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管晏列传》对齐国名相管仲给予较高的、正确的评价,尤其对管仲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管仲的经济政策是成功的,得民心的。管仲的治国之策,处处从齐国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精心谋划,并能认真分析形  相似文献   

2.
略论管仲的政绩与廉政思想王君管仲,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仰,颍上(今安徽颖水)人,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春秋战国激烈的风云际会之中,管仲由鲍叔牙推荐见了齐桓公。齐桓公听了管仲陈述的治国方略,即任命管仲为齐国国卿,放手让其在齐国实现政治抱负,进行...  相似文献   

3.
石俊志 《党建文汇》2014,(11):47-47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上的中华文明之所以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一方面是因为优秀中华儿女的奋斗拼搏,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优秀的政治家们为国家富强而深入推动改革的努力。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政治家,但是,管仲在齐国实现富强的改革理念和措施,可能大家还不甚了解。一、管仲全面推进改革的措施管仲身处列国征战的春秋时代。齐国是一个传统的诸侯国,因为处在东夷地带,距离周朝政治中心较远,发展比较落后。当时,齐国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梁发芾 《廉政瞭望》2009,(10):62-62
春秋时的齐国,有两个著名的宰相,一个叫管仲,一个叫晏婴。两个人都很有名,但是两人的生活趣味大不相同。管仲生活奢华,而晏婴极其俭省。更加有趣的是,当时和后世的思想家、评论家对两人都很不赞成,他们批评管仲奢侈逼上,同时也指责晏婴俭朴逼下。原来奢侈可恨,过分节俭也不见得是美德。  相似文献   

6.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王树清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死后的齐国之乱进行点睛评论,其中围绕管仲功过展开了独到的批判。开卷掩卷,萦绕我大脑的是李世明的一句话"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自古以来"忠益莫大于进人"。文章指出:"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  相似文献   

7.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管仲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輔佐齐桓公整治齐政,使齐国成为当时的第一流强国。管仲名夷吾,颖上人。少年时家贫,经过商,当过兵,总不顺利。后来在好友鲍叔牙的  相似文献   

8.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治齐四十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齐国富强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本文拟就管仲的治国思想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管子》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先秦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思想,书中蕴涵着许多治国理政观点,比如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等,都出自《管子》。这些思想观点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光芒。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曾辅助齐桓公称霸,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孔子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他在世  相似文献   

10.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而管仲之贤亦为世所称道。管仲之能相齐,一要归功于鲍叔牙的推荐;二要归功于齐桓公的用贤。鲍叔牙也是齐国的贤士,且是跟随桓公多年的旧臣。管仲本是公子纠的辅佐,在公子纠与桓公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用箭射中桓公的衣服带钩。当桓公继位以后,本是要任鲍叔牙而杀管仲的。鲍叔牙却对桓公作了郑重的推荐:“君将治齐,则高傒(原齐国正卿)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  相似文献   

11.
晏子其人     
(接上期)三、晏子的历史地位晏子生于乱世,用于穷时,仕于庸主,一生勤勉,赍志以殁。春秋末期的齐国,早已失去霸主地位,大臣中虽有晏婴这样的贤相,君主中却无齐桓公那样的明王。齐景公时的齐国,国弱民贫,危机四伏,其衰而不亡者,实赖晏子之力。齐景公固庸劣之君,但他效法当年桓公用管仲的故事,将治国的重任交给晏婴,把国君的尊荣享乐留给自己。因此,尽管齐景公荒淫无道,仍能保住宗庙社稷,列于诸侯之林。管仲之时,百家争鸣、诸侯争霸,齐桓公雄才大略,对管仲言听计从,君臣相得,故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晏婴之时,礼…  相似文献   

12.
正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成为天下霸主,被后世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托名管仲,其实"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而是同时期齐国各学士共同完成的著作。史载,齐威王时,齐已"最强于诸侯"。齐宣王凭借雄厚的国力,招徕异国学士来齐讲学。这些异国学者来自四面八方,带来了列国的学术与文化,也对齐国固有的思想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非常喜欢穿紫色衣服。随后,大小官员,全国百姓也都竞相仿效,造成了铺张浪费。对此,齐桓公忧虑重重,便问大臣管仲该怎么办。管仲进言说:“大王想纠正这个风气,有两个办法:第一,大王从即日起带头不穿紫服。第二,大王要向身边的文武百官说自己厌恶穿紫色衣服。”齐桓公  相似文献   

14.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15.
白宇 《新长征》2006,(12):64-64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齐国思想家管仲。他提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里讲的是治国之术,只有把人治理好了,才能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儒家也有“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后来演化为民本思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提出“认识你自己”.近代启蒙思想家把人的理性高扬到了顶点。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人”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吴洁生 《探索》2003,(3):141-144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一书反映了管仲的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笔者在文中对《管子》治国从政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就有"民为邦本"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他在《管子·霸业》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相似文献   

18.
据《韩非子》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一国尽服紫,引起齐国紫色衣料价格暴涨。齐桓公对这一风气带来的后果感到担忧,管仲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衣服。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齐桓公就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  相似文献   

19.
正春秋时齐国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管仲说过:"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它明确指出领导者"所贵、所先、所好"的"御民、道民、召民"的方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祸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也体现着对为政方略的重视。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伊始,便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诸多行政治国方略,展示了  相似文献   

20.
张越  张杰 《理论学刊》2006,(12):102-106
富民是齐国治国思想的基石。它源出于西周初期的“敬德保民”思想,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现出愈益丰富的内容。齐国的富民思想和举措是齐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齐国称霸诸侯、争雄天下的前提,同时也奠定了百家争鸣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