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部署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时,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八个方面的任务之一,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对新形势下城乡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考察现阶段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2.
“小康”概念描述的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美好追求。弓l导与评价一个城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需要建立科学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现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数值标准,对南昌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行分析,并对南昌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求,以期为中部同类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小明 《前沿》2008,(5):131-133
本文从十七大报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首先论述了经济法产生的经济社会背荣,然后论证了经济法的价值——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整体效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之间的契合性,最后分析了经济法的五个子部门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目标,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体现了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开创幸福生活的决心,顺应民心,令人振奋。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正如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决不单纯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而是包含了经济、政治、民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无一不与女性的平等参与、进步、两性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应是推进男女平等进程的重要阶段,男女平等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不仅要与经济发展指标相衔接,更要与社会全面发展指标相衔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考虑城乡之间、不同地区和群…  相似文献   

7.
周伟光 《传承》2008,(22):38-39
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催生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和谐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社会和谐要求的提出,使我们的发展目标由实现小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催生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和谐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社会和谐要求的提出,使我们的发展目标由实现小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几年来,丰城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和谐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努力通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与百姓三方的良性互动,力求建立一种和谐、稳固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使社会达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双重历史任务。二者紧密相联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因此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要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学习、不断学习的社会氛围 ,构建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王鹏程 《前沿》2003,(2):9-13
从哲学角度研究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 ,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其中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坚持“三个代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农民问题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问题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 ;注重精神变物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落后地区在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政报》2008,(2):20-26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大以来,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比预想要好得多、快得多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顺应形势发展和人民意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报告关于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论断,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08,(1):24-26
近几年来,作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代表,昆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初步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条指标衡量。昆山市于2005年全面达到了目标值,按照中央党校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来衡量,则达到了105.55%。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公民道德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建立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社会,是由我国国家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状态。从本世纪初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起步,到十八大肯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结,这标志着我国国家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并不是某些人或者是某些部门主观臆断,这是由一定的社会建设评判标准的。这一评价标准体系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  相似文献   

18.
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庚香 《长白学刊》2003,4(1):28-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对一个重要“临界点”的突破,是内涵着新的价值目标取向的社会,即体现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古今中外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钟国深 《新东方》2005,(9):58-60
海南农垦创建于1952年,是大型国有农业企业群体,辖有180个企(事)业单位,总人口105.6万,土地面积1282万亩。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海南农垦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基地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发展成为以天然橡胶及热作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科、教、卫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海南农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海南农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垦区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当前,  相似文献   

20.
郑绩 《观察与思考》2007,(21):27-27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目标,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提出了包括又好又快、公平正义、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从这五个新要求来看,全面小康社会已是一个全面、系统、综合、整体、均衡的社会发展指向。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说,全面小康是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社会,也就是由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