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县渣村中学饲养的82只肉兔,9月30日因误食喷洒甲胺磷的葛藤,3小时后有45只兔发病。经调查分析和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确认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中毒,并用中西药治疗,除2只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 临床症状 患兔初期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反应迟钝,肌肉痉挛,大便有黄色粘液。瞳孔缩小、眼球斜视,结膜发绀、流泪。体温38~39.5℃,心跳98~120次/分,呼吸65~75次/分。口腔流涎,腹部胀满,临死的患兔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2.
(一)流行情况 我地区某单位引进种用獭兔群268只,分两栋兔舍饲养。1989年元月2日,发现2号舍有3只青壮年獭兔突然死亡,6日又死亡14只青壮年兔。当天紧急给全群兔注射兔瘟疫苗、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双价疫苗,但7~9日两兔舍仍死亡46只,共计死亡63只,损失约18000元。(二)临床症状 本次爆发疫情呈最急性和急性型。往往在头天晚上未见獭兔有任何症状,次日早即发现兔死在舍内。白天可见兔突然倒地,抽搐,发出尖叫声惊厥死亡,有的兔死时鼻孔流出泡  相似文献   

3.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4.
陕西临潼两养兔专业户的兔群于1987年先后发生急性传染病,死亡严重,综合诊断为兔瘟,经采取紧急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发病情况 马额乡一户从山西购进一批未检疫兔,突然发病,死亡大半;零口乡一户自繁自养兔400余只,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参观学习、取经人员络绎不绝,又未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致使疾病突然爆发,头两天即死亡25只。 症状 急性病兔无可视明显症状而突然尖叫倒地死亡。病兔体温升高至40℃左右,临死前从肛门排出少量胶样透明物,呼吸急促,四肢游动,终归死亡。  相似文献   

5.
贵州某兔场1986年5~7月间出现一种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兔病流行,累计死亡家兔387只,经对9只送检病兔、死兔的病原学诊断,确诊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氯霉素肌注治疗病兔,并用该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制成死菌苗,对临床健康家兔进行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一)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兔场共饲养家兔1070只,4月底开始发病,大多数病例发病突然,迅即死亡。病程短,一般为1~3天。病兔表现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2~41.8℃。幼兔患病后呼吸增数,间或出现惊叫、不安。怀孕母兔可见死胎、流产而引起死亡的现象。本病在流行过程中,除个别慢性病例发生拉绿色清稀粪以外大多数病兔均未见到腹泻、下痢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兔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都可引起仔兔腹泻、死亡等疾病,二者混合感染后对仔兔危害极大。为了确定引起仔兔腹泻、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兔场断奶前后病死仔兔进行剖检。通过采集腹泻、死亡仔兔肝脏、肺脏、脾脏、盲肠、肠系膜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PCR鉴定,最终鉴定该病死仔兔为大肠杆菌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经药敏实验发现,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时对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拉定等五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上述研究结果为兔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科学指导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0年9月下旬,武威市某学校新近购买的供教学实验用兔发生大批急性死亡,经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实验室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并对疫源地区的兔群紧急免疫接种,控制了疫情。 (一)发病概况 该校原自繁自养兔31只。为扩大实验兔群,9月中旬从本市清水、和平、柏树等乡镇购来成年家兔81只,实验用去20只,共存栏92只。9月21日,新购买的兔突然死亡2只,26~27日死亡达高峰,死亡数分别达13只和21只。期间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至10月4日,共死亡78只,发病率84.78%(78/92),致死率100%。  相似文献   

8.
1987年7~9月,兰州某养兔场发生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致死率很高,在两个多月内先后共死亡大小兔320余只,死亡兔占该场养兔总数约60%以上。最初误认为是兔瘟流行,曾先后注射兔瘟疫苗3次,未能奏效。后经我们对5只濒临死亡的病兔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养兔场流行的是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typhimurium)所引起的家兔副伤寒。根据诊断结果,立即采取药物治疗,清圈、换圈、消毒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龙万紫(新疆生物药品厂乌鲁木齐830013)某实验动物室有日本大耳白兔800只左右,楼房分层笼养,1995年8月底开始个别死亡,9月初大量死亡,几天之内青年兔死亡近一半。1临床症状最急性型:多数患兔白天无任...  相似文献   

10.
1984年2月以来,无锡地区家兔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对流行区的15个乡、161个村、791个生产队、2746个疫点进行了调查,自1984年2~4月(73天内)共发病23045只,发病率平均55.54%,死亡21209只,致死率92.03%,死亡率为25~100%,平均为55.65%。死亡兔中98%以上是3~4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龄兔很少发病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并发其他病。该病发生快、病势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是本地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0月在我省某地肉用种兔场的幼兔群及成年兔中出现一种以腹泻和流产、死亡快为特征的疾病,累计病兔329只,其中成年兔35只,幼兔263只,(包括乳兔26只),死兔159只,病原诊断确认系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这种疫病在兔群中发病时间之长,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2.
兔曲霉菌病的诊治侯焕亭(黑龙江省虎林市畜牧局158400)宋作莲(虎林市东方红镇畜牧兽医站)1996年3月,我县乡镇企业局饲养的哈白兔发生以腹泻、双目失明为特征的传染病,虽然死亡率仅为4%,但可造成兔体慢性消瘦,眼球肿胀,甚至失明。经流行病学调查、临...  相似文献   

13.
我厂饲养了200只西德长毛兔,其中80只为45日龄左右、体重约一市斤的仔兔,于1985年3月25日至28日爆发葡萄球菌病,死亡仔兔15只。 (一)流行情况 1985年:3月25日下午,发现20余只仔兔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次日早晨死亡5只,我们当即作剖解和细菌学检查,对所有仔兔用青霉素每只2万单位肌肉注射,上、下午各注一次。并把圈舍、用具等用3%来苏儿喷洒洗刷消毒。但疫情还是蔓延,仔兔  相似文献   

14.
我省邵阳地区、邵阳市郊于1985年2~4月初次爆发了兔瘟病,共有274只家兔发病(其中长毛兔181只、短毛兔93只),发病率79%,死亡255只,致死率96.35%。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药物。我们利用发病兔的内脏制成灭活苗,经试验室和临床使用治疗兔瘟病兔,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5.
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 Redi,1674)是禽类的外寄生虫。在啮齿类体上亦有寄生,有时也侵袭人类。1985年6月,苍溪县外贸站兔场饲养的一批2~3月龄幼兔陆续发生死亡,经检查发现在这些幼兔体表有一种吸血的小虫,随后采集标本鉴定为鸡皮刺螨,由于采取有效的扑灭措施,才及时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一)流行情况 共调查86只西德长毛兔,有鸡皮刺螨寄生者46只(43.48%),其中成年兔1只、2~3月龄幼兔45只,死亡21只(致死率45.7%)全部为幼兔,感染者公、母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RHV)后体温升高1℃和濒死期患兔进行剖检,取各主要脏器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且对患兔同步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室诊断检查,以探求DIC在患兔体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兔病毒性出血症(RVHD)患兔急性死亡的原因。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周口地区某兔场 ,2 0 0 0年 2— 5月陆续发生多起以妊娠母兔流产、产死胎、死亡为特征的疫病 ,几乎所有的妊娠母兔均发病。1 临床症状妊娠母兔在产前 1— 2d精神沉郁 ,后肢瘫软 ,卧地不动 ,食欲废绝 ,体温升高至 40℃以上 ,呼吸困难 ,1— 2d后死亡 ;有的母兔比预产期推后 1— 2d ,产出死胎、弱胎 ,随后死亡 ;多见于 2胎 ,头胎和 3胎也时有发生 ;少数公兔仅表现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 ,后肢轻瘫 ,食欲废绝 ,1— 2d后死亡 ;幼兔、青年兔均正常。2 剖检变化病死兔体况良好 ,气管、支气管粘膜弥漫性出血 ;肺出血、气肿 ;肝萎缩 ,呈土黄…  相似文献   

18.
1985年5月,乌鲁木齐市某专业户长毛兔场的1月龄长毛兔爆发传染病,每天死亡率高达15%。剖检发现,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水肿,肠腔内积满淡黄色液体和粘液,肠系膜淋巴结极度肿胀,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病兔无腹泻症状,病程1~2天,呈急性死亡。随后,奇台109团、石河子148团、乌市劳改农场、安宁渠兔场、本院兔场先后发生兔急性腹泻,在爆发流行期间发病率高达50%~80%,个别兔场死亡率在50%以上。剖检:小肠均明显肿胀积液,肠粘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肾脏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病兔呈急性粘液性腹泻和水泻,极度脱水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2~ 4月 ,四川省雅安市某兔场饲养的獭兔出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下降 ,随后发生零星死亡。发病后采取了一些治疗措施 ,但未能控制病情。笔者通过对病兔和死亡兔病料的细菌学检查 ,分离培养出 1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Borde tellabronchiseptica) ,并结合发病兔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确诊为獭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以鼻炎、支气管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 ,近年来在四川省大中型养兔场时有发生。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  相似文献   

20.
兔瘟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国内发生的一种新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兔患病后,以呼吸系统和实质器官的郁血、充血、出血和肿大为特征。1985年至1986年春,我省也发生一种兔的传染病,症状同兔瘟相似。为查清病原,我们在排除细菌和寄生虫的基础上,进行了病毒的分离、电镜观察、兔瘟荧光抗体检查、兔瘟灭能苗保护试验,确诊为兔瘟病。 (一)流行情况调查 1985年元月,我省贵阳市郊的兔群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迅速蔓延到贵阳市区,形成爆发性流行。1986年春,除贵阳市的兔群继续发病外,思南、普定等县也有本病发生,死亡兔6000多只。堡子两个自然村饲养西德长毛兔530只,发病死亡441只,死亡率为83%。人工接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鸡、鸭、猪等动物均不发病。 兔自然感染发病,潜伏期2~3天;人工感染一般在38~72小时,病兔体温升高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