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扭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扭送的几个问题一、关于扭送的对象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现行犯和在逃犯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而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只把现行犯一种,或者现行犯和被视为现行犯(准现行犯)的两种人规定在可扭送之列。其立法意图很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29号被告白朝阳等人在扭送被害人刘学进的过程中,不幸导致被害人死亡,法院依法裁定四名被告成立非法拘禁罪,并判处有期徒刑。案件宣判后,社会哗然,对案件的定性大家议论纷纷,主要观点有四种,分别为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非法拘禁罪以及无罪。本文持最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扭送人犯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任何公民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和正在被追捕的人犯,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这一规定,赋予了公民可以扭送人犯的权利,确立了公民扭送是合法行为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充分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新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扭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行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群众,发现犯罪,惩治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公民扭送制度正是这一重要原则的典型表现。一、扭送的概念与特征扭送是指公民使用强制手段,将特定犯罪嫌疑人送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理的行为。承认公民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犯罪嫌疑人采取扭送措施的合法性,对于抑止犯罪的扩张,伸张社会正义,提高司法效率,是必要的。扭送不是公民执法,而是公民对于国家司法机关职权行为的一种辅助措施。扭送作为公民对国家司法机关职权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基本案情]2013年5月,即将大学毕业的李某被同学骗至巩义市被迫加入了传销组织,随后李某伙同传销人员对后期被骗的杨某进行了看管,非法限制杨某人身自由10天,后杨某寻机报警,公安机关将李某及其同伙抓获。公安机关以李某等人涉嫌非法拘禁罪  相似文献   

6.
康乐 《人民司法》2023,(2):26-28
<正>【裁判要旨】扭送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但由于在理论上扭送并非法定的出罪事由,实务中扭送容易被错当犯罪行为予以入刑。扭送行为在符合适度性、比例性和节制性的前提下,由于被害人抗拒而导致扭送强度升级,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应由被扭送人自己承担。扭送行为系违法阻却事由,应结合案件起因、行为方式、行为限度、主观方面等予以综合考量,将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但不具有实质违法性的扭送行为予以出罪。  相似文献   

7.
轻微头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汪宏,林民诚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局(100726)轻微头外伤后出现蛛网膜下肢出血(SAH)死亡,其出血原因常引起争议.现报告一例.刘某,男,34岁,某日因盗窃嫌疑被他人扭送公安机关,数小时后出现神智不清,急送医院抢救,10...  相似文献   

8.
扭送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强行控制犯罪分子并将其送至公安司法机关的的权利。扭送制度只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3条有规定,由于立法的笼统和抽象,导致社会实践中固扭送产生的现实问题得不到合理且合法的处理。通过分析扭送的立法现状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便于提出立法完善的意见,借以保障扭送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1998年12月7日5时许,犯罪嫌疑人宋某携带铁棒潜入吴家行窃,翻箱倒柜一无所获。此时,吴某突然起床上厕所,宋某便躲入厕所旁空屋内,后来宋某怕吴某发现自己的行踪,便冲入厕所用铁棒猛击吴某头部。吴忍痛与宋搏斗并高喊捉贼,吴的爱人及邻居闻讯赶来,将宋某抓获并扭送到公安机关。经法医鉴定,吴某构成轻伤。此案应如何定性,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持不同意见。公安机关认为,宋某之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现由是:宋某夜深人静之时人室盗窃,作案中遇吴某起床上厕所,怕罪行败露而行凶伤吴,符合我国《刑法》第269条之规定。属“…  相似文献   

10.
陈金鑫  薛林 《犯罪研究》2003,(1):37-40,58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这主要是基于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掺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可见,非法拘禁是一种严重剥夺公民身体自由的行为,对此无任何争论。非法拘禁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至于对"他人"、剥夺他人身体  相似文献   

11.
一、扭送的概念及法律依据扭送是指公民对于违法犯罪分子,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将其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扭送是将违法犯罪分子缉拿归案的一种方法。由于实施扭送行为的不是司法工作人员,而是普通公民,公民随时随地将犯罪分子扭送,不仅可以使司法机关及时处理案件,而且可以防止犯罪分子继续作案,危害社会。所以,扭送又是一种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非法拘禁罪行为构造研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剖析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构造。首先就非法拘禁罪之客观行为进行了本体研析,界定了"拘禁"与"其他方法"之内涵。随后,从基本构成时间和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两个层次,探究了非法拘禁罪客观行为的时间限定问题。在此基础上,述及非法拘禁罪客观行为之前提条件,并认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必要时也可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犯罪嫌疑人胡某长期以实施丢包诈骗获取利益为业。2008年11月3日,胡某与汪某某共同在一次丢包诈骗过程中被群众发现抓获并扭送公安机关。公安人员在审讯后,确认了胡某和汪某某共同利用丢包诈骗手段,先后7次骗取他人钱财1.7万余元的犯罪事实。随后对两人的住处进行了搜  相似文献   

14.
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永安  王志祥 《河北法学》2006,24(11):129-132
成立非法拘禁罪,不要求被害人认识到自己被剥夺自由的状态.非法拘禁罪是一种典型的继续犯,其行为应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状态.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必要时可以按照非法拘禁罪论处.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界限的关键区别在于主观目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扭送刍议     
张鸿巍 《河北法学》2011,29(1):58-70
作为普通逮捕之有益补充,扭送或公民逮捕在许多国家及地区为鼓励平民对违反公共利益等之人实施之强制性措施。有别于普通逮捕,扭送以其条件、程序、后果等情形呈现出独特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扭送亦面临颇多争议与风险。在总结目前扭送立法及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后,提出完善我国扭送之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区分 《刑法》第238条第3款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处罚。如何区分绑架行为与非法拘禁行为.一直是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非法拘禁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加强同非法拘禁罪的斗争,正确认识非法拘禁罪,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部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有的人对非法拘禁的法律特征、政策界限认识不够明确。影响了对非法拘禁罪的查处。存在打击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扭送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强行控制犯罪分子并将其送至公安司法机关的的权利.扭送制度只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3条有规定,由于立法的笼统和抽象,导致社会实践中因扭送产生的现实问题得不到合理且合法的处理.通过分析扭送的立法现状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便于提出立法完善的意见,借以保障扭送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债型非法拘禁罪是非法拘禁罪的一种特例,该罪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既不同于一般的非法拘禁罪,也有别于绑架罪、抢劫罪。在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上应该采用单一行为说,该罪的共同犯罪形态有不同表现形式。区分此罪与绑架罪、抢劫罪时应紧扣债务的性质和行为目的,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该罪与其他罪行的转化、竞合情形。  相似文献   

20.
流窜犯罪的犯罪频率和质量相比其他犯罪要高许多,而因单个案件被处罚的甚少。承办民警大都认为流窜犯罪嫌疑人有隐案在身,却无法查清。可见,如何审查流窜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其中初审则是重中之重。关于初审工作的认识初审是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对侦查发现或者群众举报、扭送的犯罪嫌疑人归案后,为证实其犯罪,进行面对面的强制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