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朱滨丹 《奋斗》2007,(5):55-56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6月召开的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讲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大事     
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6月5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切实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为建设创新型…  相似文献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李健 《求贤》2009,(10):37-38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王永国 《党史文苑》2008,(11):45-4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国家战略。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为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要尽量在教育中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引导学生以宽广的世界性眼光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要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全面发展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激励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要尽量在教育中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引导学生以宽广的世界性眼光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要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全面发展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激励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9.
白春礼 《求是》2012,(24):49-51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战略任务和着力点,赋予科技界新的历史使命。一、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制定合理的创新政策、提升创新能力、改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是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跨越的重要保障伴随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然而,用欧盟创新评分指标体系测算国家创新绩效,中国仅仅是美国的1/3。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对中国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构建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涉及  相似文献   

11.
高层声音     
胡锦涛: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  相似文献   

12.
陈宇 《求实》2006,(6):64-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历史规律与历史机遇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原动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大学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民族院校也不例外。民族院校作为党和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专门  相似文献   

15.
高层声音     
胡锦涛:加紧建设一支庞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6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时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  相似文献   

1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这一决策,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离不开有效的服务和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相似文献   

17.
王泽令 《党课》2006,(10):14-21
前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我们党从国际发展大势出发,着眼于我国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重大战略思想。它是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刻认识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和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岗位争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模范,对于我们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制度才能创新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留神,一个新提法横空出世。新提法叫建设创新型国家。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就以此作为大会主基调。改革开放28个年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过三次。1978年那一次主基调叫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95年那一次主基调叫科教兴国;本次大会则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基。科教兴国属于国家发展战略,由科教兴国发展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说明决策层要把这个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这次全国科技大会还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前把中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这个目标若能实现,国家、社会、百姓自然都受其益。考虑到创新型国家对中国是个新提法,我在网上搜索的一般解释…  相似文献   

1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省,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曹应旺 《党的文献》2011,(1):99-105
"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经过了十六大至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提出和酝酿、十六届五中全会后至十七大之前的系统阐发、十七大之后的发展三个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在科学分析时代环境和我国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客观可能性,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