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辉 《检察风云》2014,(13):38-38
2013年下半年以来,以杭州为首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楼市降价,对于楼市的判断,地产领军人物和学者们都给出了各种理解,市场房价“拐点”之说喧嚣尘上.个人认为虽然促使房价调整的因素正在增多并且动能也在增强,但3-5年房价短期整体上涨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房地产市场博弈进入关键时期,绝大多数楼盘开始降价吸引消费者,这是当前拐点论的重要依据,从蓝皮书预计国家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房价的低迷"不是从长期上涨到长期下跌的拐点,更不是从大涨到大跌的拐点,而是从快速上涨到理性调整的拐点"。本文通过对武汉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阐述了武汉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取向。  相似文献   

3.
资讯台     
楼市冬日,经济拐点?与早已跳水的中国股市不同,中国的楼市慢了半拍。但仃人说,奥运之后,楼市可能要紧跟股市的步伐。特大城市的房价下跌与成交量萎缩,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这预示着,过去十年曾经高度繁荣的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一样,出现了转向。  相似文献   

4.
宋硕 《法庭内外》2011,(7):37-38
自去年以来,为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中央及各地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8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人称“新国八条”。在“新国八条”中不仅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将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六成,更将限购令从之前的十多个城市推广到全国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个月,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包括房地产贷款的"两道红线"。为抑制楼市"虚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已达97次。一些人担心,楼市会陷入越上涨越调控、越调控越上涨的"老怪圈"。  相似文献   

6.
陈昶屹 《法庭内外》2012,(11):34-35
据有关媒体报道,浙江的单女士通过房屋中介买下一套1 90多万的二手房,等她全额支付了购房款并办理了房产证后却发现这套房子她根本住不进去,因为房屋里已经有承租人,而且跟原来的房东签了20年的租赁合同,承租人表示除非单女士将租金及房屋装修费退还给他才同意搬出,否则按照他手里的租房合同,单女士别想住进来,这下单女士傻眼了。当前,在中央楼市调控政策仍持续严控房价上涨趋势之际,原先冷清的楼市在全国各地也开始逐渐回暖,不少购房者不断人市购房,其中二手房交易日渐活跃,但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不少"隐忧"也不断出现,可谓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7.
楼价的悬念     
朱伟一 《法人》2005,(9):34-36
楼价变数实在是太多,所以如果要在楼市这个地方弄潮,只能打无把握之战。中国楼市如果垮掉的话,多半是先从商业用房开始要想发大财,大老板和市井小民都一样,主要投资股市和楼市。经济有两只飞轮:股市和楼市。中国两只飞轮现在已经脱落了一只,股市已经进入了熊市的持久战,股市已经成了阿斗,任你千呼万唤,投资者就是不肯出来。那么楼市呢?楼市变数太多,忽晴忽雨。如果购房只是为了自己住, 那并不怕房价涨涨跌跌,因为房子反正并不出手,房价涨跌,与己无关。如果是投资,面对房价涨跌,不免是要心惊肉跳。如果楼市已经成了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情就比较复杂了。那么楼市到底有什么悬念?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化工板块的个股出现了大面积上涨.兴发集团、六国化工和山东海龙等个股涨幅居前,这些都预示着该板块已经进入上涨阶段,投资机会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
张鑫 《法人》2009,(4):26-26
哈耶克认为,观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观念可以创造和改变历史。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分析我国的楼市,因为在观念上把住房看成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关系到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命运和国民的生活。近几年来,我国楼市存在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一方面大量房子空置,另一方面房源紧缺、房价不断上涨,以至出现楼市泡沫。原因就在于,在观念上大家都认为房子是可以用来投资(机)的,于是政府炒地皮,有钱的个人和外资就炒房子。全民炒房的结果是房价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0.
薛男 《行政与法》2010,(11):39-41
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一定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预期产生正面的引导,而楼市能否出现"拐点",笔者认为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的根本性逆转。从这一判断出发,透过房价涨涨跌跌的表象,分析内需拉动型房地产市场的房价走势,应遵循市场规律,因为该类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分析其房价走势主要应剖析影响房地产业长期发展的因素以及具体房地产市场上房屋供求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房产新政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自2010年4月17日出台以来,对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抑制楼市投机、防止楼价上涨过快产生的作用已经显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5日,"国际旅游岛"计划获批,消息一经传出,海南岛立刻变成了"房产投资岛",岛内的房价如坐上了电梯迅速上升.在上世纪90年代房产泡沫经历的背景下,已经有部分冷静的业内人士开始思考,海南楼市的现状是否正常?旅游岛的计划,是否真正能为海南房价持续大幅上涨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房价的不断上涨使民怨沸腾,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国家已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警告,如果楼市房价继续上涨,会有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然而,房价依然肆无忌惮地扶摇直上,这回,狼真的来了。那就是"新国五条"出台了。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发布,这一《通知》是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  相似文献   

14.
大事记     
《法人》2009,(2):40-40
1月16日 创辉大面积关闭门店的“强制性瘦身”措施被媒体解读为创辉“濒临崩盘”,与市场热议的王石“拐点论”共同拉开了2008楼市恐慌和萧条的大幕。 2月-8月在“拐点论”的争议声中,万科开始了从广州深圳到上海北京、再到二三线城市蔓延的一连串降价行动,引发了全国的降价风潮。此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出现连续五个月的环比下降。  相似文献   

15.
日前公布的国房指数显示,2012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于9个月来首次出现同比上涨,12月10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0.03%.不仅同比上涨,环比同样出现上涨:12月份住宅平均价格较11月份上涨0.23%,为连续第7个月环比上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至2008年中国楼市冰火两重天 20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火爆.2007年,中国楼市有如"走火入魔",以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一线中心城市房价以平均每月两位数的速度保持了长达半年的高速增长,甚至济南、长沙等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在节节攀升,似乎更具上涨潜力,让大小开发商们赚到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17.
吕冰心 《法人》2008,(5):78-79
随着顺驰、新疆天地“套贷”的东窗事发,不禁使人联想到目前房地产行业整体的资金困境、有关楼市的拐点争议,以及对银行监管的置疑  相似文献   

18.
龙年春节刚过,人们一上班,就迎来了一系列来自楼市的消息,“北上广”等地出现了零成交、几套、十几套的“最差”楼市成交量,令龙年房地产市场开年就遭遇“下马威”。调控重压下的春节楼市,全国各地的成交数据极为惨淡。从已经发布的成交数据可以看出,重点城市楼市成交量全面下降,成交数据持续走低。不仅成交量惨淡,价格也出现下降。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t月份,北京商品房住宅均价17560元/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的22985元/平方米下调了23.6%.  相似文献   

19.
被民间称为“国五条细则”的楼市调控政策3月1日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不少潜在购房者连夜“抢搭末班车”,楼市调控仍在艰难行进。  相似文献   

20.
最近,杭州两楼盘接连大幅降价,引发老业主聚集维权,高喊"退房",售楼处楼盘沙盘被砸,现场一片混乱。"逢降必闹"成了楼市的一种常见现象,其背后的缘由值得探究。退房维权缺乏法律依据。《合同法》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买房是一种自愿的经济行为,开发商没有强迫业主购房。业主购房之后,房价上涨收益归己,房价下跌风险自担。前些年,房价上涨,购房者收益颇丰,可购房者从来没有把收益分给过开发商。如今,房价下跌,却要求开发商赔偿。这种退房维权行为,违背基本的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