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家反而呈现政局纷乱和民生凋敝的局面。正是有睹于此,李大钊从“再造中国”的思想出发,最初提出了以“中流社会”力量为主“别造”一新“中心势力”挽救危局的构想;随着时代发展,在由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转变的过程中,他又看到“庶民的胜利”、新知识分子的力量和“劳工的神圣”,寻找到“庶民”和劳工这些创造历史的底层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又为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提出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因素”、以改组国民党为“联合战线”的新“中心势力”的构想,其实际所指则是中共领导的工人和农民的力量。李大钊的“中心势力”思想以“再造中国”为目的,以复兴中华民族为使命,绝非为个人权势而形成“中心势力”。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党的建设》2015,(12):59-60
1931年,张如心到中央苏区参加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0年到1932年,张如心出版了4部哲学著作:《无产阶级的哲学》《辩证法学说概论》《苏俄哲学概论》《哲学概论》.从中央苏区到陕北延安,张如心多年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担任过中央党校第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 在漫长的革命经历中,张如心目睹了中国革命从胜利到失败、再从失败到胜利的反复交替,认清了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懂得只有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曾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并对国民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研究陈独秀的“多党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他在国民革命期间的是非功过,更全面地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陈独秀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主要仔务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中共“二大”后,陈独秀放弃了1919年12月他自己在(新青年)宣言中声明的“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①的观点,提出要用政治革命和组织各…  相似文献   

4.
张志军  王骏  佚名 《党建文汇》2002,(18):19-19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生于湖南醴陵县,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共产党,旋即组织安源工人大罢工,领导“五卅”运动,当上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成了全国闻名的风云人物。1928年李立三当选“六大”中委,不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和宣传部长,由于总书记向忠发文化不高,李立三掌握了最高实权。1930年6月11日,中央通过了他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和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部署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1930年冬至1931年春,赣南、鄂豫皖、洪湖、湘鄂赣、赣东北、湘赣等六个革命根据地都打破了敌人第一次“围剿”。这次反“围剿”,是红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战略转变的关键作战,是党史军史中的光辉篇章。本文试对这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经验作一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曾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条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1926年6月,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党的主要弱点是无产阶级基础还不宽广,工人党员的成份仅占全党百分之七,重工业工人中党的发展较弱,支部生活多不健全……”针对“几乎完全是农民身份的党”。毛泽东提出要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强调在“红军党内”开展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红军到达陕北后,根据时局的变化.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  相似文献   

7.
穆欣 《党史文汇》2006,(3):11-15
周恩来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写文章的高手和办报的行家.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极其重视党的新闻事业,发挥革命舆论的重要作用.他不仅为党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撰写和修改了许多社论、评论和消息,而且对党的新闻工作从宣传思想到宣传艺术作了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极其丰富,从新闻学的党性原则到革命的文风,其中最重要的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对它的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谢明亮 《党史文苑》2023,(S1):24-26
<正>“攻取吉安”的战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吉安人民在毛泽东“争取江西”计划下的伟大壮举,也是江西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吉安的占领,使得赣西南苏区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在国民党“围剿”根据地红军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力排众议,主张红军放弃吉安,实行诱敌深入到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之。从吉安的占领到主动放弃吉安,不是一般性的策略变化,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战略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与探索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洁 《党建》2002,(11)
二、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1925年月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逐步形成党的群众路线。1929年9月,周恩来在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批示信中强调,红军筹款、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等工作,“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凭借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这个军事活动的大舞台,成功导演了夺取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伟大胜利的活剧,充分表明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巨大威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提出方针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提出并成功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方针,迈出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战略转变的第一步。1930年秋冬,蒋介石实施第一次反革命“围剿”,以1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指挥4万红军实行“求心退却”,两次大踏步后退,从赣江西岸一直退到根据地中心区域,来到江西省宁都县北…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从“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首要任务、中心任务、推进策略、领导力量等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鑫 《世纪风采》2010,(6):15-19
众所周知,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及以后都是毛泽东的积极追随者,然而,早在1930年他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却曾与王明等一些自命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人一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王稼祥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从“左”倾转向反“左”倾,并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这一重大思想转变的。  相似文献   

13.
彩色歌剧艺术片“洪湖赤卫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影片。它通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洪湖地区的人民和自己的武装组织赤卫队,在乡支部书记韩英的领导下,对妄想乘红军开辟新区之际,卷土重来的白匪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白极会进行的艰苦斗争,历史地真实地再现了1930年前后革命由低潮开始复兴的时代风貌,在观众面前展示出了一幅孕育着新的革命高潮的农村革命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我认为,对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红军之所以能胜利地攻克漳州,首先是大革命失败后,党陆续在闽西、闽南和闽中等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大片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造成了对漳州的包围之势。据1930年3月的调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平和、南靖等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了7个县委、53个区委、19个特别党支部和546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从3000多人发展到10000人左右。从1930年11月至1931年8月,红军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威胁着蒋介石国民党在湘,鄂、赣、闽诸省的统治。从一九三○年五月开始的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到十月间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结束。因而。蒋介石决定调集重兵,对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并把“围剿”的重点置于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0年10月13日红一方面军总部,于本:日在江西省吉安县城发出了《移师北上向清江集中的命令》,提出进攻南昌、九江消灭鲁涤平敌军。夺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毛泽东的思想为全党全军所接受;实现党的领导核心的转变,开始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中国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实现了政治方向的转变,为人民军队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同时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不断地强调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改进领导方法。早在江西瑞金的中央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就强调要“注意工作方法”。他说:“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任何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党的中心任务发生改变时,他又强调:“当着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中国革命杰出的军事家,他戎马倥偬、运筹帷幄,对革命军队的建军思想、政治工作及军事指挥,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关于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周恩来认为:没有坚强的人民军队,便不能夺取革命政权.他自1927年11月主持中央军委以来,全面领导了各地革命武装的工作;1931年进人中央苏区直至全国解放这段相当长的时期,他直接领导人民军队的建设.(一)革命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周恩来的精心培育分不开.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他就强调必须加强各地游击队和红军中党的领导,积极推广红四军各级建立党组织的经验.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他给毛泽东拍电报,建议中央派得力干部去晋东南等地,加强军队中党的领导.1939年3月,他还亲自去皖南,在传达向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时,强凋“巩固党在新四军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曾纪荣 《湘潮》2005,(11):1-1
黄克诚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军队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他一生胸怀坦荡,刚正不阿,坚持真理。虽然曾多次被错误降职、撤职,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被誉为“一辈子讲真话的人”。1930年,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央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和攻打大城市,看成是中国革命胜利决定性的因素,制定了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黄克诚预感到情况不妙,他深知红军的发展壮大是与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密切相关的,没有根据地红军就无法生存,单凭攻打几座城市,是不能持久的。据此,他向领导写信,陈述自己的看法、建议不能盲目攻打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