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多民族国家内部的重要认同形态。两种认同之间的冲突与张力直接促进了各种认同的共生。两者之间协调与否关系着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之间能否和谐统一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聚焦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求在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基础上达到各族人民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金志远 《前沿》2010,(19):128-133
国家认同的形成是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此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需要处理国家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冲突论"、"替代论"、"共生论"和"辩证统一论"等观点。本文通过对各种关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关系的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依据是不同的,但同时也存在联系,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共生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青年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状况关系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认同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集体认同,表现为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政治效忠、责任意识、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文章从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国家意识3个维度,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精神状态积极务实、社会认同讲求平等互动、民族认同共同性与差异性并在、国家意识良性理性.同时,也指出影响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的传统的贫困问题、宗教问题和部落意识等因素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广大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相似文献   

4.
唐崛 《今日海南》2006,(6):38-38
“村里群众育苗出售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时大家看到我培育橡胶苗卖给邻近的大丰农场和乡镇群众能赚钱,于是家家户户都学着培育橡胶苗。”琼中县黎母山镇梁飞仔村村民王昌标骄傲地说。梁飞仔村共41户210多人,人均水田面积不足1亩,村民多年来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与国营大丰农场相毗邻,上世纪80年代,该村家家户户开始种植橡胶,橡胶也就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但由于受土地限制,梁飞仔村橡胶面积无法扩大,农民增收受到了制约。1995年,时任村长的王昌标在自家的坡地上种上600多株橡胶苗,成为全村中率先培育橡胶苗的农户。“当时只是为了用于自…  相似文献   

5.
郭静伟  吴昊 《思想战线》2011,(Z1):27-28
尽管在于汉族和傣族杂居,以及他们经历的现代化影响下,阿卡有汉化的倾向。汉名汉话则成为与外界交流和发展自身的工具。但阿卡人以传统的父子连名取得真名来建立原生的认同,并用各种仪式尤其是葬礼来巩固认同,命名制度和仪式已经成为了阿卡人最重要的族群标志。本文试图通过场景论和原生论观点组合起来,在现代化多民族杂居背景下解释社会里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6.
唐书明 《思想战线》2008,34(2):6-10
认同从概念的基本内涵到理论的发展趋向,具有一个内在的演变过程.认同从表示人们身份的基本内涵出发,形成了同一性与差异性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认同的基本原理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认同双重功能的困惑.消除认同双重功能的困惑,则形成了认同理论谋求人们和谐相处与彼此交流的发展趋向.认同理论的内在演变是认识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说明了谋求民族以及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共存与彼此合作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河边寨村委会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_祜族乡东部,分别距乡政府和县政府驻地25公里、78公里,辖16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1044f户4379人,居住着拉祜族、苗族、瑶族、哈尼族等四大主体民族。全村委会耕地两积776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香蕉、橡胶、草果、木薯等。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人畜饮水困难、产业发展滞后、村民生活水平低下、部分群众仍住在破旧危房中等问题。2012年,云南省广泛开展“四群”教育活动,隶属于河边寨村委会的大良村、东风村被确定为红河州民宗委挂钩扶贫联系点。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也是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文化认同是连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纽带与桥梁,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维系着国家的和平与统一,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整个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成为新形势下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元文化较突出的国家。独立后,通过强调公民身份和权利、重视各民族宗教平等、设立人民大会机构、发展三语教育等措施,哈萨克斯坦努力构建"哈萨克斯坦人"这一国家认同基本概念,提出建设"拥有统一未来的民族"主张,旨在实现"永恒的国家"目标。在统一国家认同过程中,哈萨克斯坦也经历过各种错误思潮泛滥、过分强调主体民族地位和权利等曲折,面临国语普及速度慢等困难。经过独立后近30年的发展,在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领导下,哈萨克斯坦国家认同建设总体上成就显著,社会和谐稳定,民众的国家自豪感强烈,"哈萨克斯坦人"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并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0.
赵必珊 《前沿》2006,(3):74-75
民族的认同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和心理过程。民族的认同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的认同形态不同;不同的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认同形态也不相同。民族认同形态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反映了民族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1.
台湾已经形成"台湾人认同",它是否与"中国人认同"互相排斥,是否可能成为"双重认同"的基础,两岸是否可能走向"双重认同"或"两岸认同"?对于这些问题,两岸学界与普通民众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详细分析种种不同的看法,从中探讨"双重认同"的可能性。此外,针对现有实现双重认同途径所依据的理论,即群际接触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讨论,提出突破双重认同的关键所在,希望两岸学界共同探寻中国式的理论,破解两岸关系的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实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以往的研究有些模糊.我们认为,国家认同的实质是政治认同,而民族(族群)认同的实质在于文化认同.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认同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特性几方面可以论证.国家认同与政治认同在认同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价值方面存在关联性.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在认同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依据方面存在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民族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民族问题不断涌现,导致认同危机的出现,这些严重损害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定.构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可题.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而“冲突论”和“一致论”在界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上无疑都具有片面性,基建与此基础上的“同质化”与“异质化”两种整合思路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文化与公民文化具有内在的粘合作用,因而在现代公民社会中培育新的公民文化应当是解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民族身份权成为民事法学的增量研究对象,既是法律化、权利化和民事化的法律权利,又是民族法学融合民事法学研究的研究对象,还是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产物。据此,构建民族身份权既有特定的权利范围划定其初步界线,又有权利身份根据提供其理论根源,还有若干权利属性内涵丰富其理论体系,更有权利系统内涵确立其基本地位,最终成为有独立宏观定位的法律权利,合力构建特色的民族身份权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went on a family vacation to Ocho Rios, Jamaica. I was getting lunch at a grilled chicken stand, when the cook asked me, "Miss Chin, where are you from?" (Jamaicans use Miss Chin as an affectionate nickname for all Chinese women.) I answered, "I’m from New Jersey, but I’m Korean." He practically dropped his spatula. "Whaaaat? I never met Korean Japanese Miss Chin fromNewJersey!"heshouted.Thatwas the only time I’ve had someone  相似文献   

17.
在白族的民族认同中,滇西北的"勒墨"支系部分群众表现出"我非白族"的认同观,而大理的部分白族则表现出了"汉族祖源"的认同观.两地白族的认同观虽然有异,但主要都是为了积极争取进入国家主流政治体制,或者是能够获得国家权利的关照,从而争取政治生存空间,或者争取应有的政治权利.从民族认同的普遍意义来看,两地白族的认同前提、认同构建方式、场景性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身份制度的不断变迁,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加快,诱发不同社会阶层的角色冲突形成,由于理性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因而导致非理性利益机制表达频发,表征着不同社会阶层的角色冲突转化为对峙心理,由对峙心理转化为社会冲突乃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最大风险。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涵义、基本特征、必要性、功能、可行性、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新时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