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世纪行》2010,(10):31-34
<正>曾重郎一届主委曾重郎曾重郎,男,汉族,1929年2月出生于台湾新竹市。台盟湖北省委会主要创始人。台盟中央顾问、全国台联  相似文献   

2.
6月2日 ,在北京参加全国台联六届三次理事会的台联理事举行座谈会 ,呼吁台湾新领导人拿出诚意来 ,为真正改善两岸关系 ,增进台湾人民福祉 ,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 ,并希望两岸同胞心手相连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为确保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而共同努力。全国台联副会长范乐年主持座谈会。6位台胞先后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全国台联副会长、湖北省台联会长曾重郎说 :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 ,我热爱我的故乡台湾 ,同时我也非常热爱正在振兴崛起的祖国大陆。对我来讲 ,爱中国、爱台湾完全一致。所以 ,我对吕秀莲之流只许爱台湾不…  相似文献   

3.
周明 《北京观察》2004,(4):60-61
我有幸从2000年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连续三年三次到过祖国宝岛台湾.更有幸的是,第一次去台湾时,2000年6月7日我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时已101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据说,我是大陆最后一位见过陈立夫先生的人.对于那次会见,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尤其是他关于呼吁祖国统一,提出国共联手打击台独的主张言犹在耳,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4.
汪道涵先生将回访台湾李家泉两岸两会已商定汪道涵先生将于今年秋季访问台湾。去年10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来祖国大陆访问时,曾向我“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当面提出邀请,希望他能在今年访问台湾。有来有往,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汪老先生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5.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6.
初识台商陈如龙先生,是在去年底的一次台胞台属联欢会上.他主动“请缨”,为大家演唱,做节目主持人.我问他将演唱一首什么歌?他带有几分神秘地笑道:让我自己来说吧.接着,他便与另外一位台湾朋友一道用闽南语演唱了一首颇有 韵味的台湾歌曲.直到歌毕掌声响起,他才报出歌名——《爱拼才会赢》.一个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与九江非亲非故的台胞青年,居然跑到既非大都市,也非沿海特区的九江来,办起了一家以招商引资为宗旨,兼做国内外贸易的江西英特中介服务有限公司,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一位年轻的学者正在速记着一位50岁上下的先生的每句话语。他还不时提些问题。从他兴奋的脸上,能看出茅塞顿开的神情。终于,这位年轻学者合上笔记本,握着给他解答了众多疑难问题的先生的手,说:“太感谢您了。如果没有您的帮助,这本台湾泰雅族的语言词典是不可能在我手中完稿的。您简直如同一部台湾原住民语言的活字典!就这么几天,您解决了我研究多年的语言问题!”这位50多岁的先生,就是江西省台联副会长许进来。许进来是台湾泰雅族。原被称作是台湾高山族,现今被称作台湾原住民。他1945年生于台湾境…  相似文献   

8.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讲师、香港东方水墨画会主席徐嘉焬先生对笔者说,我们两人能够认识,是因为有缘.此言有理:徐先生热心于海峽两岸的艺术交流,而我对与海峽两岸有关的人和事抱着浓厚的兴趣,对促进两岸交流的人士更怀有敬佩之心.所以,七月九日台湾画家江明贤画展开幕前夕,当我得知是他从中牵线,促成了台湾岛内画家首次来北京举办画展的時候,即专门拜访了这位在海峽两岸文艺界穿针引线的"红娘".而他,则像一见如故的朋友,向我敞开了胸怀.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7日,上海天气一反“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常态,艳阳高照,天高云淡。在台湾做皮鞋生意的林鸿铭先生一早从台北桃园机场出发,到香港后再转机飞上海。一路上,他没有心思欣赏这座城市新近发生的变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快点见到我的弟弟”。林先生的家在台中,他的弟弟叫林鸿岳,20多年前就开始患有重度精神障碍症,去年7月6日离家出走以后,音讯杳无。林家四处寻找,没想到竟然在海峡彼岸的上海找到了。这次他就是专程赶来接弟弟的。“是他,我的弟弟没错”接林鸿铭先生的轿车几乎横贯了整个上海,从浦东机场直奔位于普陀区真南路的九州通大酒…  相似文献   

10.
武钢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勉成先生,是一位资历较深的集邮者。1995年夏,他与其姊赴台探亲。因时间较为充裕,又有邮友引导,得以较为详细地考查台湾邮市,结交了一些邮商和集邮者。回来后,他将台湾集邮家武拯民先生托他带给我的一册《台闽地区风景邮戳、风景明信片全集》交给我。厚厚的一大本,既是集邮品,又是风光导游手册。武先  相似文献   

11.
一头浓密且有些灰白的头发,深邃的目光和伟岸的身躯是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1997年4月,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名誉研究员的称号,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并作了一个短暂的采访。不久前,他到北京参加台湾著名作家吕赫若作品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再次见到他,并作了一次较长时间的采访,就文学创作、祖国统一等话题细细地聊了聊,在我以  相似文献   

12.
孙运璇先生逝世后,岛内外众多人士痛惜之余,都在缅怀悼念他。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孙先生有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他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和朋友。这些天来,我常常怀念和回忆起和孙先生交往中的一些往事。“他是一位清官”孙运璇先生曾经为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赢得  相似文献   

13.
茶心     
《台声》2020,(14)
正朝花夕拾,旧雨新知。当我们被一些封存的往事所感动时,心头总会滚过这些温热的文字。为了写《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我曾于2013年深秋赴台湾采访。沿着当年顾景舟先生访台的路线,遍访顾老故旧、至交。一路所见所感,常常萦怀不已。对时任台湾"海基会"秘书处处长徐建先生的采访,是令人难忘的。他个子不高,70多岁了,精神很好。秋深时节,台湾依然炎热。却见他一身笔挺的深咖啡色西装,且神情庄重。"20年前,我穿着这身西服接待了顾景舟先生。今天,我特意穿上它,来和写《顾景舟传》的作  相似文献   

14.
李彬  刘亚亚 《台声》2006,(9):48-49
王克璋先生1957年出生于台北市,毕业于台湾科技大学化纤系,1983年担任台湾瑞毓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1987年担任台湾聚隆纤维股份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1996年担任济南聚大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担任济南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2000年担任济南大自然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先生的父亲是台湾老兵,受父亲的影响,1989年陪父亲来大陆探亲之后,就决定在大陆开创自己的事业。见到王克璋先生的时候是在他的厂区里,炎热的天气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浮躁。而王克璋先生的热情,儒雅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夏日里的清爽。在会客室里,当我们表明采访意图…  相似文献   

15.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6.
张方远 《台声》2022,(22):108-109
<正>6月20日,大陆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因病逝世于北京,把“一条大河波浪宽”“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留给了他所挚爱的土地和人民。消息传到台湾,媒体也有做报道,也让笔者忆起他那首《我的祖国》在台湾政治夹缝中被传唱的过往并带着兴趣去寻找乔先生与台湾社会的一些联结。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九五八年应华裔美人李国钦先生的聘请,由台湾来巴西工作的。李先生是有名的钨矿大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排名在美国百名首富之内。他有个钨矿在巴西北大河省。我在台湾金铜矿务局矿厂厂长任内,编过一本金属矿採矿工程手册寄给他,他认为很实在,而且我曾在国内江西干过钨矿七年,所以他聘我来巴西主持钨矿的开採业务。巴西原为葡萄牙属地,所以用的是葡文。  相似文献   

18.
江平 《人大论坛》2014,(4):52-52
台湾学者陈长文先生送给我一本书,书名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写的是台湾政界法律人的现象。这本书的序是马英九先生写的,他在序中谈到他当年报考法律其父不同意,要他报考政治,三十多年谁也未说服谁,马英九的父亲认为儿子学了法律后“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20.
远方的思念     
正割不断的乡愁半个世纪前,我的叔叔婶婶一起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叔叔是名中校,退伍后当了一名日语老师。多年来,叔叔在台湾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和亲人。家中长辈我父亲行六、台湾叔叔行七、北京叔叔行八。据叔叔多年老部下陈祖尧先生讲述,叔叔在台湾一直管他叫八弟。看不到自己的亲弟弟,只得认了个干弟弟,可见他多么思念北京的亲人!叔叔在书写家书时,还清楚记得曾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