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走出去战略,首先是文化内在质量和蕴含的提升,必须在既有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出时代特征,产生出值得走出去的优秀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次是实现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的传播流转,必须找准能够促使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再次,要在科学认知和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形成先进的文化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文化和文化产品在创新创造、传播流转过程中成本最低、运行顺畅。  相似文献   

2.
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用先进文化整合民族文化是一个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先进文化在不断吸收民族文化优秀成分的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民族文化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发展,从而使中华文化更具魅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各具特色的民族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各民族团结奋斗与共同繁荣的重要记录。在云南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应该着力抓好民族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共赏、共享、共传。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需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党的科学理论既得到广泛传播普及,又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传播普及党的科学理论中,尊重、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引导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在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过程中学习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肖迎 《社会主义论坛》2005,(8):39-40,21
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发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来记录和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有着巨大的亲合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统战以文会友,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当前,广西统一战线应挖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以传播为抓手,以“和”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组织为依托,以民主党派、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社会阶层人士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民族文化缺失的现象。对外语专业学生来说,承担着未来文化传播的任务,在提高学生外语语言及文化知识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丰厚本民族文化底蕴,缺乏民族文化底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播。翻译教育是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才能更好地译介、传播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是目前我国国家级媒体中惟一一档电视舞蹈栏目,肩负着“舞蹈艺术的守望者,舞蹈艺术的传播者”的重任。对增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及其文化的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该栏目还专门创办了“2012民族季”系列节目,系统地介绍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文章对“2012民族季”的相关节目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电视媒体传播中的特点及优势,供未来的电视舞蹈栏目作策划、创作参考,更好地发挥舞蹈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云南的传播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形式、多渠道发挥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血脉,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支撑上有系统的规划。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道德的教化,又要注重传统文化自身的不断创新,既要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传播,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翻译活动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以及跨文化交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翻译和文化的二元关系。翻译活动的影响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也扩展到文化发展的许多层面。在文化传递和交流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人类文化的建构和延续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文化视角下,翻译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秉承特色文化,传达优秀文化,从整体上促进人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从时代价值、文化内容、发展原则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结构、属性、特色和功能。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突出了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突出了传统文化在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传播等领域的时代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传播是当今最具时代特点的文化语境和思维方式。本文在厘清民族、文化和传播等概念的基础上,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考察对象,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藏汉民族文化传播的现状。本文还展望了藏汉民族文化传播的前景,对工业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博弈,作出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反映民俗民风,包含优秀道德和价值观念,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同时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然而,随着西方节日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式微凸显,我们必须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从观念到形式的创新,重建我国的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抵抗市场经济冲击能力弱、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式微明显甚至面临消亡的困境。在新时代,要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做到保护和挖掘先行,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使之既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清晰地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出来。我国大学作为保持、传播、创新知识的文化机构,一方面应责无旁贷地利用其文化理性反思、文化理性批判的功能,理性认识本土传统文化价值,向世界传播本土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应吸收、借鉴和传播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重建本民族新的文化精神,使我们的文化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我国的和平发展、人类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终极关切的哲学问题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算法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挑战及应对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在算法时代,由于算法缺位传统优秀文化宣教、算法信息交互议程设置失衡、算法温床裹挟多元价值,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被削弱、影响力被消解、引领力被弱化。因此,需要强化价值引领坚持文化自信,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召力;推进构建算法赋能传播新格局,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算法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相契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以达到算法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安全视域下,高校宗教文化热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固、高校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存有负面影响。本文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党和政府的宗教理论和政策,从文化战略高度,加大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和宣讲力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维护高校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各成员结成统一整体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向心力和社会整合力。民族心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自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汉民族先进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认同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和共同主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尺度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中国国家统一、发展中国制度文化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