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鹏 《法制与社会》2010,(21):284-285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使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今仍是国际关注热点。也使人们看到,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共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挑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市场"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依然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金融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小勇 《法学论坛》2000,15(4):42-50
进入21世纪后,金融业的发展趋于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是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金融交易规则统一化、金融政策协调国际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资本虚拟化、金融信息全球化等等.金融全球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与日俱增,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金融全球化与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未成熟的金融自由化相结合所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强,当代金融危机呈现出隐敝性、突发性、攻击立体化、国际传导性等新特点.因此,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必须构筑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当前,尤其要加强金融市场准入、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债转股与外债管理、信息披露及金融决策透明度、打击金融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3.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美洲大陆发展到欧洲平原,又迅速蔓延至全世界.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流动成为引发金融动荡的重要因素,投机活动也是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诱因,并且危机传递现象普遍严重。危机国家在通常的反危机措施不能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时,也只有向IMF求助。IMF向危机国家提供短期融资以帮助纠正国际收支失衡,而其贷款条件就是受援国家必须接受IMF提出的稳定方案进行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从传统金融市场中衍生而来的新兴市场,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20世纪70年代后,在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几乎与金融衍生工具有着直接的联系.有鉴于此,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衍生工具经营机构都把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作为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各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并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的公共机构,包括所有的竞争法执法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欧洲,欧洲竞争委员会通过为市场经营者提供明确之适用法律﹑稳定竞争法实施以及防止成员国金融救济方案与救济措施产生消极影响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危机反应速度与决策快速审查能力,为遭受危机影响的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司法保障体系.同时,增强了竞争法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保护市场竞争与其他重要的经济政策融洽结合.无疑,欧洲竞争法在稳定欧洲金融市场,消除危机影响中扮演了重要之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次一、应对金融危机之财政参与的必要性二、应对金融危机之财政责任的界定三、应对金融危机之财政法学思考四、结语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宣告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危机像流感病毒一样,在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内传播蔓延,进而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尤其是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20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孟庆超 《法制与社会》2013,(32):191-19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一体化以及市场竞争的现象,促使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其公司也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目前。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虽然大量存在,但是金融制度仍处于发展阶段,也没有相关方面的比较规范的监管制度和法规政策出现。然而,金融产业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鉴于一些国家因次贷危机出现的金融风暴等问题,我国的金融业更加要防范于未然。所以,如何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演化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以及国际格局造成的深刻影响促使人们不得不深入反思这场危机背后的缘由。追根溯源,沿着危机的传导链,危机产生的内在机理逐一浮上台面。起初,人们指责华尔街金融从业者的贪婪、贷款机构审慎审查的缺位、美联储的  相似文献   

10.
从当初发生在美国房贷市场上的次贷危机,到深入影响各大银行运作的信用危机,再到波及整个美国甚至全球金融系统的金融海啸,最后演变为震荡全球经济的经济危机,一步步愈演愈烈,逐渐升级到"百年一遇"的级别。为防范其继续恶化,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金融救援计划。美国这些救市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我国经济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各式各样的干预手段,使国家干预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其重要性勿庸质疑。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应具有其固有的法律价值和规范模式。文章通过对经济法语境下"国家干预"内涵的分析,从经济法律规范的逻辑设计和规范结构剖析经济法对"国家干预"的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12.
翟浩  雷晓冰 《河北法学》2012,(1):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的缺陷;金融危机后,全球各个国家和经济体都加强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英国是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心,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代表或影响着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的趋势。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金融危机后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立法和监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With governmental loose control in the major global economies since 1980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finance capital generates group companie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hereinafter as the “IIF”) is on the way to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world. It is needed to reconsider the IIF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IIF expands economic scale and increases efficiency, bringing two challenges in practice: financial risk overlay and anti-competition of the market power. What is more, the formation and abuse of market power will amplify the effect of risk overlay. To mitigate financial risks and prote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 of the IIF, it is needed to improve both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anti-monopoly regulation, as both are crucial.  相似文献   

14.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先发,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浙江经济和民生,而且诱发诸多经济犯罪问题。浙江经济犯罪活动一直处于发案数量增多、涉案金额攀高、作案手段升级、危害后果加重的状态,呈现出原生性、示范性、区域性等特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浙江经济领域中的利益冲突、矛盾碰撞明显加剧,诱发各类经济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预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犯罪尤其是经济大要案仍将继续呈现多发、高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与国际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危险性使人们对新自由主义产生了质疑,某些现行国际经济法制度的缺陷也日渐显露。WTO体制内各国保护主义可能抬头,国际金融体系的破绽使得加强监管和完善体制成为当务之急,从而弱化了自由主义色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面临重组,这给各国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在全球性经济衰退到来之际,新自由主义所体现的国际经济自由和开放仍然十分重要,其制度性的缺陷可以通过在危机之际建立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得以修正。由于中国对外开放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大环境下进行的,所以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对于中国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是,以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成就,中国在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和秩序的重组中也获得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创制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经济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扩展和解决等重要问题,可以从经济法理论的视角进行解析。其中,金融危机的发生,是源于"两个失灵",它从消极方面体现了加强经济法调整的重要价值;金融危机的扩展,同国内与国外经济、实体与虚拟经济、内部与外部经济等多重二元结构直接相关,需要运用经济法进行"辨证施治";金融危机的解决,同样应当遵循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明晰相关主体的不同类型法律责任,并通过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的综合调整,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Europe Entrapped     
The EU in 2013 finds itself at the crossroads of either something considerably better or something much worse than the status quo; in other words, in a crisis. That much is nearly universally understood, both within Europe and widely beyond. So I am certainly not alone in believing that the current crisis, a crisis that is the cumulative outcome of a financial market, sovereign debt and EU integration/democratic deficit crises, is an extremely serious and unprecedented one, frightening due to its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If it cannot soon be resolved (but nobody knows how soon is ‘soon enough’) through a major institutional overhaul of the EU, both the political projec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suffer badly—to say nothing about the massive social suffering it has caused already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periphery.  相似文献   

18.
李菁 《时代法学》2014,12(5):114-12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横行肆虐,危机救援急需之际,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所固有的法律缺陷,使其合法有效性日益遭到质疑,改革势在必行。金融危机在沉重打击全球经济的同时,也推动了全球治理模式和经济格局的转变,为基金组织法律改革提供了难得契机。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方案增加了份额总量,做出了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份额调整,完善了治理模式。然而,方案受阻于美国国会无法按期生效,方案内容设计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在未来,各国应协力推动方案在2014年底生效,并通过提升份额总量、修改份额公式、改革决策机构、完善治理模式等方式深化改革,确保基金组织的合法有效性,使其更好地为世界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9.
翟继光 《中国法律》2008,(6):5-7,54-57
金融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面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政府所能采取的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由於金融危机在本质上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危机,因此,作为财富重要分配手段的财税政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issue of currency converti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strategy of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t argues that the motive for that strategy was ignited by China’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long lasting unstabl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tensified China’s urge to get rid of “dollar trap” and look for a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where the Chinese yuan could take a plac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ep-by-step approach from the trade settlement to more comprehensive policy measures. It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omestic financial reforms for the RMB full convertibility, including flexible exchange rate, market determined interest rate and deepened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