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舆论对中美在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华期间未能在人权问题上取得预期的共识议论纷纷。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很大,期望通过一次高级访问就达成共识是不现实的。 中国和美国在人权观念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中美两国的人权概念不同。中国认为,人权是个综合概念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概念。根据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中“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于恐惧和匮乏”的权利的基本原则,中国认为人权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那就是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和社会文化权。这些权利是相辅相承的,不能偏费任何一种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政治权社会文化权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美国坚持对人权状况进行观察和提出报告的做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今,美国愈发喜欢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剪裁事实,体现霸权。人权报告直接起源于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案502B项的修正案。这个修正案要求国务卿每年就“每个被提议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家在尊重国际承认的人权方面的情况”向国会传送一份“详细而完整的报告”。该修正案通过以后,1977年1月就任总统的吉米·卡特领导下的国务院新设了一个人权和人道事务协调员的职位。这个职位后来升格为负责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这个部门起草了第一份人权报告,并提交给当…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任伊始,便出访欧亚9国,从2月15日至25日,历时10天。国务卿上任,对欧洲访问,本是例行公事。但奥尔布赖特此行更负有同盟国商讨北约东扩,消除俄国疑虑的重任,因此欧洲之行便包括了对俄罗斯的访问。至于亚洲,历来不是新上任国务卿首次出访的地区,但这次却在转完欧洲之后前往亚洲,且除了盟国日本和韩国外,最后落脚在中国,这便突出了亚洲事务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分量。北约这一冷战产物,本应随冷战而去的,但1991年北约国防部长举行  相似文献   

4.
钟石 《瞭望》2001,(11)
2月2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 了《2000年国别人权报告》, 该报告以“人权卫士”的姿态评判世界上195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其中包括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无端指责,从而在新世纪第一春拉开了人权对抗的序幕。但是同以往一样,报告一经问世,便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国普遍谴责,国际社会以此来回敬美国的霸权行径。 美国国务院一年一度的《别国人权报告》至今已发至第25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日前发表的《2000年国别人权报告》前言中宛如一个救世主,声称1/4世纪以来,这些报告“反映出美国始终非常关心人类的人权状况”,“这些…  相似文献   

5.
严明 《瞭望》2005,(43)
美国国务卿赖斯结束中亚三国之行后随即访问了法国,先后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齐进行了会谈。当年因为法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交恶而曾经扬言要“惩罚”法国的赖斯,此次巴黎之行却一直保持着满面笑容,刻意凸显“亲善”。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还用教名直呼法国外长,颇显亲切,而后者也声称:“美国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利益也是我们的关切”。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无视有关国际法公约 ,恣意践踏南联盟人民人权的行径 ,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外交的虚伪性和两重性 ,也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美国“世界人权警察”的险恶用心。美国人权的外交政策 ,究其实质不过是其推进世界霸权的一块恍子 ,是美国及其盟友的人权 ,是对其他国家的“强权”、“霸权”。剖析美国人权外交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重的人权标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 ,这些观点是美国双重人权标准的生动写照。美国历来标榜自己是“人权的卫道士” ,但在国际社会却一贯…  相似文献   

7.
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是美国国务卿50年来首次访缅,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宣示下,此访被赋予别样含义。  相似文献   

8.
10月初,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对美国进行两天正式访问。期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分别会见了钱其琛外长;钱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两项联合声明,此外还会见了商务部长布朗和美国资深参议员。正如钱其琛外长所说,他的这次正式访问“是一次坦率、务实、有成果的访问。”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8,(9)
劳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议会) 24日一致推选劳尔·卡斯特罗为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常和部长会议主席。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韩国第17任总统李明博25日在首尔的国会议事堂前宣誓就职,开始了他的5年任期。赖斯访问东亚。美国国务卿赖斯26日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此前赖斯访问了韩国,离开中国后赖斯到日本继续访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3月6日结束了他近四年来对中国的第三次访问,也是他作为国务卿在一个外国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访问。 舒尔茨一行是今年以来第一批到中国访问的西方国家的重要官员。由于不久前中国高层领导人事变动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包括美国人士在内的许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政策是否会改变等问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党和国家、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人频频出访,举世瞩目,开拓了共和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海外舆论评论中国刮起了“外交旋风”: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的外交年”;也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外交获得成功的一年”。的确,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双方高层往来增加,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两国军队交往得到恢复。1994年3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华。5月26日,克林顿宣布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且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其人权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政策以美国的价值观和人权模式作为衡量中国人权状况的标准,把人权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一个准则。近些年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利用双边和多边关系不断提出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政治犯”“良心犯”问题、“妇女人权”问题、“宗教自由”问题、法轮功问题等,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本文试作一探讨。一、世界格局和东、西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是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时代根源美国人权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务卿赖斯2月27日结束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后,乘专机离开北京赴日本继续访问。在抵达中国访问之前,赖斯先访问了韩国。在韩国,赖斯参加了韩国当选总统李明博的就职仪式,并与李明博、即将离职的韩国外长宋曼淳及其继任者尹永宽举行了会谈;在中国,赖斯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唐家璇和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日本,赖斯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外相高村正彦以及防卫相石破茂举行了会谈。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借参加“东盟地区安全论坛”会议之机,同时对日本、越南、韩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五国进行了首访。虽然鲍威尔旋风般的访问已告结束,但国际舆论对此关注的程度不减,且焦点集中在美国的意图上。 推进美国“亚太安全模式”的建立。冷战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11月3日至10日对巴林、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苏联、英国和法国进行了访问,同这些国家领导人以及在沙特同科威特的埃米尔、在埃及同中国外长就海湾局势举行了会谈。用贝克行前的话来说,此行目的是为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南与美国从各自利益出发,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三不”政策名存实亡 官方接触日趋频繁。1975年越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越实行“三不”(不贸易、不建交、不援助)政策,今年,两国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突破,“三不”政策正在逐渐消亡。7月中旬,以美国退伍军人部副部长戈贝尔和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洛德为首的美国高级代表团访问越南,通过这次访问,越美双方商定,美国将很快派3名外交官到越南,以便促进战俘和战争失踪人员的调查工作;7月下旬,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会见了越外长阮孟琴;8月12日,9位美国国会议员访问越南。10月中旬,在联大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7.
刘康 《瞭望》1997,(16)
今年2月底,由于《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产生了巨大影响,曾经担任过美国驻中国大使、现任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所主任的李洁明特意组织了一次“美国传媒与中国”的专题研讨会。 除了我作为该书的主要作者受到邀请,会议主讲者还包括了香港和美国的学术界与主流新闻传媒的重要代表。研讨会选定的时间,距美国新上任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国之行只差一周多时间。这次访问,是克林顿就任第二任总统后,美国政府改善美中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迁 《瞭望》2006,(48)
11月17日,北京民族文化官举行了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中国人权展”;22日,“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前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要建立一种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制度文化”,“要培育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普遍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文化”。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正力图打破关于人权的传  相似文献   

19.
朝核僵局僵在美朝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务卿赖斯7月9日展开了她上任以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除了前往泰国了解东南亚海啸的灾后重建工作,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无疑是赖斯此行的“重头戏”。就在赖斯开始她的北京之行时,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和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也  相似文献   

20.
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越演越烈,美国国务卿赖斯赴"后院"扑灭大有蔓延之势的反美之火,却收效甚微。美国国务卿赖斯近日对拉美进行了她上任以来的首次访问,短短5天先后访问了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和萨尔瓦多等4个国家。美国向来把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后院"。"9·11"事件以后,布什政府由于忙于反恐和处理阿富汗及中东问题,无暇顾及拉美事务。然而最近几年,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愈演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