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选择“法治”这一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有着其内在的逻辑。法治,善法之治,其核心价值是自由,故其以保障自由为本能,为关怀自由而合理限制自由。法治,正义之法,其基础价值是秩序,故其以维护秩序为己任,依正义而甄选秩序。自由与秩序是矛盾关系,法治为两者的对立统一、实现和谐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要依法治国必须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 ,巩固和扩大依法治国的民主基础 ;完善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 ;强化对依法治国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9,(3):10-17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法治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那就是未能展现出地方法治发展的理想样态。囿于我国独特的压力型体制,地方法治发展出现了地方政府法治公信力缺失、立法保护地方利益、地方忽视程序法治、地方法治指标考核不良竞争等弊端。因此,亟须转变地方法治发展方式,逐步消除压力型体制的弊端,实现地方法治的回应型发展。应从凝聚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互动的共识、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培育回应型法治元素、构建回应型评估指标体系等多个层面,构建回应型地方法治。  相似文献   

5.
陶爱萍 《行政与法》2006,(11):23-24
社会主义法治是法治发展到现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历史形态。它除了法治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有着自己的定性特征,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6.
党依法执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既是时代的本质要求,又是一项重大的法治创新。它不仅将引起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将对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产生深远影响。党依法执政,需要厘清执政主体、执政行为和执政责任三大核心要素;需要实现执政方式上的三大深刻转变,即党从主要依政策执政向主要依法律执政转变,从强调严格遵守法律执政向既严格遵守法律、又主动创制和运用法律执政转变,从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与领导国家法治建设分头实施向二者同步推进、统一于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7.
产业政策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健 《法律科学》2002,(1):118-124
产业政策法是宏观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产业结构政策法和产业组织政策法构成。产业政策法以间接诱导手段、直接管制手段和行政信息指导手段作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9.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authoritarian contenders use law to advance an agenda geared to exclusive state power in light of a paradigmatic case: the National Socialists’ takeover of the German state apparatus in spring 1933. This case highlights two ways in which an office holder is able to expand his power in an authoritarian fashion through legal dispositions. A conjunctural use of law for authoritarian purposes draws on legal statutes to undercut the political capacity of opponents and competitors, hollow out institutional checks, and crucially hamper civil freedoms. Taking advantage of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that make institutional subversion from within possible (‘constitutional Trojan horses’), a structural use of legal statutes reorders the power structure by reallocating decisional rights. In both cases, law serves as a weapon against the rule of law. These considerations raise the question of the standards by which we are to judge the legality of such acts. Contemporary instances of democratic backsliding are cases in point.  相似文献   

10.
11.
The Ideal Socio-Legal Order. Its "Rule of Law" Dimen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e author aims at defining the borderlines of the concept "rule of law." This has been often inflated to encompass several dimensions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The author on the contrary believes that the "rule of law" ought to be a "thin" ideal. As a matter of fact, when the "rule of law" signifies almost any dimension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it comes to stand for nothing essential in particular. Deflation is then advocate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normative content of the "rule of law." This means that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defined as a concept covering only some well delimited dimensions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相似文献   

12.
宪政·法治·行政法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要议题进行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文件深刻阐明了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文件特别告诫全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从而把党的执政地位同人民的选择联系在一起,把执政党地位同宪法和法律联系在一起。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依靠宪法,在宪法的框架内活动,自觉改变传统执政方式,尤其是要彻底摒弃人治习惯而采用法治方式,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  相似文献   

13.
面对活生生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使构建起来的法律框架融入中国实际生活之中,这项工作比起纯粹的西化移植的理性建构来,显然非常复杂和困难,为此,对现实中的以下几个提出了很久但并未很好解决的老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很有必要:诸如法治的定位、法律的功能、西化还是本土化等  相似文献   

14.
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秀英  焦宝乾 《河北法学》2006,24(10):132-138
法教义学是个文化和地域色彩十分浓厚的用语.它在国内法学界的使用并不多见.从法教义学这一用语的语义和译名问题人手,进而考察法教义学知识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在当今哲学社会思想背景下,人们对法教义学的理解已经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法教义学因具有了开放性、实践性,并不断趋近于现实社会生活.法教义学在法学知识体系中居于比较独特的地位,需要协调好其与法理学、法哲学等法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良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进元 《现代法学》2000,22(2):43-46
作者认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而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良性宪法则是依宪治国的基础。行文中作者提出了衡定良性宪法的标准:价值中立、权力制约、结构合理、程序正当。最后作者根据良性宪法的上述标准,具体讨论了中国宪法良性化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德治与法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君奇 《河北法学》2002,20(1):133-136
道德与法律同为上层建筑 ,虽范畴不同 ,但相辅相成 ,联系紧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是道德的具体化。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 ,必须德治与法治交相为用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并做到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并重、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17.
李伟迪 《时代法学》2008,6(2):43-51
我国经济、立法、违法犯罪都在高速增长,说明我国法治存在重大偏差。三高态势的背后是法治的三大难题: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公民,人性误解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源;因制度原因部分公务员蜕变成官僚,官僚成为最大的反法治群体,官僚跋扈是我国法治肌体的最大毒瘤;某些法律条文粗糙。应从人性平等到人权平等、强化权力制约机制、精修法律三个方面来化解难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税收债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读王家林先生的文章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继光 《法学杂志》2005,26(5):54-56
读王家林先生的文章——《也从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谈起——就一些税法新理论求教刘剑文教授》感触颇多,特撰写此文谈谈税收债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对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问题,德国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进行过相应的争论,最终得出了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较为统一的观点,并写入了德国《税收通则法,》该观点传播至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并作为一种通说被接受。①中国大陆只是在最近若干年才开始引进这种理论并逐渐成为税法学界主流的观点。②根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国家征税必须依法进行,也就是说,国家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法官在处理个案时应遵循的指导性原理,这具体表现在辩证处理调解与判决、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严格规则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裁判文书的审美价值与说理价值等各种复杂关系的过程中。这需要强化和提升法官的司法素养、司法能力和司法伦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