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皓文 《重庆行政》2013,(4):102-103
说起吴三桂,大多数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他这个人反复无常,先是背叛明朝投靠闯王李自成,后倒戈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合伙灭了李自成,最后又反了清朝,可这回他的运气不那么好了,被康熙打了个落花流水,还留下了千古的骂名。也有人说吴三桂这个人爱美人不爱江山,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00,(4):42-42
吴三桂,明朝将领,字长伯,祖籍江苏高邮。吴三桂为武举出身,随军征战,辽东总兵祖大寿是他的舅父,故吴氏父子都是辽东世族祖氏(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曾任游击、副将等职。洪承畴总督蓟辽时,奏升为辽东团练总兵官,年仅28岁。崇祯十四年辛已(1642)年秋,松锦之战明军大败,洪承畴、祖大寿被俘降清。锦州沦陷。清拔出了南进中原两个巨大障碍之一的锦州,消灭了明朝北部主办,招降了祖大寿、洪承畴,给明朝以沉重打击。为此,守关外唯一重镇宁远之任便落在了吴三桂肩上。此时,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正以破竹之势席卷豫、陕,北京防卫空虚。崇祯手诏赐封吴为“平西王”,把大明帝国的命运寄托在吴三桂身上。三月初六,山西全境陷,昌平兵变。崇祯帝下令弃宁远,火速率兵入卫。  相似文献   

3.
西周时期,朝聘礼作为重要的邦交礼节,对于巩固周初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秋以后,在“礼乐崩坏”的背景下,朝聘礼仍为各诸侯国所继承.楚国在从“蛮夷”之邦发展至中原强国的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影响,逐渐开始重视朝礼“别尊卑”功能的发挥,利用与他国间的朝礼来标榜自身地位之改变.新出土的楚国纪年简资料,有很多楚国聘问活动的记录,与传世文献如《左传》、《史记》中记载的楚国朝聘活动相互参照,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实力的变化过程,以及中原礼仪文化对楚国影响的展开.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于今年第5期刊发了《你好,公安微博!》的系列报道,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作为新兴传播方式,微博汇集个体微薄之力,聚变出改变社会的惊人力量。公安开通官方微博,引发警界的一场革命,显示出公安机关的创新精神,也凸显出了公安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5.
历史 ,对所有民族具有勿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如何解读历史 ,澄清史籍中的迷团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部中国史 ,仅“正史”部分就构成了卷帙浩繁的煌煌巨著 ,更无论其它杂史、野史了。然而 ,由于人为的种种因素 ,又因年代久远 ,不少问题扑朔迷离 ,让人疑窦丛生。其实有些问题古人也提出了疑问 ,有的业已澄清 ,有的至今存疑。读史与其它学科研究一样 ,只有先提出问题 ,尔后才有可能找出答疑的办法 ,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我们应倡导这种质疑精神 ,它是认识不断深入的前提。这里就一、二古史作些辩说 ,兼及读史态度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宏生 《春秋》2012,(3):4-6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不仅曾经将济南作为革命发展规划和军事斗争部署中的战略要地.而且还曾特意亲临济南进行考察.并热情会见当时济南各界代表和群众,多次发表演说,畅谈政见.轰动一时。这段因缘际会.在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和济南城市史上.都留下了值得人们铭记的光辉印记。  相似文献   

7.
唐志勇 《春秋》2010,(2):25-27
济南千佛山.虽海拔仅200多米,方圆不过10余公里.但因其位于山东省城近郊。又是佛教圣境和民间重阳登高之处.故历来为事件多发之地。到了民国时期.由于人们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的扩展,这里发生的事件更多.其中有些事件影响及于山东省内外,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些事件.近年出版的史志书刊虽有所记述.但大多被遗漏和省略。  相似文献   

8.
年号纪年制度创建于汉武帝时期,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末年,并被日本等周边国家所采用。汉武帝采用年号纪年,不仅是纪年制度上的一项创举,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其政治意义首先是用以强化皇帝独尊的地位。历代帝王通过年号所要表达的寓意相当丰富,但首先是所谓"政治文化"的内涵。本文由年号的由来及其象征意义出发,举述汉宣帝的"地节""元康"、唐玄宗的"先天""开元"和唐穆宗的"永新"这几个年号,阐述潜存于年号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华中师大严昌洪教授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事长编》,共十册,582.8万字,已于2011年8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在出版前读到该书的部分内容,感触很深,期盼着该书早日出版;出版后又了解了其全部内容,更是眼前一亮。现就该书的几个主要特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10.
光阴荏苒!在忙忙碌碌中,带着几分留恋我们送走了2009,满怀几多欣喜与期望迎来了2010。新年伊始,谨祝广大读者在新的一年里生活事业都有新气象。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本期史海钩沉,就让我们共同追溯一下元旦及元旦节的来历,特以此方式庆祝新年的如期而至吧。  相似文献   

11.
朱子彦教授的新著《三国史新论》,以全新的视角,对三国人物作了新的评价。这里既有强调历史进程中的“人谋”的作用,又有正视历史人物的“二律背反”,从而能透视史料背后的史实真相。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世纪后期至今的与知识经济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的研究表明,现代教育的本质是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发展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其特性是人本化、全民化、国际化和生活性、开放性、合作性、创造性.发展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现代教育体制、现代教师队伍和现代教育设施,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强学校现代化管理,建设教育评价体系和增强现代教育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红武 《思想战线》2008,34(1):115-116
2006年3月,由胡鸿保、王建民等撰写的教科书<中国人类学史>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人类学史>一书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共九章,近30万字,对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精要的梳理和恰当的评述.细加研读,笔者觉得此书在如下几个方面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种新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旨在控诉女性被奴役的不合理性,揭示女性与男性同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有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却了的妇女主体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宋代城市经济功能新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思想战线》2005,31(3):112-116
评价宋代城市经济,不能囿于城市本身,也不能单纯强调生产的意义,必须打破城乡对立、重生产轻消费的二元思维模式,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关系中着眼,从生产与消费互相促进的内在联系入手。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应用、解读的历史,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意义、进程、成果、规律和经验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提出的,但它又同共产国际七大改变领导方法的决定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正式提出并在会上达成共识;此后相当长时间,它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命题一起,在党内广泛使用,其内涵也逐步扩展和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概念相继提出;中共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系统总结;主要由于外部原因的影响,在《毛泽东选集》中的提法有所改变,实际含义未变,后在中苏两党论争的背景下,毛泽东曾在中央会议上重提“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启示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重新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考核中“德”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推动力是干部考核体制的建立与实施。考核体系里的核心指标德、能、勤、绩、廉中,德的考核往往由于缺乏硬性的衡量方法备受争议,也经常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关于德的思想的讨论和回顾,说明了德的考量在古往今来的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丰富的内涵。作者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提出,德的核心要求应该是干部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对党领导人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事业的理解、忠诚和奉献的理想主义的精神,对善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强烈的爱护和保护人民的公正心和正义感。在现有考核办法中,对于干部公正素质的要求和考核有必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我"于"天地之大美"--道家美学精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鹰 《思想战线》2006,32(1):102-106
20世纪以来,从美学的角度研究道家哲学,是中国美学史的一个基本课题。在中国美学史中,道学的意义恰与儒学的意义相对照:儒学的意义在于以“仁”的理想为核心,提出了以个体人格培养为艺术主题、以“中和”为艺术理想的美学理论;道学的意义则在于,以“自然”的理想为核心,提出了追求个体精神和生命自由,复归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境界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