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市弱势群体的界定和基本特征 (一)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目前在概念的界定上还众说纷纭。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弱势群体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因此,弱势群体是由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和社会关系失调或由于一部分社会成员自身的某种原因(竞争失败、失业、年老体弱、残疾等)而造成的对于现实社会的不适应,并且出现了生活障碍和生活困难的人群。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灾荒以及战勤负担重等因素,解放区的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且在群体构成、性别年龄构成、社会影响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政府采取消极与积极措施救助弱势群体,绩效显著;社会救助工作体现出积极救助、充分发挥血缘与地缘关系实施救助以及在救助中政府和社会各有分工等特点。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安定了民生,支援了战争,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中处于竞争弱势的阶层和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创造财富、就业竞争方面缺乏能力,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等方面得不到社会应有的保障。这个群体主要由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贫困人群、农民工等组成。关注弱势群体是公安工作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关注弱势群体是目前公安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思宇  刘香兰 《前沿》2014,(11):144-145
何谓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我国是否有弱势群体?为什么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我国对弱势群体目前是保护过度了,损害了强者的积极性了吗?本文拟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弱势群体的成因、规模、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目前除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中的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逐渐被边缘化。社会保障话语权的缺失使他们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问题。特殊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话语权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要从加强自身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以及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以强化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之中,在诸如经济、社会、心理、伦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风险之一,是少数弱势群体因社会保障缺失而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都市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及其心理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明 《新东方》2007,(1):10-13
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报告强调,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弱势群体”随之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关键词”。“社会弱势群体”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如“社会脆弱群体”“贫困群体”等。它主要是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1]学者们力图通过对它的研究来减缩市场经济所带来  相似文献   

8.
于翠英 《前沿》2007,(11):173-174
社会资本有其自身特定的概念和固有的内涵,并在相关领域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效能。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在权威因素、组织因素、文化因素和关系因素等方面均有着鲜明的缺陷和天然的不足,这也导致了与弱势群体有关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本文指出,构建完善而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强势出路,并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理性弱势群体主要指由于生理性原因在生活某些方面有所依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人群,农村高龄残疾女性是最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浙江省残疾人总数为311.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36%;女性156.08万人,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50.06%;农村残疾人口为228.85万人,占73.40%;60岁及以上残疾人为191万人。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是当代世界人权的发展趋势。弱势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的各个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弱势群体是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的群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实质上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权的保护,建立、完善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弱势群体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目前共有残疾人口311.8万,其中城镇残疾人口为82.95万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26.60%;农村残疾人口为228.85万人,占73.40%(据2006年统计数据)。残疾人是浙江省现有的各类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大,矛盾最突出,社会福利状况最差”的群体。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城乡之间客观存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导致城乡残疾人事业也存在明显的发展步履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社会中.歧视无处不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同地域之间的歧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歧视等等。这些观念借助功能强大的媒体、文学作品、社会舆论以及人际传播,歧视的态度和情绪被强化并推行开来.更加剧了这些不平等的隔阂和隔离。  相似文献   

13.
加强弱势群体民主政治权利的救助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需要。当前,导致我国弱势群体民主政治权利缺失及边缘化有经济、能力、心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为此,建全利益表达渠道,提升弱势群体阶层组织化程度,加强弱势群体民主政治表达力,优化民主政治权利工作运作机制是实现弱势群体民主政治权利救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勤娅 《前进》2005,(6):13-14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区域发展很不均衡。这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在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调整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批新的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并予以逐步解决。一、探究弱势群体形成的社会原因,搞好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平衡任何社会都有弱势群体的存在,但产生弱势群体的社会原因却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体制的摩擦而形成的弱势群体,正影响着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协调。由于新旧体制摩擦而产生的弱势…  相似文献   

15.
赵永振 《前沿》2010,(8):30-34
话语权本是公民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民主权利,但在我国社会转型、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情况下,由于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缺乏制度保障、社会载体和主体依托而普遍缺乏。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和取向的重要转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将弱势群体的权益纳入宪法司法保护范畴,让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并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回归和扩大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以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弱势群体与稳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金锁 《前沿》2009,(9):168-171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利益分化严重,对社会底层的传递效应更为显著,社会弱势群体受到的负面影响更为深刻,诱发危机的概率增加,加大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难度,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进而深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处理好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稳定关系变得更加迫切,需要慎思金融危机对弱势群体的新影响、新挑战,更需重新定位,重塑理念,抉择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玲 《人权》2005,(4):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发展的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关注公平,首先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改变,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出现和增多,部队中兵员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出现了类似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群体——个别官兵,一定程度上给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统计,某单位去年出现的严重违纪问题,有70%发生在个别官兵当中。新形势下,加强个别官兵的管理教育既是保证部队安全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实现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许小玲  魏荣 《前沿》2012,(11):123-127
文章全面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关于社会排斥的概念、分析范式及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排斥本土化研究的进程、内容和特点,发现国内运用社会排斥进行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弱势群体,研究内容主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教育权利及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涉及政治权力的不多,被排斥的原因有诸多共同点,即集中于制度性因素。因此,从整合的视角出发,把制度性不足和弱势群体自身的弱势结合建构了一个社会排斥在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推进社会排斥在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月平 《前沿》2009,(6):113-116
弱势群体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存在利益表达意识缺乏、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弱势群体的利益难以得到很好的表达。对此,应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拓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注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知识精英的利益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