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薇 《法制与社会》2010,(30):187-188
目前我国的法院人员管理模式一直沿用单一的行政化人事管理模式,法官与各类司法辅助后勤人员混为一体。这一管理模式限制了司法独立,降低了司法效率,阻碍了司法的良性发展。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趋势,而法院队伍的分类管理是实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探索根据法院工作的性质、职业特点,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三种类型,并按不同类型建立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以实现法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李德恩 《北方法学》2017,11(3):30-37
与行政监察不同,法院监察应该确立三个独特的目标,包括保障诉权实现、促进司法独立以及落实司法责任制等。中国关于法院监察的立法层次偏低,全国人大应在合适时机制定统一的《监察法》,并对法院监察作出相应规定。在此之前,法院监察可以通过适当植入异体监督因素的方式来抑制同体监督的不利影响,提高监察行为的实效性。法院行政管理者集监察与法官惩戒权限于一身的制度安排有害于司法独立。省级以下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为实现法院监察与法官惩戒权限的彻底分离提供了契机。法官惩戒权可以统一由国家和省级法官惩戒委员会行使,由此必须在制度上重塑法院监察与法官惩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司法能动是法院在案件审理中,不因循先例和遵从成文法的字面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行动。我国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但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法院在环境纠纷案件处理中司法能动的向度,落实司法独立,引导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努力培养环境司法专业人才,发挥法官适用法律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司法审判是法院的首要职责和第一要务,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法院的定位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法官无疑是法院系统最核心的职业角色,而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法医、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都属于为法官的审判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性角色。可以说,在所有上述司法辅助人员中书记员是与法官审判活动最接近的一种职业角色。法院的书记员是法院系统重要的具有独立地位的司法辅助人员,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书记员和法院的司法警察、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一样都不属于司法官的范畴,但书记员是保证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书记员的工作是专门为法官的审判活动提供服务,以保证诉讼活动顺利、明晰和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黄书乐 《法制与社会》2013,(14):102-103
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对司法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分析、确认、解决具体案件所必须具备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法院司法能力进行剖析,指出新时期法院司法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通过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发挥法院文化的作用,强化法官人文素养,重塑新时期人民法官和法院的新形象,从而不断提高法院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华 《法制与社会》2016,(4):203-204
司法体制改革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保障司法独立,实现司法公正。然而司法实践中,存在法院地方化、法院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难以保障司法的独立性。本文认为要想实现法院管理的去行政化,要以法官的人事制度、财政制度的独立性为基础,捋顺法院纵向指导关系,健全法官监督机制,建立一套合乎司法独立、司法公正要求的法院管理体制,有效实现法院管理体制的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7.
环境,它是一个群体中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同质化的力量,一个人置身于这个氛围中,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熏陶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这里所说的法院司法环境,是指由法院人员营造的对司法公正与效率会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状态。司法环境包括审判场所的外在形态和管理状况、判场所营造的氛围;同法人员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审判作风、业务能力;法官严格依照法  相似文献   

8.
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观各国司法行政立法和实践,法院司法行政事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院司法行政事务主要有:一是与案件审判直接相关的司法行政工作,包括立案登记、诉讼费用、生效判决的执行等。二是对人的管理,如法官人选的考察、推荐以及现任法官的派遣、考评、晋升、福利、保护; 司法考试与法官培训、法官惩戒;法院其他人员包括行政人员、辅助人员的编制、工作分配、考评等。三是对财、物的管理及后勤保障。如法院经费预算与执行、法庭建设设计、自动化办公、工作场所维护、安全保卫、案卷管理、图书资料、课题研究、刊物编辑与发行等。四是外部事…  相似文献   

9.
田林 《中国审判》2010,(9):70-71
基层法院相对于上级法院,诉讼活动最为活跃,面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矛盾也最为直接。因此,基层法院的司法活动是体现司法文明、构建和谐司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目前,80%的案件在基层法院处理,80%的法官在基层法院办案。  相似文献   

10.
陈雷 《中国审判》2010,(7):59-59
本刊讯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公开工作水平,密切人民法院与群众的联系,打造“阳光法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于6月11日举办了首次“法院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人民法官为人民,能动司法促发展”,为此,鄞州法院邀请了来自该区各个行业的150余名代表,通过走进法院参观、零距离接触,使他们对法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开度。  相似文献   

11.
虽然英国基层法院的运作模式与我们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且在实际的运作中也有效率不高、审限过长等问题,但英国的法院事务管理服务局、公民咨询局、儿童及家事法庭顾问暨协助服务中心、破产管理署、律师等对司法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对判决的研究起着有效的监督,加上法官的自律,使司法较好地发挥着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推进司法制度改革,有必要观察和研究其它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些有益的经验。此文从法院的权力、机构的设置、管辖和解释、法官的产生和任免、以及法院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向等几个方面宏观地比较了中美法院制度各自的特点。两国司法制度由于国情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面对各自统一法制的问题,又存在某些共同的趋向。提出了当前司法改革中加强统一司法权,消除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以利于公正司法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3.
法院司法公信力反映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是否信任及信任程度的心理认知。加强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应注重研究法院与法官角色、能力、行为中影响群众认知的关键因素。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一定范围内不特定群众对法院及法官的有关心理认知,并就群众认知与法院工作实际之间存在的反差进行比较,剖析造成反差的成因。针对影响群众心理认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司法权威、法官职业化、法官形象、审判权运行、司法公开5个方面就法院司法公信力提升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加强法院自身建设,提升司法公信与权威是当前我国法院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现行协议管辖和案件分配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当事人合意选定法院、法官制度模式,把司法服务竞争机制引入法院自身建设,以此形成对法院、法官科学客观的评价监督机制,在促进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同时,推进法官个体和团队的精英化,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增强法院自身建设的良性互动,以此达到维护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和稳定性,提升司法公信与权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邵天一  王晓 《法制与社会》2011,(26):240-241
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法官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建设者和捍卫者,通过司法行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至上"。法院也通过文化建设对法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保证队伍的先进性,落实司法核心价值观。文章从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阐述为根基,对法院文化建设作一探索。从工作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李荣珍  黄永锋 《法学杂志》2013,34(4):105-114
法院司法信息是指法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与法院及法官司法活动有关的、并且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司法审执信息和司法审务信息两大类。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在发挥诸多正面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为落实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应当在法院内部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界定信息公开范围,明确信息公开途径,并且建立考核、监督与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凌锋 《法制与社会》2013,(11):261-262
近年来,部分基层地区出现了法官资源短缺的现象,法官资源配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司法界的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所以,出现法官资源断层的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必须要重新对法官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尽快解决我国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短缺、法官素质不高的现象,为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提供司法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回应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及其带来的挑战 ,法院改革目标应定位在 :构建为法官进行自主性判断提供保障的权威性司法体制 ;造就具有较高的司法理性水准的专业型法官队伍 ;形成尊重法官司法职业理性的法官中心型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对审判权进行合理的限制与约束的责任型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 ;探索合理配置诉讼资源和司法资源的市场型与福利型相结合的诉讼机制。在实现法院改革目标过程中 ,建构理性和进化理性同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审判程序及裁判结果的信任与尊重的心理态式,以及对法院司法认同和信仰的程度。当前我国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状况还不容乐观,本文从公众对司法的评价视角,透视公众对法院工作所持的心理状态,揭示司法现状与公众需求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并从提升法官素质、改进司法作风、严格依法办案、推进司法公开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孙伟峰 《河北法学》2015,33(2):175-183
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民意与司法的理性互动,有助于民众理解、接受和信任司法权威。法院微博具有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独立的司法效用。但是,当下法院微博运行中存在诸多困境。在深入解读法院微博困境的基础上,应当从三个向度进行规范:在理念层面,以司法和民众双向需求为出发点、事前引导舆论风向和事后疏导舆论压力;在制度框架层面,法院微博的覆盖面应逐步"自上而下"推进、建立法院微博的专人管理和报道事件的选取制度;在运行机制层面,构建微博更新的常态化机制、微博互动的及时性机制和个案追踪机制。最终为重塑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