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铁  李菁 《各界》2011,(4):13-15
说起来已经是64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很多细节却依然清楚地印在我脑海里。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告诉我:“你爸爸明天就回来了,我们明天一起去机场接他。”我听到后,高兴地在窑洞的床上跳来跳去,兴奋得睡不着。其实对只有6岁的我来说,更让我兴奋的,不是要看见爸爸了,而是终于盼到他临行前答应要送给我的礼物了。我是长在延安的“土娃子”,既没有什么是“漂亮”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我从60年代开始做思想政治工作,回顾30多年所走过的路,我深深地感到,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不懂事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党的政工干部;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在带队伍、搞管理工作中能够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我1961年参军时才17岁。当时,大字不识几个的我,从没有见过大世面,外面的世界对我是陌生的,到部队后什么都感到很新鲜。那时我胆子小,什么都很害怕,最怕的算是班里学习会上讨论发言了,看大家讲得头头是道,自己老是不发言又不好,可是发言时什么也讲不出来,心里想好的词儿,到发言时紧张得全忘掉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谁?     
清晨 《学理论》2009,(1):84-84
看了这个题目,您可能觉得奇怪:我是谁?我就是我呗,还能是别人不成!您别怪我这是剑走偏锋,因为这世上还真有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先来说一个笑话吧。古时有个差役,押送一个和尚犯人,途中惟恐有失,所以十分小心谨慎。每晚睡觉之前总要清点一遍:这是行李,这是和尚,这是我。确定一样不落后才放下睡去。有一天,和尚趁差役熟睡,  相似文献   

4.
我的后婆     
石晓博 《各界》2013,(2):96-96
我的后婆是我父亲的继母。生于民国初年,卒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幼时过了一段丰衣足食的日子,成年后家道败落,生活困窘。后来跟了我爷爷这个旧军队的文职军官,还没当几天军官太太,我爷爷不知道是受不了国民革命军中的腐败风气还是早已看清了共产党将要坐天下的大势,决然退役,经商办学。解放后,我爷爷和后婆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5.
我是独生女儿,母亲的掌上明珠,上学时是学校文艺宣传队员,成天唱唱跳跳,生活充满欢乐,1969  相似文献   

6.
因病结姻缘 我是广西省临桂县村头村人,是母亲生的第5个女孩。5岁那年,我害了一场大病,请邻村专医小儿的医生诊治无效,奄奄一息。父母只好把我抬到灰屋去搁着,等咽气后再掩埋。哪知我命不该绝,昏迷了几天后,突然又活过来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峰峰集团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以“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员要有党员样”为主题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先进性,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淇 《党政论坛》2010,(4):36-36
我是一名守望者。守望着的并非什么稀世珍藏,或什么薪火相传的悠久传统。守望着的仅仅是我在大草原自己点燃的一笼篝火。白夜将尽,我的生命随着这篝火渐渐黯淡,但我目不它顾地守望着,使之比我短暂的生命燃烧得更长久些。  相似文献   

9.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10.
我忧我思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10,(24):20-20
我将一缕情思寄与陶潜,那是一叶扁舟,渡我入桃源。撷一片落英,纵它随水漂去。那里有心灵的净土,无世俗之烦优,如“花落家童未扫”般静谧。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天     
我的一天随笔●孔洁我已经是个高中生了,可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父母给我做主,我连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权利也没有。我感觉就像被父母关在一个黑暗的小屋里。我多么渴望去看一看窗外的精彩世界。父母从早到晚不停地唠叨,你们看,我这一天是怎么过的。早晨每天早晨我给自己规定...  相似文献   

12.
沈宁  杨津涛 《各界》2013,(8):15-17
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年一代,像我的父亲母亲和叔叔阿姨,如今以年迈,大半故去。我这一代,虽未亲历抗日战争,但小时候还听父老讲过些抗战故事。我的下…代,从学校课本或社会文字里读到片段,从电视电影中看到点滴,多半都是随意编造,歪曲事实。这让我感到非常悲哀。  相似文献   

13.
我与黑板报     
在我走过的入生路上,曾经和黑板打了二十三军的交道。当兵五年,每周一期从不间断,即便是退伍的那天上午,我还是坚持写好最后一期黑板报才登上返乡的火车。在企业医院工作的二十四年里,我又和黑板报相依了十八年。“黑板报”生涯,不但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思想素质,这其中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那是在一九七0年,在我工作的医院旁边有条常年川流不息的小河。我曾经问过许多人,谁也不知这条小河叫做什么河。当我打开范文澜、王编的*中国通史*时,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泌河,一条比邯郸城还要早出上千年的…  相似文献   

14.
方未艾  方朔 《各界》2013,(8):18-20
我和萧军相识、相知直至患难与共六十余年,是我一生的满足。多少年来,许多人访问我时,常问到我和萧军是怎样结识的。为此,我将这段往事写出来,也作为对老友的一份缅怀。  相似文献   

15.
许燕吉 《各界》2014,(2):20-21
在香港,妈妈监督我和哥哥读书,或清算我俩的错误,都是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爸爸一进门,马上“结业”,我俩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聚到爸爸身旁,快乐无边。爸爸大概不会打听我的“劣迹”,就是知道,我相信他也不会嫌弃我,因为他喜欢孩子,而且见孩子都喜欢。公公说他是“孩子头”,妈妈也说他“不分大小”,的确,我们和他一起玩时,一点儿也没觉得他已是四十大几的一位长辈。  相似文献   

16.
六六 《党政论坛》2014,(16):22-22
乐嘉问我,明年你中欧毕业了做什么?我答:我去美国学一年英语。他诧异地问:“你英语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学?”我离英语好还有很大的距离,顶多是对话没问题,涉及到灵魂与思想的沟通就显得很没有被教化。我对好几本英语原版的著作很有兴趣,可对它们的中译文本很不满意,我想学习后自己翻译。  相似文献   

17.
从维熙 《各界》2010,(6):10-13
在中国文学馆讲学时,有听众问我:在你漫长的劳改生涯中,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我说,当属“丈革”年代一场四月飞雪的记忆。对我来说,那是仅次于死亡的生命休克。笔者现将这段剜心的历史伤痛呈现给今天的读者,以“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0,(4):61-64
我当主持人131次大会前,国内决定让我当申博陈述的主持人。这对我来说,是件新鲜事儿。在国展局的陈述大会上,每个代表团都有这么一个角色。我这个“主持人”不是主持娱乐节目的,不需要插科打诨,取悦观众。我主持的是中国代表团申博的陈述;我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听我讲话的都是高级外交官。  相似文献   

19.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张起浚  崔增印 《各界》2010,(4):88-90
早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从电影中看到国外农业生产已经是机械化耕作,拖拉机、康拜因奔驰在田间多么先进,多么神气。生物课上讲到达尔文进化论,米邱林的遗传育种学说,启蒙了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兴趣。所以我在1951年中学毕业的时候,第一志愿就报考农业学科,考入北京农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