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陌上花 《学习导报》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2.
陌上花 《新湘评论》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3.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4.
韦达韬 《当代党员》2014,(11):70-71
每当看到墙上挂着的那副崭新的羽毛球拍,林学梅就会想起父亲林国宁的一个承诺。“退休后,我就天天陪你母亲打羽毛球。”明年5月份。林国宁就可以从奉节县大树镇政府副调研员的位置上退休了。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就爱看书,那时,父亲在镇上工作,家里经常能看到父亲订阅的《共产党员》杂志,每次捧读,我总是爱不释手,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看到了喜欢的文章就剪下来放进日记本里,还要写上自己的感想。现在每每翻起那些红红绿绿的小本子,童年记忆中的读书乐趣便会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我的父亲程汝善走完了平凡的一生. 父亲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是三本上世纪50年代末的党费证和一张特殊党费证明.每当我看到这些父亲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宝贝时,思绪就会飞到属于父亲的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7.
凝视父亲     
郭克秀 《党课》2010,(24):83-84
周末回家的时候,父亲感冒了,不停地咳嗽,人也清瘦了很多。看到我们回桌,父亲的脸上笑容绽放,不停地逗孩子开心。虽然有时会转过身去咳嗽一阵,即便吃下一大把药片,依然咳得很厉害。但父亲转过脸来的时候,依然是笑容满面,我看得出父亲掩藏在笑容后面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我父亲左奎元(1915-1978),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寺坪村人,贫农家庭。
  他在少年时代就加入本村拳坊习武,青年时代已成为当地拳术界一位闻名的人物。父亲为了养家,为了生活,给地主家当长工。因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压迫,而外出流浪,在黄河边、石楼、永和一带教拳卖艺。1936年父亲在石楼当教拳师傅时,遇到了东征的红军,他接受了红军的宣传,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回村后,看到村里又聘来一位武艺高超的河北拳师。他比父亲技高一筹,而且书法、绘画样样都通。他还偷着看进步书籍,宣传穷人翻身的道理,父亲就拜他为师,二人结为知己。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父亲与他再相见时,他已经是八路军的一名团级干部了。父亲参加革命后,有一年回家,我还亲眼见到他和村里的乡亲们在街上比武打拳耍刀。  相似文献   

9.
最美的陪伴     
<正>父亲是爷爷的养子。父亲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两兄一姊。在那个困难的年月,父亲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出生前一年奶奶就去世了。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每天都在悉心照顾日益年迈的爷爷。爷爷70岁时摔坏了股骨头,不能下床。父亲每天很早就起来给爷爷接尿、洗漱,母亲则给爷爷煮奶熬粥。爷爷大小便失禁,父亲总是耐心收拾,从来没有不悦之色。他是那样细心、小心,  相似文献   

10.
儿时懵懂的我心中就有了当兵报国的梦想。记得1998年抗洪救灾中,在电视里看到解放军叔叔抢险救灾的场面,我第一次向家里提出要当兵。那时父亲就对我说:“那些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共产党员,儿当兵了,也要往前冲!”2002年,已长成1.88米高的我毅然应征入伍了。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车耀先逝去70多年了,我常常想起他。往事点点滴滴,就像发生在昨天。在20世纪20年代,父亲从国外游学归来带回一台照相机,他用相机拍摄了不少照片,也记录了我们家庭的悲欢冷暖。我一直保存着这些照片,如今虽已破损泛黄,但看到它们,我眼前就会浮现父亲的影子。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英武儒雅,音容宛在。  相似文献   

12.
梦里千回忆父亲,醒来泪水湿衣襟. 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1000多个日 日夜夜里,仿佛父亲还在书房里静静地读书看报,还在他固定的沙发上准时收看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映满我的脑海,让我觉得父亲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们.每次回家,开门的瞬间我是多么期盼着再看到父亲和蔼的笑脸、关切的眼神,父亲啊,您知道我们多么爱您、多么舍不得您吗?  相似文献   

13.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却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哭闹不停。父亲连哄带骗甚至打儿子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当父亲蹲下身子拾鞋时,惊呆了:一点儿也看不到商场的花花世界,看到的只是来往穿梭的脚,鞋上的污垢、怪味更让人生厌。父亲忽有所悟,拾起鞋后,抱着儿子继续逛,儿子不哭了。还破涕为笑。  相似文献   

14.
洋芋     
正父亲抡起坎土曼,用力刨下去,搂上来,一大嘟噜一大嘟噜的洋芋,就从土里神奇活现地显露出来,有的还裹着泥土。我没等父亲的坎土曼刚落下,就迫不及待地拥上去,抢着摘下中间最大的洋芋,高兴地举着向父亲"表功"。然后才仔仔细细,把所有的须根都翻个遍。于是,所有的洋芋都乖乖地躺到筐里去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修辞里有比喻一说,但是在那个秋天里,我从父亲布满皱纹的笑脸上,看到了春天的影子,春天似乎就在父亲的眼角、嘴角和挂满细细汗珠的额头上。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王铭勋,曾是孙毅将军的老部下。早在抗日时期的冀中分区时代,我父亲就在孙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战斗。那时,孙毅将军是参谋长,我父亲是作战科参谋。后来,在晋察冀军区三军分区、晋察冀军区七纵,孙毅将军都是我父亲的上级。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在军委军校部和总参训练总监部工作时,孙毅将军又是该部的领导。由于长期的工作关系,我父亲和孙将军很熟悉,简直就像一家人,孙将军就像长辈一样一直关心、鼓励我父亲进步。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我们思绪万千,心潮难平。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但是,每当看到他的遗像,触到他的遗物,父亲生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辛苦了一生,他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下面把我们和父亲生前相处的一些往事记叙于此,以寄托我们的无限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7.
王国军 《党课》2009,(4):101-101
打从我工作开始,父亲就很少到我这里来。父亲老说,路太远,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托词,他是不想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父亲唠叨的日子,我的生活照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7,(23):54-55
天蓝得很干净。阳光便倾泄而下。到处都明晃晃的,让人睁不开眼。远远地,就看到了山坡上父亲的坟。那坟被橙红色的砖覆盖着,格外显眼。5年了,这坟竟然还新着,仿佛昨天才刚刚垒起。而父亲也似乎从未离我们远去。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谎言     
葛闪 《党课》2014,(9):104-105
在南方已久的他,给在老家的父亲打电话嘘寒问暖。这种电话,他是隔三差五就打一个的,他生意实在忙,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关怀。母亲离开后,父亲就像院子里的老磨盘,没了推磨人,除了历经风雨沧桑的苦痛外,蕴藏在心头更多的,是无尽的孤独。他甚至能想象得到,早上,父亲会坐在门槛外,默默地吸着旱烟,一轮又一轮的烟圈,氤氲在他的周围;而中午,父亲就会躺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拿一张报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相似文献   

20.
数年前,我听姐姐描述过她看到一则《新闻简报》的情景,其中就有父亲在崇山峻岭中的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为界碑培土的照片.我也听母亲讲过,父亲曾参加中尼边界勘察工作.家中的旧皮箱里,父亲在中尼勘界时的老照片泛着陈年的颜色.这一切,都牵引出我亲切的感觉和探究的憧憬.于是,我便按图索骥,父亲驻留在中尼边界上的足迹,终于渐次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