保密制度建设等为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由来已久,是反垄断法中的重要角色。在打击卡特尔问题上,宽恕制度一直发挥着有力的作用。但从我国对于部分奶粉企业反垄断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宽恕制度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还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和执法机构。我国应该从法律法规着手逐步完善我国的宽恕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燕 《行政与法》2009,(7):103-106
核心卡特尔通过相同的定价、一致的行动、固定的份额来获取高额的利润,给竞争带来重大的危害,但是其隐蔽性强,难以为执法机关所侦破.宽恕制度,通过豁免卡特尔协议成员的方式以鼓励其对卡特尔协议的披露,成为西方国家打击卡特尔的重要武器.我国<反垄断法>虽对宽恕制度做了规制,但尚且不足.仍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朱颖 《法制与社会》2011,(20):43-44
宽恕制度源于美国,作为反垄断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逐渐成为各国启动卡特尔侦查程序的主要手段,当今世界卡特尔呈现越来越隐蔽的趋势,宽恕制度本身具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使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这一制度纳入自己的反垄断法体系中。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反垄断法》中也引进了这一制度,但是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实践中,我国对宽恕制度的规定都存在许多不足,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6.
宽恕制度是专门针对核心卡特尔的一种反垄断法执法措施,我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确立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冯堃 《法制与社会》2011,(20):41-42
中国出台的《反垄断法》中出现了很多亮点,其中之一是学习了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出现了有关宽恕制度的条文。但是,我国的法条中对此的规定过于笼统,抽象,没有具体的有关实施标准,应用步骤等详细规定,这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充分实施产生了阻碍。本文将借鉴国外一些国家法律中有关宽恕制度的规定,通过对几个国家相关制度的比较,进而探求我国宽恕制度规定中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李昊 《研究生法学》2010,25(2):34-42
基于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理论,起源于美国的宽恕制度,对于及时发现卡特尔,节省卡特尔案件调查成本,提高反垄断执法效率,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反垄断法虽然也引入了宽恕制度,但相关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论刑事被害人宽恕对量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害人行为对形事诉讼的影响日渐加深,这迫切要求我们对被害人的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本文选取被害人宽恕对量刑的影响这一议题,从基本概念的阐释到国内外有关被害人宽恕理论的介绍,最后落脚到将被害人宽恕引入到我国刑事法学之具体制度构建,基本结构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以期能够对我国刑事法学的发展与改革产生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被继承人宽宥制度,是指当继承人因特定原因丧失继承权后确有悔过行为,经被继承人宽恕后重新恢复继承权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设立被继承人宽宥制度,旨在为有过错的继承人提供改过自新、重新获得继承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垄断协议是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对象中存在最普遍、危害性最大、最难规制的垄断形式,各国均将其作为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形成和存在的高度隐蔽性,常使反垄断执法困难重重,宽恕制度应运而生,同其他制度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执法机关的执法难度。而我国关于宽恕制度过于简单显然给执法造成了很大困惑,关于主体、执法程序、适用条件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界限与规定,很难直接被反垄断执法机关适用。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宽恕是一个动机结构;从社会实证角度讲,宽恕还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影响人际宽恕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属于认知和情绪过程的因素,属于人际关系质量方面的因素,属于情境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我们把宽恕应用于各项临床实践的重要前提。宽恕对于改善由于冒犯而造成的人际关系损害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作用。宽恕从动力机制上讲可以防止进一步寻求复仇和促进亲社会化改变。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对于宽恕都具有正面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实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源于美国反垄断法之宽恕制度,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契约性和威慑性特征。由于该制度在反垄断执法中对于及时发现和查处秘密卡特尔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法所参照,成为推动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之一。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和法理学基础,是该制度合理性的依据所在,也是其功效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具体的适用条件、严厉的处罚措施、确定的减免待遇和诚实信用原则的遵守是其效力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反垄断法》虽然也引进了宽恕制度,但未设计具体有效的实效保障措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沈逸 《法制与社会》2014,(16):266-267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完善,对于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越来越全面和细致化,这也让卡特尔行为手段多样化,越来越隐秘,给执法增加了一定程度的难度。07年8月30日我国《反垄断法》正式生效,其中我国借鉴美国、欧盟等国的宽恕制度,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市场现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宽恕制度。但由于我国的实践时间相应较短,宽恕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市场行为的分析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阅读,提出了目前我国《反垄断法》对与卡特尔行为规制的现状以及完善的方向,以期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邢亮 《法制与社会》2011,(33):87-88
卡特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严重的垄断行为,如何有效打击卡特尔是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由于卡特尔都是秘密协商,证据难以被发现,因此反垄断执法机关发现并查处秘密卡特尔的难度很大。为此,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宽恕政策以鼓励参与卡特尔的经营者主动告发。我国《反垄断法》第46条第二款也引入了此项法律制度,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宽恕政策仍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就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超 《法制与社会》2014,(13):50-51
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推进,有其客观必要性,同时也面临着我国诚信与宽恕法文化缺失的先天不足。如何借鉴他国的经验,渐进实行个人破产免责制度是当下所要考虑的。当然徒法不足以行,破产制度的贯彻仰赖于立法设计、专门机构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完备。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宽恕政策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钰 《法律科学》2008,26(4):66-74
宽恕政策是卡特尔执法的有效政策工具,它有利于破坏卡特尔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卡特尔的执法效率。设计合理的规则是宽恕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具体、确定、透明是宽恕政策的基本要求。宽恕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卡特尔的立法、执法状况密切相关,严厉的法律制裁、坚定的执法态度和有力的执法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宽恕政策的实施。为了加强卡特尔执法,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尽快出台宽恕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当代青少年青春期宽恕发展的特征为切入点,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对处于青春期三个阶段的35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处于青春期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宽恕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归纳青少年应对人际冲突时宽恕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研究宽恕对缓解青少年人际冲突产生的影响机制,构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干预对宽恕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进而探讨以宽恕为导向的心理辅导对青少年的作用模式。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青少年宽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变化,青春后期的青少年宽恕水平最高,青春前期、青春中期的青少年宽恕水平次之。2.宽恕干预在减少青春期人际冲突中具有显著作用。3.青春前期是对青少年实施宽恕干预的最佳时期。4.干预导致了对宽恕内涵的认知变化、对冒犯事件的情感体验变化和处理冒犯与冲突的行为变化。5.影响干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他人期待、社会规范、社会与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宽恕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渊源的概念”,直到最近才开始出现了关于人际之间宽恕的心理学研究。宽恕和寻求宽恕的倾向会伴随人们的生命历程而逐渐发展成熟,宽恕与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呈现正相关。当代心理学关于宽恕的研究越来越表现为对多种理论观点进行整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罚款制度以威慑为主要目标。在威慑理论指导下,反垄断罚款可以基于获利或损害而设定。为实现有效威慑目标,各国不断革新反垄断罚款制度,普遍提高了反垄断罚款的严厉程度。而宽恕政策的实施则提升了执法机关发现并惩罚违法行为的概率,进一步改进了罚款制度的威慑效果。我国反垄断法仅对罚款制度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实践中呈现出罚款不够严厉、适用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反垄断罚款的威慑力大打折扣。我国应制定统一的罚款指南,改变罚款的计算方式,明确罚款的计算步骤和裁量因素,同时完善宽恕政策,以显著改善我国反垄断罚款制度的威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