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比较了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认为这两种病毒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将提纯的猪水泡病(SVD)和口蹄疫(FMD)病毒裂解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分析,发现在SVD病毒体以及空壳体中有分子量分别约为38000和3000道尔顿的两种多肽链存在。与FMD病毒相反,(在SVD病毒中)未发现可见量的空壳体解离的蛋白存在,(在FMD病毒中)这种蛋白能产生可测出量的缩短的多肽,它可能与病毒的RNA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在口蹄疫病毒研究中运用先进的聚焦电泳和T_1寡核苷酸指纹图,分析病毒核酸和蛋白,使我们对病毒基因组结构和抗原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聚焦电泳 聚焦电泳(Electrofocusing或Isoelectric focusing)是一种特殊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适用于病毒蛋白质分析。在凝胶中加入两性电解质载体(Ampholine),产生pH递度。用~(35)S蛋氨酸标记病毒感染细胞提取物,进行电泳,由于蛋白质等电点不同,因此在凝胶的不同部位聚焦,经放射性自显影后,形成不同的蛋白区带。也可在聚焦电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套式病毒目病毒的分类及其基因组特点,论述了核衣壳(N)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特性,包括N蛋白的RNA结合特性、N蛋白的核定位特性、N蛋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并就其在冠状病毒和动脉炎病毒中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着重阐述。  相似文献   

4.
构建融合不同信号肽的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筛选不同的分泌型信号肽以提高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中的表达并使其分泌到CHO培养基中。通过PCR方法将10种不同的分泌型信号肽与串联表位基因的5′端相连,分别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HO,采用Western-blot检测CHO培养基中重组表位蛋白累积量,研究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CHO中成功分泌表达,不同的分泌型信号肽明显改变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CHO培养基中的累积SCGB1D1 isoform信号肽介导的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合适的分泌型信号肽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CHO中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为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S和M蛋白,并探讨S和M蛋白能否自动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分泌至培养基中,本研究构建了 3种不同的重组质粒(pFastBac-S、pFastBac-M和pFastBac-S-M),转化入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及PCR鉴定获得重组Bacmid,通过转染...  相似文献   

6.
为初步探究宿主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FASN的特异性酶活性抑制剂C75进行体外和体内试验,观察其对病毒感染力的影响。分别以不同浓度的C75(0、10、20μmol/L)作用细胞,通过噬斑试验检测病毒量,Western-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量,Q-PCR检测病毒NS1mRNA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试验观察病毒蛋白与FASN的位置关系,体内抗病毒试验验证C75的抗病毒效果。结果显示,在体内、外试验中,C75抑制FASN酶活性后,JEV的感染量均下降;FASN与JEV的NS3、NS5蛋白以及病毒RNA均存在共定位现象。结果表明,FASN在JEV感染时起重要作用,且C75在体内外均具有抗JEV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PA)对日本脑炎病毒(JEV)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了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CyPA,并将其转染至BHK21细胞内,接种JEV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时间点的病毒含量,绘制体外增殖曲线;同时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CyPA原核表达蛋白对JE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CyPA原核表达蛋白组的上清中病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yPA可以促进JEV的体外复制,为进一步揭示CyPA在JEV感染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JEV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或疫苗的大量生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猪瘟病毒非结构蛋白5A(NS5A)的功能,成功扩增了猪瘟病毒NS5A基因的DNA片段并构建了猪瘟病毒NS5A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GFP-NS5A和pNS5A-GFP。然后,将阳性质粒pGFPNS5A、pNS5A-GFP和对照质粒pEGFP-C1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猪血管内皮细胞(SUVEC),活细胞状态下直接观察GFP-NS5A和NS5A-GFP蛋白在SUVEC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猪瘟病毒NS5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进一步的激光共聚焦共定位显示,NS5A蛋白主要定位于SUVEC细胞的内质网上面。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含有1 500μg/mL新霉素(G418)的抗性培养基筛选出稳定表达猪瘟病毒NS5A蛋白的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NS5A蛋白可以在SUVEC细胞中稳定转录和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猪瘟病毒NS5A蛋白的SUVEC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NS5A蛋白对SUVEC细胞的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在猪瘟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VR-2332株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质粒pVR2332为模板,通过融合PCR方法扩增GP5蛋白第34、51位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缺失的突变序列,替换pVR2332质粒中编码GP5蛋白的DNA片段,分别获得重组质粒pVR-N34A、pVR-N51A。在体外转录后转染BHK-21细胞,转染后第48小时收集细胞接种Marc-145细胞,进行突变病毒的拯救。然后通过RT-PCR扩增拯救病毒GP5蛋白的编码序列,序列分析显示构建正确。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拯救病毒能够正常表达GP5蛋白。同时,中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GP5糖基化位点缺失影响PRRSV与中和抗体的反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不同糖基化位点缺失突变株的获得将为进一步揭示GP5蛋白糖基化与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猪瘟病毒 (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 )和边界病病毒 (BDV)均为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瘟病毒属 (Pestivirus)的成员[1] 。它们在结构、抗原性和遗传上关系密切。据推测CSFV、BVDV和BDV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为适应不同动物演变而来。BVDV和BDV可感染反刍动物和猪 ,CSFV仅感染猪。瘟病毒属成员均为小的、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长约 12 .312 .5kb。CSF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长约 12 .3kb ,包括一个 5′非翻译区 (5′UTR) ,一个编码 4种结构蛋白 (C、Erns、E1和E2 )和 8种非结构蛋白 (Npro、p7、NS…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以分离鉴定的HP-PRRSV CQ株的GP5和M蛋白的全部编码基因为模板,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共表达GP5蛋白和M蛋白,并采用SDS-PAGE、Western-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定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病毒样颗粒进行直观的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能够成功地共表达重组质粒pFastBac1-GP5-M的GP5蛋白和M蛋白,并能自动装配成病毒样颗粒,显示具有与天然蛋白类似的免疫原性;电镜观察到病毒样颗粒的形态与文献中描述一致,直径约为50nm。本试验结果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用19株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与疫苗株(兔化弱毒株)的抗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株抗猪瘟病毒E2蛋白的单抗中有4株与2株病毒均反应,但反应程度略有差别;9株抗猪瘟病毒Erns蛋白的单抗中只有3株与2株病毒都反应,其他6株在识别石门株与兔化弱毒株之间存在差别;抗猪瘟病毒NS2/3蛋白的单抗只识别弱毒株.表明,抗猪瘟病毒单抗可用于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抗原性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EHDV毒株内衣壳结构蛋白VP7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敏感度和临床样品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出不同地区分离的不同血清型EHDV,而对蓝舌病病毒(BTV)、中山病病毒(CHUV)和赤羽病病毒(AKAV)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同血清型的EHDV最低检出量级为1×10~2copies/uL。同时,该方法能有效地从临床抗凝血样品中检测出EHDV核酸,与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100%。说明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靠性好,可用于EHDV的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证口疮病毒112基因的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参考Gen Bank载录的口疮病毒NZ2株11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口疮病毒112全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 ET-28a(+)-ORFV 112,并转化到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ORFV 112蛋白表达,并分别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口疮病毒112蛋白的性质和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ORFV 112基因的大小约为861 bp;通过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40 ku;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免疫反应原性。预测分析表明,ORFV 112蛋白分子式为C1357H2155N367O451S11,理论等电点(PI)为4.68,消光系数为23 295,脂肪指数为81.78,总平均疏水性(GRAVY)为-0.383,其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29.37%)和无规则卷曲(40.56%)构成。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口疮病毒112蛋白结构与功能及该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抗原,采用RT-PCR方法从狂犬病病毒ERA株中扩增了编码RV糖蛋白的全长基因,将其克隆于pMD18-T载体,再经PCR扩增出糖蛋白全长基因和膜外区基因,将其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pET-32a( )和pGEX-4T-1中,经PCR 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分析,表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BL21 (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克隆到pET-32a( )的糖蛋白膜外区基因表达量最高,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5.4%。经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载体表达的糖蛋白膜外区产物均可与兔抗RV多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副黏病毒膜融合的关键蛋白——附着蛋白和融合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附着蛋白的受体及其作用位点等方面论述了副黏病毒的膜融合机制,并讨论了基于不同附着蛋白受体的附着蛋白和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差异,以阐明基于不同附着蛋白受体膜融合的不同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病毒入侵靶细胞的机理和该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猪萨佩罗病毒(PS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以重组VP1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PSV Ig G的间接ELISA方法。RT-PCR从PSV分离株SHCM2019中扩增VP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对重组质粒pET28a-VP1进行原核表达,经Western-blotting检测后,利用VP1重组蛋白建立检测猪血清中PSV Ig 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表达的VP1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0 ku,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blotting表明,重组蛋白与PSV抗体阳性血清具有良好反应原性。以VP1蛋白为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好。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95份猪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44.21%。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为PSV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脑心肌炎病毒(EMCV)衣壳蛋白VP3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VP3,以期实现其在HEK293、BHK21及HeLa这三种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提取脑心肌炎病毒RNA,通过RT-PCR、酶切与连接等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MV-HA-VP3,将表达载体转染进HEK293、BHK21及HeLa这三种不同细胞中,利用RT-PCR进行基因表达情况检测,采用Western-blotting和IFA对融合蛋白在这三种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衣壳蛋白VP3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VP3,并且实现了VP3和HA标签在三种细胞中的融合表达,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BHK21细胞,表达量最低的是HeLa细胞。结果表明,表达的VP3蛋白具有抗原性,且在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为深入研究衣壳蛋白VP3的功能及在EMCV感染过程中筛选与宿主细胞互作的蛋白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口蹄疫病毒(FMDV)中和表位展示在病毒样颗粒(VLP)表面,以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为骨架,用FMDV O/Mya-98/2010毒株G-H环替换PCV2自身中和表位,构建嵌合衣壳蛋白CaO。为分泌表达CaO蛋白,在芽胞杆菌穿梭质粒pHCMC05的多克隆位点中顺次插入枯草芽胞杆菌P43启动子和中性蛋白酶B分泌信号肽(nprBsp),构建分泌型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质粒p7257-P43。然后将合成的CaO基因插入p7257-P43质粒nprBsp的下游,构建分泌表达质粒p7257-P43-CaO。将该质粒转化枯草芽胞杆菌WB800,氯霉素诱导表达。上清经SDS-PAGE检测,嵌合蛋白CaO在枯草芽胞杆菌中得到表达。Western-blot证实,该蛋白具有反应原性。免疫电镜可观察到直径约15nm±2nm的VLP,表明嵌合蛋白在体外能有效组装。  相似文献   

20.
将番鸭呼肠孤病毒国内分离株在番鸭成纤维细胞 (DEF)上克隆纯化 3次后 ,在鸡成纤维细胞 (CEF)上增殖 ,收获的细胞培养物经 3次冻融 ,采取差速离心、超速离心、非线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脱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提纯 ;对不同梯度区带的蛋白提取物经电镜观察、毒价(TCID50 )和含毒量测定得到病毒纯化物 ;最后对病毒纯化物进行琼脂糖核酸电泳和SDS PAGE蛋白电泳分析。结果 ,核酸电泳得到 10条RNA带 ,分列呈“334”形式的 3组 ,其迁移率除M 3基因外无明显差异 ;蛋白电泳得到分子质量分别为 14 9.0、12 9.0、111.0、79.0、75 .0、5 0 .0、4 2 .0、39.0、37.0、35 .9、32 .0、2 9.0ku的 12条蛋白带 ,其中 5个蛋白的分子质量与参考株S1133相近。该分离株具有禽类呼肠孤病毒核酸和蛋白电泳图谱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