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为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作出的。现要我们就想来回答——为什么一定要加快这一改革的步伐呢?改革本身当然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所谓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  相似文献   

4.
结合首都社会建设实际,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创建社会文明环境、构建社会和谐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在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工作体系,并建立社会组织党建3+1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件大事,并  相似文献   

7.
国务委员彭珮云曾用“极其错综复杂”来形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难度。毕竟,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举,涉及各方利益的重新调整。今年4月,国务院确定将镇江、九江两市的医改试点经验推向全国50多个城市,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人们纷纷探寻自己在医改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创新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灵魂,创新对维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具有极大的意义。建设创新型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在思想理念、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创新载体、资本平台和总部经济方面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9.
李雅 《兵团党校学报》2007,105(2):16-18
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振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实践是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只有创新才是振兴之路,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
管延忠 《发展论坛》2003,(11):26-27
众所周知,发展环境是当今世界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环境创新上下功夫,创造出一个吸引精英人才和精英企业的良好环境。我省的中心城市济南和青岛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龙头带动作用,对提升我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加大我省中心城市环境创新,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意义重大。1.我省中心城市环境建设的现状我省的中心城市历来重视环境建设,并取得了较大成就,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吸引力、竞争力的城市,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1—2002)》,对47个…  相似文献   

1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继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卫生体制改革之后,作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2.
揭阳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指出“建设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是一个较长期的奋斗历程,需要经过若干具体发展阶段,就当前而言,就是要调整完善十年规划,确保GDP十年年均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年均增长30.87%,确保十年赶上全省发展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摒弃“自卑懦弱、因循守旧、封闭自守、心胸狭隘”的观念,打造“自强自信、创业创新、和谐开放、感恩奉献”的揭阳特色文化。作为揭阳市经济发展主要支撑的民营企业,应该发扬企业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7,(3)
<正>民营经济占东北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实现"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又是一个必要条件。我省民营经济起步晚、发展慢,综合实力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快速和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确保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从“五年规划”看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从“十一五”规划中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内容可以看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卫生工作定位的变化。“十一五”规划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题把卫生工作独立成章,包括四节内容,并且在其他部分还用两节的篇幅完整地表  相似文献   

15.
范仲文 《求实》2006,(Z4):201-202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余年.二十年的改革,使我国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公民获得了较好的医疗健康服务.但20年的改革也由于医疗体制过度市场化、过度分权化,使医疗资源分布结构失衡,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加重了公民医疗负担,削弱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病疾防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3):8-9
人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医改攻坚力度,加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医改成果。医改已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健全全民医保、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后医改的三大主攻方向,要统筹谋划,  相似文献   

17.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措施。为此,必须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领导者积极进取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19.
朱清文 《奋斗》2010,(9):15-16
<正>近年来,鹤岗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围绕保增长、转方式、促转型的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发展大局,完善提升发展战略,强化硬化工作措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夺取主动、竞争图强、捷径赶超,为积极推动城市创新转型加快步伐。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9%,增幅列全省第六位,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增长26%,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精神,提出了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把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实现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使人事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相适应,不仅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人事工作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趋势。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核心问题就是改革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