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东北亚经济安全与合作机制构建的必要性阐述,揭示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应以区域利益共享为基点,以博弈关系为切入点,构建实现区域各国利益的最大化,达致多方利益均衡的经济安全与合作机制,提出了构建东北亚经济安全与合作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经济合作主要在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上进行,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长期坚持非集团化对外经济政策的东亚国家,也开始调整其原有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先后加入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列。但到目前,东北亚地区一直缺乏真正地区意义上的合作机制。从法律角度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选择及基本法律框架的建立对规范区域各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主导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是经济方面的因素。而是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国际政治对该地区经济合作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负效应上。朝鲜岛安全局势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核心因素,大国关系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根本因素,领土争端、历史问题都通过对国家关系的影响而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障碍国素,美国是该地区安全局势及经济合作的最大的破坏性因素,为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该地区各参与国应精诚合作、平等互利,建立有效的政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韩国与蒙古国作为东北亚区域内的两个重要的国家,近年来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迅猛。在"睦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指引下,双方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成果显著。双方进行长期经济合作既有着巨大的优势,也有着不利因素。全面分析韩蒙经济合作,对于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了三国自由资本模型,通过分析各国市场规模、比较优势、贸易自由度等因素对国家和区域产业份额及福利水平的影响,考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其次运用面板引力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评价,检验了东亚经济一体化对贸易、生产、投资领域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最后在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结合东亚区域经济崛起的客观事实,提出了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管道运输业和跨国管道运输合作不断的发展,在促进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愿景中,在管道运输领域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对国际公约相关内容的研究,并结合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特点,本文试图构建深入进行区域管道运输合作中的管辖权、技术合作、安全保障、环境保护以及争端解决等问题的国际法框架。  相似文献   

7.
邓欣 《法制与社会》2012,(15):282-283
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近年来经贸关系的合作与深入,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与中亚各国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催跨区域合作中寻求共同的环境保护”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区域内的中国度中亚各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通过合作博弈,设计相关环境治理法律机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保护合作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在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构建“区域坏境合作治理”的环境保护法律理论框架,展开对环境治理博弈和环境保护法律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合作的可能性及必然性提供对策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重大特征和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运动在多方面呈现出双重发展趋势,即经济增长轨迹上升和波动趋势并存,区域集团化和经济民族化趋势并存,新经济技术迅速发展和不平衡加剧趋势并存,世界经济格局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各国强化市场机制和发挥政府作用趋势并存,国际经济合作协调和对立冲突趋势并存。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势,可使我们认清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正在形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和格局,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内在矛盾,因而迫使东亚国家致力于不断加以探索和创新.从其发展趋向来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从目前以对话协商为主走向制度化和一体化道路,逐步实现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乃至经济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思平 《检察风云》2014,(20):16-17
过去一年中,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与沿线各国进一步加强了互动与人员经贸往来,也加深了合作友谊。2014年9月12日举行的上合组织合作峰会上,各国元首就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达成共识:表示支持并积极参与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在区域合作和地区一体化中显示了较强的解释力。东亚区域合作对区域性公共产品的需求,是由该地区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提高区域公共产品的供应水平来克服其发展障碍成为东亚各国的内在要求。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区域合作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区域性公共产品可为东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来源;另一方面,东亚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其区域合作的进程是密切关联的,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可以使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此,要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东北亚地区构成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东北亚稳定与否,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外部条件。和平发展对实现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战略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安全环境;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稳定朝鲜半岛局势;提倡新安全观,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whether or not regional middle power states are capable of mak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enhanc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via regime creation processes. A combination of “nonregime” and the middle power analysis is applied to produce hypotheses about less-developed cases of regime cre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mong the attractions of such an approach are that (1) cases of failure to create international regimes as well as cases of success are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2) the different roles of various state actors should be understood beyond hegemonic power.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is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by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chosen because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terature has emphasized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paper examines participation by the Republic of Korea (ROK) in both comprehensive and issue-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 mechanisms to tackl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It concludes that the ROK as a middle power has played a promising role to initiate and lead some positive competition between member countr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ighlights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met for creating soli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A widely held consensus view claims that East Asia has been shifting recently from a market-led to an institution-based form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imarily as a result of the 1997–1998 financial crisis. Next to post-crisis financial cooperation schemes under the ASEAN+3, the surge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 involving East Asian countries is thought by some to further substantiate this claim.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question the validity of this claim. By examin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play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financial and monetary areas as well as in the trade sphere,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formal regional integration movement in East Asia to date, as well as the vastly different dynamics underlying the financial and trade developments. It also explores 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tra-reg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linkages and concludes that this new form of interdependence may be instrumental in changing the trade-offs of formal regional economic schemes.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区域合作再度呈现出活跃迹象,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区域自由化进程大大加快。对当今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两个并存的重要趋势。在区域合作的动机、方式、内容、范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长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行动取向之一。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碍了地区合作的进展。推进南亚地区合作,需要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进行互信建设,以培育地区认同。合作安全应当是南亚地区合作的基本范式,能否实现其合作安全主要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是双边政治、经贸发展的需要;已经建立的双边协商机制和法律合作机制是开展打击跨国犯罪的基础。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经签署的引渡条约在政治犯罪不引渡、本国国民不引渡等问题规定落后双边打击犯罪现实,亟需改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司法协助形式较单一,需要增加。对于尚未与中国签署引渡条约的国家,由于不能根据国际公约开展引渡合作,只能开创新的合作思路。未来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应当向着建立区域机构、区域统一逮捕令、强化人员培训技术合作以及网络信息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佳 《行政与法》2008,(1):39-42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是各城市政府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市场无界化、社会信息化多重格局下,解决跨域公共管理问题、弥补市场失灵、整合城市关系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当今国内外的城市政府合作蓬勃发展,但是城市政府的合作之路依然漫长,需要在合作理念、组织安排、政府职能、利益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