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生死抉择》让观众看到了一张由省、市、企业三级党员领导干部编织而成的密而又密的腐败关系网:一 个大企业的领导班子集体腐败,被市长提拔的企业领导干部和提拔了市长的省委领导干部在搞腐败,一些在职的干部和已经离退休的领导干部参与了腐败,就连与市长相濡以沫的妻子也成了腐败分子的网中之鱼,其腐败的程度是触目惊心的。《生死抉择》通过对各种矛盾冲突和人物复杂心理的刻划,引导观众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笔者所思考的问题是:为官佳境何处是 ?  腐败分子那种欲望满足前的偷偷摸摸,欲望满足后的担惊受怕,哪里是在…  相似文献   

2.
  刘草 《党风党纪月刊》2000,(12):32-33
任何一个“公仆”在蜕化变质前,都会有一系列“客观”反映,这也是大大小小腐败分子的基本特征。从近几年来查处的一批大大小小腐败分子身上,研究、归纳出十种迹象,以儆“公仆”,以诏世人。  相似文献   

3.
英勇无畏———反腐败与腐败的生死较量面对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凭着对腐败分子的满腔仇恨,凭着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毫不退缩,英勇无畏地奋战在反腐败的战场上,不惜个人利益,不惜流血牺牲。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4.
王铁 《党建》1998,(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这既表达了我们党坚决同腐败分子作斗争的决心,同时也为从严治党和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十五大从严治党的精神,做到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严...  相似文献   

5.
影片《生死抉择》以关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维系广大人民利益为己任和使命,聚焦腐败这一社会热点,陈指现实,大胆尖锐地揭露发生在中高层领导干部身上及周围的腐败丑行,用腐败分子最终一个个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现实再次告诫全党: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刻不容缓。身为一名纪检监察战线的干部,笔者感到影 片突出地揭示了三个问题。   影片充分揭露了腐败分子的狡诈性。从中纺厂领导班子郭中跃一伙人到高干子弟曹万山、省委副书记严阵等,无一不是通过耍弄两张面孔来为他们的腐败行为打遮掩、搞伪装。这些人灵魂之微贱、行为之卑劣、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们不必忧虑腐败分子似乎越反越多,也不必担心腐败分子查多了会降低党的威信。恰,洽相反,这才是党的肌体健康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萃苑     
《先锋队》2000,(11)
江泽民同志观看《生死抉择》后的重要讲话 《生死抉择》这部影片,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影片主题鲜明,贯穿着中央关于从严治党、反对腐败的精神,刻画了当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不惧邪恶的浩然正气,表现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影片揭露了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物欲的诱惑、堕入罪恶的深渊,反映出腐败分子存在一个关系网,他们往往从领导身边的人打开缺口,把领导干部拉下水。这部影片是一个文艺作品,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作了艺术加工,但有一定的典型性,很值得我们深思。 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走私档案》展现的主要事件,是以海门市为中心舞台,以丁吾法、陈家扬、严宏星等走私势力为一方,以郑路镓、袁可、楚峰、胡欣红等反走私力量为另一方,展开的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作品始终激荡着一股浩然正气,鼓舞着人们压倒一切腐败分子、战胜一切艰险的勇气。这正是艺术典型的魅力,也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宝贵品格。《走私档案》所以能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整部小说的“智斗”特色和它在情节上的精妙构思。这是一场特殊的斗争。表面上看,这里似乎波平水静。自丁吾法移师海门后,反贪局长袁可一再谨记老上级郑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阶段反腐败的趋势与前景李雪勤中国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无论是从党和政府所花费的精力和采取的措施来看,还是从每年惩处腐败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反腐败工作的力度是不小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大的。但是,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影片实在是不多见,但影片《生死抉择》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矛盾惊心动魄,斗争异常激烈,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令人振奋。党员干部反腐要敢于拿自己开刀,这恐怕是看了影片《生死抉择》之后,主人公李高成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因为这是关系到共产党员政治生命和人民公仆形象的生死抉择,更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中央到地方,都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振奋了党心民心。在工作中,我们感到,随着办案力度的不断加大,腐败分子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作案的手法,调查与反调查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办案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当前的违纪违法案件及办案工作均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省内外不断曝光了一些腐败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的说腐败分子纷纷被查处,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反腐败非常坚决;有的说曝光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没有公开曝光的腐败分子还很多。隐藏较深至今没有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还不知有多少;有的说这些腐败分子真是胆大妄为,贪心不足,要钱不要命……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沈阳“慕马案件”的重要涉案人员、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贾永祥判刑后的一次忏悔发言。贾永祥的腐败行径触目惊心,其痛心疾首的悔悟也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是一篇有用的反面教材。当然,这类罪大恶极、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并不能因其忏悔而减轻人们的愤恨,他们的忏悔也绝不是自我的良心发现,而是撞了南墙才想回头,不值得同情。贾永祥确实是在认真忏悔,但他的认识也是有限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对自己的审判才刚刚开始”。所以,就他的犯罪事实和忏悔进行剖析,对我们利用好这个反面教材,是有必要的。两面性———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4.
张莉 《党风建设》2000,(11):27-27
第一怪:出生率竟然大于死亡率 人类的出生率如果大于死亡率,就有毁灭自己的危险。政治生活领域也是如此。当前令人吃惊的是,执法执纪部门刚刚查处一批腐败分子,立刻又有更多的腐败分子产生。据1997年中纪委八次会议报告中的数字表明:1994年,全国纪检监察部门共查处违纪者3191名,1995年上升至5333名,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北京市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展览、上海拍摄的电影《生死抉择》、深圳征集的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几乎同时轰动大江南北。胡长清、成克杰等腐败分子相继被依法严惩,更令国人拍手称快。反腐败,这一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肃政治斗争,再次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联系到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从严治党、惩处腐败的实际,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理解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了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的信心和决心。 “刑一恶而万民悦”,廉政风雷震九州   腐败,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从一些落马的腐败分子身上集中地暴露出一个组织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问题。这说明,一方面,一些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对干部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权力的腐败是最危险的腐败。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的大党,我们有千千万万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党和政府的各级权力。正是在这些掌有各种权力的岗位上,有一些人亵读了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他们拉帮结派、搞权钱交易,建立关系网或营造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些人贪污受贿、走私贩私,大量侵吞国家和集体的资财。这几年揭露出来的大批腐败分子的腐败事实足以说明这一点。在腐败分子的名单中,官位越来越大,金额越来越多,部长、省长、市长为数已不少见,百万千万已不足为奇,更有甚者竟高达上亿元的犯罪。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戚火贵、曹秀康等腐败分子,他们在被揭露出来之前,都是权霸一方,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以党的化身、政权的代表出现在群众面前,试想如果这伙人没被揪出来,让他们继续掌握各级党政大权,后果是多么的不堪设想。更危险的是还有这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决定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案件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这个活动非常好,也非常及时。我通过观看《胡长清案警示录》、《生死抉择》、《成克杰案件审判实况》等电影、电视录像,对照这些典型案例又一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党规,重温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论述,再一次深深感到世界观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胡长清、成克杰从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人民的罪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世界观上出了问题。他们完全背弃…  相似文献   

19.
与老千们“设局”骗好人不同,也有“设局”骗坏人的,例如公安人员设局“钓鱼”。据报道,某地成立了一支由8名年轻漂亮的女警组成的警队,其任务是作性罪犯的诱饵,以高跟鞋、迷你裙及低胸上衣取代密实的制服,试图引出强奸犯。推而广之,近年,国内外都有一些“设局”抓腐败分子的提议。尽管这些出发点是好的,但还是受到了有识之士的质疑,因为这未必能打击真正的违法犯罪.而且这种执法方式也属非法。  相似文献   

20.
慕绥新、马向东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涉案人员中,有23名副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其中一把手16名,占70%。以往各地揭露的腐败分子中,一把手也屡见不鲜,这说明一把手违纪违法已成为不可小看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