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部门是党委主管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职能部门,其重要职责是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切实保证决策的执行。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决策的公正性,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这是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有力武器。要有讲真话的勇气。现实中,有的人主观上想讲真话,客观上又怕讲真话。一怕得罪领导,影响个人升迁;二怕得罪群众,影响人际关系;三怕捅娄子,影响正常工作。因而信守“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准则,遇事看风使舵,对干部评价一味迎合领导,其结果必然与公道正派相悖。因此,坚持公道正派必须把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摆…  相似文献   

2.
“怕”与“不怕”的辩证法侯琦共产党的干部应不应当怕人民群众?若提出这样的问题,肯定会有许多人持否定态度。他们会议,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它与人民血肉相连,不存在怕群众的问题。他们还会说,党群、干群关系有时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种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  相似文献   

3.
时下,常有干部心生怨言:“现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群众工作难做了?是群众不通情达理了,还是群众不领情了?我在参与全市干部“访民情、解民忧、连民心”大走访和组工干部“基层走亲、服务暖心”下基层活动后,对做群众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说群众工作难做,我想问题不在群众,主要在于干部脱离了群众,没有把服务群众当作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4.
政绩本来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陷入了“政绩误区”,如有的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乱铺摊子,搞“泡沫政绩”;有的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那一套,玩数字游戏、文字游戏;有的投机取巧,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干什么。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5.
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倾听农民的意见,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意愿,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关键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要做到这一点,干部首先要下去,倾听农民的意见。农民和干部互相理解,首先是干部理解农民,要农民支持干部的工作,首先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感情。只要干部下去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就是理解的开始。各地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促进了大批干部下乡。多年来,许多干部已经生疏了这种工作方式,他们以为没有必要了,但…  相似文献   

6.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7.
党外干部为政“四要”敖铁成一、行政要有力如何行政是党外干部到政府任职后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有的人心理压力很大,考虑到自己的“出身成份”,不敢大胆行政,怕有职无权,怕别人不听,怕没威信,工作起来缩手缩脚。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应该...  相似文献   

8.
<正>新春第一天,一些领导干部纷纷下基层,问民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并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些群众感慨,随着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深入,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变,这些经常在自己“身边”的干部,让大家心里有了底,感到很亲切、很贴心。什么是好干部,好干部应该怎么做?以上这些干部用实际行动作了表率——做群众“身边”的人。作为人民公仆,党员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襄阳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认可为标准,不断创新干部培养教育模式,使一大批基层干部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熟起来,实现了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双赢”。送到“一线”,体察人民群众的甘苦。随着近年来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在“下乡以车代步,工作以会代干”的同时,不少干部身上的官僚习气重了,架子大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远了,甚至在决策和布置工作时脱离现实,超越群众的承受能力,致使群众怨声载道。究其根源主要是,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少了,对基层的实际情况真正掌握的少了。今年4月…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报道,江西省玉山县仙岩镇农民在每个月赶集的12日,都可以到茶馆里沏一壶浓茶与乡镇干部拉家常,向他们发发“牢骚”。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把赶集日确定为干部与群众恳谈日,为干部与群众交流营造空间,为群众排忧解难。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了解民情听“牢骚”,此举既彰显了仙岩镇广大干部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的勇气,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群众工作理念,就是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有利于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分解不和谐因素。做好群众…  相似文献   

11.
恐怕人类自从有社会便有了“官”,而这“官”无疑也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直到人类社会的终结。说到这个“终结”,怕也是不可能的,哪怕有一天地球不复存在了,依那时的科技水平,想必人类是会踏上其它星球顽强生存发展下去的。 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课题:怎样当好官?具体到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度就是,怎样动员和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同心协力奔现代化。 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就当前我们开展的反腐倡廉斗争而言,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领导机关与群众之间、社会群众组织之间以及部分群众之间,依照民主与平等的原则,对国家、地方和基层的重大事情进行直接的对活和平等协商,的确是我国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好形式。对社会协商对话这样一种好形式,有的地方坚持的比较好,有的地方做的差一些,做的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社会协商对话的好处还缺乏充分的认识。那么,建立社会协商对活制度有哪些好处呢? 1.有利于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的党组织和各级政权组织,通过召开各种代表会议、军民联系会议和干部直接同群众接触等途径和形式,同人民群众保  相似文献   

13.
邓俊峰 《前进》2013,(5):55-55
敬畏,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念,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实践证明,那些所谓天不怕地不怕的领导干部,即便现在不出问题,也难保将来不出问题;即便在这个地方不出问题,也难保在别的地方不出问题。而那些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自觉做到防微杜渐的有“畏”之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正所谓,当官之人,有“畏”方能有“为”。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上司的“脸色”。上司的“脸色”晴,他则说话滔滔不绝,办事利利索索,尽力发挥表现;上司的“脸色”阴,他则说话胆颤心惊,办事谨小慎微,唯恐有所冒犯。因此,他们活得非常累,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对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是应该多看的,那就是群众的“脸色”,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当群众的“脸色”好看时,他们生产积极性高,工作劲头大,说明你的决策或言行是正确的;相反,当群众的“脸色”阴沉时,他们在生产和工作中无精打彩,干劲锐减,说明你  相似文献   

16.
沈峰 《前进》2002,(8):48-48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7.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8.
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区流传着这样的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那时,干部不论是做地方工作的,还是做军事工作的,都能遵照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意旨,头戴草帽,肩负背包,深入群众之中,和老百姓同睡一铺炕,同吃一锅饭。共产党,就是凭着这种“鱼水关系”,把成千上万干部与亿万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同甘  相似文献   

19.
所谓“能人”,是指极有才能的人。干部工作中常说要用的“能人”,一种是要用群众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他们能为民造福,开拓进取,干事业,有胆有识,不断追求新目标的人,这种人称之为德才兼备的“能人”,比如年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7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支部书记们,他们是群众的“领头羊”。另一种要用的则是有争议的“能人”,或叫“有缺点的能人”,或叫“两头冒尖”的干部。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04,(1):55-55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