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仿拟本就是一种偏离语言常规而使用的变异手法,变异仿拟更是仿"出乎意料"之形式,拟"求新逐异"之表达。鲁迅对自古就有的仿拟辞格进行创造性地变化和使用,产生了诸多变异仿拟,这不仅是语言美和变异美的体现,也是作者文辞风格的突显,更是其抨击和嘲讽时政、旧习以及错误思想等的有力武器。鲁迅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偏离常规的言语逻辑和词语搭配形成了诸多语义冲突,对阅读者产生冲击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当时现实背景下扭曲的社会现实在人们认知中的反映和表征。如果读者在阅读鲁迅作品的过程中,主观能动地发挥突显、意象图式以及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的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作品中诸多形式各异、新颖奇特的变异仿体,以及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形式,它是人们通过比较认识了自然经济或者产品经济的致命缺陷以后,才逐步确立的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而民主政治,则是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优化形式,是一种迄今为止人类最文明的政治类型,它是人类在经历了巨大痛苦之后才作出的理智选择。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和表征的商品经济,我们说商品经济是民主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这里,  相似文献   

3.
汤韵旋 《人民论坛》2011,(8):200-201
客家文化与台湾土著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两种相异的文化在撞击过程中,各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同时又会相互影响、相互变异。客番之间的互动经过一个较长的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而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在其变异过程中,必然会对其族群心理、甚至族群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但是,我们对其科学基础的理解和阐释,一直存在着一种偏向,即大都强调的是其自然科学基础,而对其社会科学基础始终阐发探讨不够。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系统,它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要素构成,二者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牢固地建立在这样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完整的科学理性精神。现代社会科学与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文明观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变化的深入认识。社会实践是恩格斯文明观的阐释基础,日常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叙事空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生的历史性及时代表征、文明内容的导向性和道德表征、文明进程的主体性和现实表征、文明表现的层构性及多样化表征。在新时代,认识恩格斯文明观,对于推进"五位一体"文明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涛 《理论月刊》2007,(6):45-47
“文明范式”是构筑“文明冲突论”的基础,也是学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在回顾其论争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一些批评者对它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对其进行重新的评判,可以消除误读、揭示“文明范式”自身的缺陷,为这一范式的继续研究提供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制度文明:先进的社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明在精神文明中的定位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制度文明的存在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但制度文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却有不同的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文明应当分为三种类型,即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还有制度文明。也说是说,制度文明是独立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第三种文明。对此,笔者认为这不尽合理,因为制度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制度文明的状况、制度文明的性质包括制度文明的形式都取决于精神文明的发展,这是我们理解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比如,近代以后以人民主权和宪政为特点的制度文…  相似文献   

8.
结构作为系统论的核心范畴以及事物的普遍存在形式,意指事物构成要素间的稳定联系和内在作用方式;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相对稳定性是其最主要的表征。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也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基础性思想、核心思想、发展性思想是其最主要的要素构成,三者之间在相互联结、彼此作用之下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结构,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精准化以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际效果的现实所需。  相似文献   

9.
李国锋 《理论月刊》2014,(4):157-159,163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其生成和存在的特定逻辑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对人类持续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否定之否定"形式的超越,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又是一种后现代的"后工业文明",能够修复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断裂"。  相似文献   

10.
田世熙 《前进》2016,(10):53-54
正"十二五"以来,阳泉市地税局按照省局部署,不断深化对文明创建与税收工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坚持理念先行、夯实内容、丰富形式、完善机制的"四轮驱动"工作法,持之以恒抓创建,收到了以文明创建促进税收工作的良好效果。一、树立"四种理念",提升文明创建层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我们根据阳泉地税的工作实际及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文明创建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文化模式都离不开性别的社会化,女性地位的历史性失落,不仅反映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上,也同样的被充分表现在民间信仰及民风习俗中。文章通过对紫姑信仰及其流变的追本溯源,探索在与其相关联的独特的民俗文化模式和规范中,女性地位被历史性颠覆的内在因素及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的变迁呈现出的最大特征是社会变迁"速率"越来越快,传统的"经验性权威"的合理性基础消亡.这种社会变迁的特征直接映射到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更加注重空间的并存性和忽视时间的恒久性.这种思维方式的变迁带来了在方法论层面对现代性"知识霸权"的反思和颠覆.从"知识至上"理念的消解出发,探讨社会学纵向的阐释"范式"的变迁,提出横向的阐释"范式"之间的"共时性"理解,还从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分析了其方法论"共时性"的适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是妇女解放运动得到空前广泛深入发展的时期。人们探讨妇女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生育节制问题。一些开明人士就生育节制对于妇女解放、社会进步和人种改良的意义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在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IKNOWthatmanypeoplebornintheyear1949havebecomenessleaders.Butalthoughothersborninthatyearhavenotachievedsuchstature,theystillcontributetheirtimeandenergy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ustasIdo,"saysJiaShubo,deputydirectoroftheEducationOfficeoftheSijiqing(Evergreen)TOwnshipGovernmentinHaidianDistrict,Beijing.Jiawasborn50yearsagoinJushanVillage,whereHaidianandShijingshandistrictsbordereachotherAtthattime,hishometownwasisolated,remote,andpooLJia'ssix-memberfamilylivedinashabby,two-roomke…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观看20世纪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把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归之为"社会革命"的范畴.按照这一观点,20世纪的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渐进的社会革命的时代.而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积累机制、阶级斗争以及不同政治力量通过政府发挥的作用是驱动变革的动力机制中的三个核心要素.从这一社会革命的角度,人们可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现象,包括社会民主党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多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Substantial"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Professor Xu Xianming, president of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s. As a member of the Law Committe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ina's highest legislature, he is known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improvements in the country's legal system. In an interview with Human Rights magazine, Professor Xu Xianming listed what he chose to call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in China's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逐步升温,成为一大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深入剖析中国农村是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所在。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诸多问题在历史上就长期存在、久难突破,而今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和发展取向究竟怎样,更牵动着众多学者的心绪。为此,2002年5月4日至6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日本神户学院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的各界学者4…  相似文献   

18.
刘青 《思想战线》2003,29(6):133-135
现在通行的各种《易经》版本中,对“亨”字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为“亨通”、一为“享祀”。究竞谁是谁非,一时难以评断。而一些民族中占卜前先祭卜神的风俗,却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亨”字所出现的语境,以及其他一些出土与传世文献资料都证实了古人于筮前先享祀卜神的可能性,这应是“享”字所传达的内容,也是《易经》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名家 《思想战线》2006,32(1):31-38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以前是以潜在的朴素的形态存在着。文化经济一体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人类社会物质基础、政治环境、价值理念不断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文化经济”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文化经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目标是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单位制变革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择业经历都存在着性别差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女性更关注就业的稳定性,男性则更注重收入水平.求职中女性的签约率相对较低,更容易因为性别受到不平等的困扰.对于求职中的性别歧视,大多数女生选择了默认,反映出现实中缺乏维护平等就业权益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