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同志对台重要讲话为两岸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问题与构想多次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他指出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拥有军队,大陆不派人到台,台可派人到中央任职,可与各国保持与发展非官方经贸关系,但台不应有代表国家的外事权。在经济上,两岸应互补共荣,“两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两岸经贸交往日益频繁,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逐年增加。台湾当局把两岸经贸联系的加深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加强了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分流、抑制和控制措施。(1)推动“南向”政策,分散台商赴大陆投资。所谓“南向政策”,其意图除可分散台对大陆投资、贸易,减小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以免未来损及两岸谈判筹码外,同时也是借助南向政策下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的互动关系,加强台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扩展台湾在国际政治舞台的“空间”。为推行“南向政策”,1994年初李登辉、连战分别以“私人度假”名义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活动,为“南向政策”鸣锣开道。台“经济部”设立了“南进专案小组”,“经建会”颁布了“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要”,并由台当局官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不断调整其对大陆和东南亚的政策,其目的仍是企求实现“台独”或“一中一台”。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一、经济政策上不尽明智,硬拆“鸳鸯马”。 首先,人为限制台资走向上的“大陆热”,企图在经济上限制大陆的崛起与发展。80年代以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并取消戒严。两岸情势大为缓和,两岸经贸交  相似文献   

4.
何子鹏 《学习月刊》2010,(22):11-11
一、美国正寻机介入两岸事务 长期以来.美国方面的主流意见认为,两岸统一的状况出现,将是因大陆单方面运用武力强行“吞并”台湾所致。但是,近两年来,两岸间经贸交往的程度与速度、人员往来的密度,以及大陆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程度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5.
包蹇 《党建文汇》2007,(5):15-15
去大陆参加两岸经贸论坛!这成为时下台湾最轰轰烈烈的潮流。台湾经济已经被“台独”的铁锚锁住多年,从亚洲“四小龙”之首,一路坠到了“四小龙”之尾。不满、焦虑正迅速在岛内民众中间蔓延。令人多少有些看不懂的是,台“行政院长”苏贞昌日前突然命令“陆委会”和“经济部”必须在6个月内将“两岸客货运包机、大陆第一类人民来台观光、台湾农产品输往大陆”等三项重大决策定案,其态度似乎有“大拐弯”之势。有分析称,这大概出于两岸经贸论坛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相似文献   

6.
在WTO框架下构建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在目前两岸政治问题没有解决之前 ,经济融合或许是实现两岸最终统一的最现实的办法。适逢两岸“入世”之机 ,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一国四席”的特殊地位 ,从争议较小的贸易政策着手 ,采取一定的策略 ,突破两岸经济互动的困境 ,在WTO框架之下 ,构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两岸自由贸易区 ,促进大陆经济与台湾经济的融合 ,以经济上的融合促成政治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1,(25):61-61
新闻背景:7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亲切看望两岸青年朋友,与大家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共同展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胡锦涛对大家说,你们这次交流活动的主题是“两岸同心,我们同行”,这很有意义。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台湾青年朋友到大陆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得到不少收获,一定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陆和台湾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的确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8.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好处多多,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向来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即所谓的“三不政策”;另一句话是严格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反对海峡两岸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现状。小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继续反对中国大陆对台动武,但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奉行两岸“平衡政策”。布什政府多次强调,台海两岸必须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也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按照美国政府的设想,台湾问题应该保持“不统、…  相似文献   

10.
张勇  郭丽琨 《党建文汇》2010,(11):13-13
台军前空军副司令、退役中将李贵发参访大陆后,在台撰文表达其感想,现节选如下:台湾有人对退役将领频繁往来两岸,与解放军退将球叙、联谊不以为然。认为退将赴大陆联谊,会稀释“敌我意识”,不利于台军作战。笔者认为类此批语实在“言重了”。国共隔海对峙已逾60年,现在两岸军力差距拉大,若放任“仇恨”继续下去,将来如不幸发生战争,必然是令人遗憾的结局。现在台海两岸人民来往频繁,正是化解仇恨、携手合作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7):124-124
“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个词来自台湾翻译的村上春树的文章,被台湾的年轻人接受和使用。2012年,两岸的社会情绪“步调一致”,祖凶大陆流行:“你幸福吗?”台湾地区流行“小确幸”,两岸同胞不约而间地对幸福做出思考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仲祖文 《党建文汇》2008,(12):13-13
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敦义近日在接受专访时,畅谈台北“陈江会”成果,坦言大陆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经济上已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这样的前提下,除非是“白痴”,否则不可能逆时代潮流而行,冲击两岸的和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敦义近日坦言,大陆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经济上已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样的前提下。除非是“白痴”,否则不可能逆时代潮流而行,冲击两岸的和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复杂原因,使得祖国的宝岛台湾分裂在外。然而,那浅浅的海峡阻挡不住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阻挡不住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两岸日益密切的交流与往来。1990年11月21日,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产业呈现出大规模向大陆转移趋势,但相对于生产环节转移而言,台商运营总部对大陆转移明显滞后,形成“躯体在大陆,脑袋在台湾”的区域分工格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特殊区域,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政策制度优势,大力承接台湾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地区总部转移,把平潭岛建设成台商总部经济岛.  相似文献   

16.
杨永生 《新视野》2007,(2):92-94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动态平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时,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干扰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三党”访问大陆后,美国动态平衡政策有了新变化。这一政策是以美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矛盾、灵活、多样,但是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扩大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来打破美国动态平衡政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3):60-61
60多年来,两岸因为台湾海峡的地理距离和政治文化因素,双方难免会有对彼此的误解、好奇。台湾作家廖信忠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文化的“中介商”、“搬运工”,他在《我们台湾那些年》一书中,用通俗轻松的大白话,向大陆民众讲述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台湾.讲台湾几十年来的剧变。  相似文献   

18.
鞠海涛 《新视野》2002,(3):69-71
港澳问题顺利解决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翘首期盼的伟业,也是我们党确立的21世纪三大任务之一。当今两岸间经济文化正加速融合,但两岸政治关系却因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民进党上台而陷于僵局。今年1月钱其琛副总理指出:“广大的民进党党员和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有区别的,大陆方面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访问”。因此,加强对民进党的研究已具有非常紧迫的重要性和现实性。相对而言,过去大陆对民进党的研究比较薄弱,一般多从统独立场、台湾政局、党派斗争等角度分析它。本文试图以政党组织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1,(15):34-35
“两岸同心,我们同行”7月中旬,中共中央台办、共青团中央等17家单位共同主办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12日,来自台湾的5000多名青年与大陆青年齐聚北京联欢,掀起了此次大交流的高潮,引发各大媒体强烈关注。两岸青年体验了从汉字书法篆刻到甲骨与石刻传拓,从古老的编钟演奏到精湛的茶艺表演,  相似文献   

20.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平潭产业发展应具鲜明的“两岸合作”特色.由于两岸产业合作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两岸产业合作不论是合作领域、合作模式还是合作机制等方面都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而近年台商大陆投资已在某些方面反映出这种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平潭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全新的观念:一是产业发展定位要体现两岸关系战略大格局;二是要着重在两岸产业合作新方向上“先行先试”;三是要在海西区产业体系下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平潭产业的新举措包括:建立领导机制;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推进科学招商;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