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年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深深扣住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那在烈日下带伤劳作而又无哀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大学生们的心都颤动了。北大历史系几位学生流着泪说:“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愤读书呢?”南疆戍边的营房内,几个年轻军官把《父亲》贴在墙上,写信并寄钱给罗中立,让他转交给“父亲”。他们说:“为了父亲,死神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这幅画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这实质上就是“悲剧”教育在起作用。 什么是“悲剧”教育呢?就是教育者把美学范畴中  相似文献   

2.
诚恳的发言1957年的“反右”斗争使我和父亲有了第一次共同的感受。整风运动开始时,在政协征求民主党派意见的座谈会上,父亲诚恳地发言说,希望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优良传统。他引用了古语“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这句  相似文献   

3.
父亲想错了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着祖父,过着上顿饱、下顿饥的日子。艰苦的生活使他萌发了不想当农民的念头。通过日夜苦读,父亲终于实现了愿望。他到城里当上了一名干部,终身享受国家的俸禄,再不用受那日晒雨淋的罪,而且在生活上比起当农民的叔叔来富裕多了。因此,父亲常常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可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父亲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还是从头说起。祖父去世以后,他的家当交给了没跳出“农门”的叔叔。当初几年,由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  相似文献   

4.
“太好了!”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它太简单了,不是豪言壮语,也并非出自名人之口。而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大好了!”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曾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父亲因儿子成绩不好,整日家中“战火不断”。在他的打骂声中,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落到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父亲一想,反正打骂也没用,干脆换一种心态试试。于是他看着儿子的最后一名的卷子,笑着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儿子大吃一惊,而父亲告诉他:“你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坚冰 高文是长女,下面有3个弟弟。母亲性情暴躁,父亲因为她是女孩而溺爱她,从来不要求她干家务。高文指挥3个弟弟干家务,稍不听从,就像母亲那样打骂他们。父亲从来不责骂高文,倒是经常责骂几个儿子,高文认为父亲忽视了她。为了引起父亲注意,她告诉父亲她偷了同学的笔,父亲却只说了一句“以后别这样了”。高文非常失落,她由此得出结论:父亲不在乎她。  相似文献   

6.
他更愿意说自己是“创二代”. 徐立勋,宁波华茂集团总裁。2002年,他临危受命,从父亲手中接掌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转型与磨砺之后,当初的毛头小伙子已蜕变成了有志气、有眼界、有担当的舵手,而如今的华茂集团,也已开拓了属于徐立勋的“高度”。 他曾说,“对我来说,父亲就是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我只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去努力开拓另一个高度”。面前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青年人,承袭了父辈的低调、坦诚和朴实。  相似文献   

7.
佚名 《今日广西》2007,(9):36-39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03级的广西籍学生黄来女“背着父亲上大学.孝女撑起一片天”的感人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洼。一直以来.她怀着一颗真诚而感恩的心.勤奋学习、乐观生活、呵护家人、自强自立,特别是在相依为命的父亲六次重病住院而又举目无亲的日子里.挑起了照顾父亲、坚持学习的重担.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她每天不仅要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奔波,还要坚持两份家教与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以维持基本生活;在此期间,她仍保持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荣获国家奖学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就读武汉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被授予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武汉大学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湖北省大学生“文华科技”品学奖、“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掌生”等荣誉称号.并于近日当选2006年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8.
父親     
父亲永远走了。老人家走得是那样匆忙,匆忙得让我心碎。 父亲78岁那一年智力开始衰退。徐州话叫“糊涂”。有一回和他共事多年的朋友来看他,他竟吃惊地问对方找谁,只是现出温和而歉疚的神情说,“我怎么就是想不起来了呢?”来人于是乎大为感慨  相似文献   

9.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10.
刘嘉  孟凡舜 《台声》2005,(11):33-33
这是我父亲蔡智堪先生生前晚年时的“明志诗”,使我常常联想起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而我父亲爱国的忠贞,也正复如此。  相似文献   

11.
小笑话(5则)     
互相欺骗 一天,父亲见小约翰的脸上拖着两条叫人恶心的鼻涕,说:“约翰,去把鼻涕擦掉,爸爸给你两分钱。” 小约翰听了,连忙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向父亲要钱,父亲说:“爸爸没钱,只是哄哄你。” 父亲的话刚落音,小约翰就笑嘻嘻地说:“爸爸,我  相似文献   

12.
父亲永远离开我们了。在 195 1年夏天 14岁的大哥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干 (参加军事干部学校 )”离家以后的多数时间 ,我是父亲身边子女中最大的一个 ,所以对父亲的记忆可能比弟妹们要多一些、更细致一些。在悼念父亲的时候 ,我产生了把脑海中关于父亲的记忆一点一滴写下来的想法。虽然零零星星 ,仍希望对后人有所启迪。加入农工民主党  父亲参加农工民主党时 ,我才上小学二年级。长大后我曾好奇地问父亲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主党派 ,为什么要参加农工党 ?”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早年 ,父亲是一个抱定“科学救国”理想的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13.
与17个孩子情同父子“请蔡叔叔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蔡叔叔,我好想您,您如同我慈祥的父亲,实际上您已承担了一个做父亲的义务。”“蔡叔叔,没有您,今天我就不能坐在中学的课堂中。在您扶助的学生中,有的担任了班长,有的任了文体委员,有的评上了三好学生。这一切都是与您的帮助、教诲分不开的,虽然我们这些人都没有了父亲,但我们仍然感到幸福,您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给我们支持和关怀。”当蔡军读着一封封充满童稚气的来信时,他欣慰而快乐地笑了。他怎么能不高兴呢?来信的罗国华同学正是在他的全力帮助下才得以继续上学…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8,(7):93-93
李宝春是京剧大师李少春先生之子,在海峡两岸极受老中青戏迷喜爱。他以发扬父亲李少春先生“继承传统,勇于开创”的精神给两岸戏迷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新老戏”。而我们的对话则从他倡导的“新老戏”开始。  相似文献   

15.
父爱     
今年春节刚过,紧张的春节期间的保安工作一结束,我马上请了探亲假从上海回到江西老家,半个月假期匆匆而过,临走的那天早晨,父亲躺在床上,尽管心中依依不舍,可还是理解儿子的心:“你放心去上班吧,别牵挂家里。”想不到,这竟成了我与父亲的永别 !这一句充满父爱,充满理解的话,竟是父亲留给我的遗言。   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儿行千里又何尝不担忧、牵挂着父亲 ?父亲四年前患上了“肺心病”,由于抢救及时,父亲逃过“一劫”,但身体已大不如昔。我 20岁离家当兵学过医,走南闯北,也见过许多世面,什么事情也不…  相似文献   

16.
小美 《协商论坛》2008,(12):60-60
自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待母亲碗里的饭快没了时,父亲会轻声说一句:“还有饭呢,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吃饱了,父亲就说:“那就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父亲拿起汤勺,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安然接受。  相似文献   

17.
话题提示 《爸爸去哪儿》火了。当电视节目把明星父亲拉回照顾子女的琐碎、无力与烦躁中时,人们的追捧,不仅在于对明星生活的窥探,更在于对父亲角色的重新思考。以名气和成就、权力与财富为“拼爹”标准.这是爸爸们熟悉的成人世界“准则”,而孩子们最后却向爸爸证明:他们想要的再简单不过,只是纯粹的爱与陪伴。  相似文献   

18.
“父老”与“老父”张麦河南省鹤壁市原市长朱振江,因巨额受贿而锒铛入狱后,中央电视台记者与这位身陷囹圄的“市长”进行了“新闻背景”式的对话。其间,当记者问及他进入大学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其父亲对他做人做官的“家训”时,朱振江沉痛地告诉记者:进大学时没有学...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梦     
肖海员 《人民公安》2006,(20):25-25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选择,在父亲28岁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选择与他所热爱向往的警察这份职业不幸失之交臂。而在我28岁时,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的选择却替父亲圆了34年前的梦想。以时间而论,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更为伟大和幸运的时代,而以机会而言,或许人生就是这么在失望又蕴藏着希望中轮回交替着。父亲是在37年前中苏边境剑拔弩张的时候投笔从戎的,那时,正值“珍宝岛”事件刚发生不久,前方苏军陈兵百万于中苏边境,后方则是全民皆兵高涨,中苏双方“兵氛”凝重。父亲所在的部队奉命从福建调防山西、内蒙古一带,作为侦察兵的父亲很快在备战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九月,影片《廖仲恺》开拍之前,扮演廖仲恺的演员、最近去世的董行佶同志前来找我,要我介绍一下父亲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生活中的趣事.我曾告诉他,一次,孙中山先生和父亲闲谈时说:“两只香蕉的营养价值等于一块牛排.”父亲风趣地回答:“那么,中国的牛排便长在树上了!”这个小插曲,已出现在影片之中.董行佶同志还去见过我的弟弟承志.承志也对他谈了父亲的为人,并要求他把父亲演得像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