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1986年4月4日,应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的邀请,美国拉丁美洲学会主席科尔·布莱齐尔(Cole Blasier)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作了题为《美国、苏联与拉丁美洲的关系》的学术报告。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张德群、副会长苏振兴等出席了报告会。布莱齐尔教授从经济关系、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2.
在1962年10月加勒比危机爆发25年后,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的《拉丁美洲》杂志以“加勒比危机:历史重要的一课”为题,发表了有关加勒比危机的三篇论文。作者分别是:曾参与制定美国政府处理危机有关决策的美国人雷蒙德·L·加特霍夫;古巴美洲研究中心北美研究室主任拉斐尔·埃尔南德斯和苏联《拉丁美洲》杂志主编塞尔格·米高扬。  相似文献   

3.
《冲撞:卡斯特罗与美国总统》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先生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本书除正文外,还设古巴大事记(后冷战时期)和后记。全书共分14章,204页,15.9万字。古巴驻中国大使何塞·阿·格拉·门切罗先生为本书作序。《冲撞:卡斯特罗与美国总统》一书记述了古巴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冷战结束以来同美国的关系以及围绕古美关系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特别记述了作为当今世界风云人物卡斯特罗坚定不移的立场、灵活机智的策略、临危不惧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志,介绍了古巴寻求生…  相似文献   

4.
书讯     
本书作者托马斯·E·斯基德莫尔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教授和拉美研究室主任;彼得·H·史密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工艺学院历史学和政治学教授。他们先后担任过前任拉丁美洲研究协会主席,是拉美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作者通过修正的“依附论”观点分析过去数百年来拉丁美洲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作  相似文献   

5.
1990年s月6日秘鲁前总理、秘鲁地缘政治和战略研究所所长埃德加多·梅尔卡多·哈林少将和前渔业部长晗维尔·坦塔莱安在拉美所同拉美所研究人员和中国拉丁美洲学会部分会员座谈拉美形势。哈林认为,近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苏联已不再是一个经济技术大国,但仍然是军事大国。美国已恢复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它已不能再充当国际宪兵。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已进入一个长期缓和时期。国际格局已从两极朝多极方向发展,形成美、苏、中国、日本和欧洲五极。  相似文献   

6.
应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维·沃尔斯基的邀请,1990年5月下旬至6月初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和曹琳同志访问了苏联,较详细地考察和了解了苏联的拉丁美洲研究机构和研究情况。苏联对拉丁美洲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以前,苏联学者主要是介绍和研究拉美文学作品。50年代开始研究拉美的历史和民族,当时的重要专著有克诺洛佐夫撰写的《1929  相似文献   

7.
1981年1月里根政府执政后,承诺要扭转70年代美国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势力衰退的局面。这一衰落的表现是:尼加拉瓜和格林纳达出现了与古巴和苏联结盟的革命政权;萨尔瓦多革命民主阵线——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日益强大;古巴作为一个革命国家继续存在,并扩大了其在加勒比其他地区的影响;苏联在西半球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存在日益加强;美国与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关系中的摩擦加剧,显然,这是受卡特政府强调人权外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危机概述》,是一部论述拉美资本主义的专著,共四百一十四页,1983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维·沃尔斯基教授主编,作者都是苏联国内知名的拉美问题学者。本书是在苏联拉美所就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举行过数次国内外讨论会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是近年来苏联拉美研究所研究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邀请,美国著名学者、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吉姆斯·弗兰克·彼得拉斯(James Frank Petras),于1987年5月14日来华进行学术交流。访问期间,他就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并同我国学者进行座谈。现将他报告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哲学理解拉丁美洲哲学的途径—关于文化同一性形成 的反思〔美)O·舒特《哲学译丛)4期 70~77页论对拉丁美洲哲学的认识〔美)0·舒特《国 外社会科学》6期I~6页社会科学九十年代拉丁美洲的社会科学和政治前景〔秘鲁〕 J·科特勒《国外社会科学)招期69~75页巴西的政治与社会科学,1964~1985年弗兰西斯 科·德·奥里维拉《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中文版))5卷1期145页政 习拓 夕口政治民主化、经济多样化,外交多元化一一80年代 拉美的发展进程及90年代的前景王和兴 《国际问题研究》3期1~8页拉美的民主理论与实践〔智〕拉多米罗·托米奇 《共运资料…  相似文献   

11.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左翼学者,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其著作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的著作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4年11月23日,大卫·科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有关苏联解体的教训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十分荣幸和愉快地接受拉美所的邀请,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5~2006年的拉丁美洲”。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在学术研究以及与拉美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等领域,从事着重要工作。就乌拉圭而言,我想在这里提及的是,1998年前副总统乌戈·巴塔亚博士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顺访该所并会晤所领导。同时,我向拉美所对去年《乌拉圭》一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这本书由贺双荣研究员所著、并由我的前任贝拉略·迪亚兹大使撰写序言,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乌拉圭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的著作。1.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国家有没有垄断资本主义?拉丁美洲的垄断资本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有没有区别?拉丁美洲垄断资本有些什么特点?多年来,一些进步的经济学家就这些问题进行过不少探讨,陆续发表了一些专著。哥伦比亚经济学家胡利奥·席尔瓦·科尔梅纳雷斯的《国家的真  相似文献   

14.
浅析克林顿政府对拉美的外交政策陈太荣苏联解体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拉丁美洲奉行的是以美援为主、维持美国为盟主地位的泛美政治安全同盟以对付苏联对西半球威...  相似文献   

15.
1988年6月1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学院政治系教授,美国研究美拉关系和中美洲问题的著名学者戴维·马雷斯应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座谈,介绍美国对中美洲的政策。关于中美洲的现状,马雷斯教授认为,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因素影响着中美洲形势的变化。60年代中美洲经济发展相当快,但出口经济完全被跨国公司,主要是美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社会两极化和边缘化十分严重,除哥斯达黎加外,寡头统治地位显要,萨尔瓦多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人口迁移是拉丁美洲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国外研究拉丁美洲问题的一些专家、学者曾对此写过不少专著和论文,1978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列·阿·齐诺维叶娃著《拉丁美洲:人口的迁移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壮大》一书便是其中之一。该书第一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冷战后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的思考洪国起,王晓德冷战格局是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的产物。随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的发展,这种阻碍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强权政治格局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它最终走向崩溃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1991年底苏联的解体标...  相似文献   

18.
苏拉关系的变化和苏联对拉美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随着苏联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和“新思维”的提出,苏联制定了对第三世界的新战略,对拉美的政策作了明显的调整,苏拉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在对战后苏拉关系的发展作简要概述后,将着重探讨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对拉美政策的调整和苏拉关系的新变化。战后苏拉关系的发展变化拉丁美洲历来是美国的后院,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后方。苏联在二次大战前同拉美国家交往很少,影响甚微。当时,同苏联建交  相似文献   

19.
1983年4-5月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和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的拉美研究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理查德·R·法根及其夫人维多利亚·舒尔茨来我国进行六周访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举行了四次学术报告会。法根教授在题为《如何认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的学术报告中,阐述了1960年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的五个基本目标:一、保持或加强美国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在拉美这一具有潜力的富饶地区却长期存在着普遍的贫困?这个问题被一些人称为“不解之谜”,许多学者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所著《19世纪拉丁美洲进步的贫困》一书正是这样一种尝试的结果。伯恩斯认为,19世纪是拉美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要想对当代拉美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