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心全 《行政与法》2003,5(12):63-65
权利需要有效性救济作后盾,由于传统理论对公务员与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的定位偏颇,在我国实践中,使得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缺乏有效性,而目前很少有人对其予以关注。本文分析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向“特别法律关系理论”的转变,并介绍了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在实践中对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改革,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权的重视,我国也应借鉴别国经验,当公务员权利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以有效保障公务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权利救济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受特别权利关系理论的影响,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局限于内部行政救济,排斥司法救济,无法适应法制行政与人权保障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梳理特别权利关系,提出完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变迁谈我国对公务员救济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分析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产生于 19世纪的德国 ,目的在于维护绝对主义的君主及高级官吏阶层的特权、以及官僚主义的行政优越性 ,其后 ,在日本和我国的台湾极为盛行。我国大陆的行政法律制度虽未明确适用“特别权力关系”这一概念 ,但在法律制度及行政实践上是实际应用这一理论的。所谓特别行政权力关系 ,是指根据特别的法律原因 ,以公法上的特别目的为界限 ,一方能够支配他方 ,他方也应服从这种支配。特别权力关系适用于四类情况 :公法上的勤务关系 ;营造物的利用关系 ;公共社团的关系 ;特别监督关系等。本文仅讨论其中的…  相似文献   

4.
于伟 《行政与法》2004,(11):47-48
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德治的社会,如何界定公务员行为的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是行政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公务员行为的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的界定、特点与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制度与伦理建设是目前预防公务员犯罪的主流理论,但本文从更为基础的人性理论与行政文化出发,建构职务犯罪预防的法理框架:把握公务员的欲望“度”是从立法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营造主流吏治文化是从法律执行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李蕾 《行政与法》2000,(6):11-12
一、界定行政公务行为的必要性 “行政公务行为”这一概念在法律条款中并没有体现,它只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存在。而学术界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就在于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区分,确定公务员不同行为的法律效力、法律后果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公务员的行为是否界定为公务行为关系到行为本身的效力,关系到相对人对公务员的行为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由于公务行为是公务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理行政主体运作行政权的行为,所以它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法律后果也应由行政主体来承担。对于相对人来说,当他认识到公务员的行为是行政公务行为时,…  相似文献   

7.
在法国,为了防止行政主体的侵害,公务员具有行政上的保护手段和司法上的保护手段;在中国,公务员只能通过申诉控告维护自己的权益。中法两国在公务员救济制度方面的不同缘于两国在公务员关系理论、权利规定及行政诉讼等方面的不同。借鉴法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完善中国的公务员救济制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摒弃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第二,扩大公务员权利范围;第三,完善公务员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西方的特别权力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产生可以追朔到19世纪德国宪政上的国家法和行政法理论(奥托·迈叶尔等)。一般行政关系只包含公民的一般义务,而特别权力关系涉及国家和公民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通过强制或自愿地进入并在特定领域内确立,它被归入内部行政因而不受法律调整。因此以往被称为“法治国家的丛林”或“法治国家未被开拓的领域”。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一部分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他与国家权力主体不适用一般国家与国民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权利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是行政管理客观公正的要求。国家公务员处理行政事务、裁决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好比是一架天平,随时有可能向某一边倾斜。造成可能倾斜的因素就是与国家公务员有利害关系。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取决于公务员的个人素质。诚然,实践中不乏廉洁奉公、客观公正的公务员。但大多数公务员的感情倾向要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客观、公正,有必要建立国家公务员的回避制度。不少国家对此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苏联的法律规定:“如果血亲和姻亲的近亲属(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子女以及配偶的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同时担任的职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或监督关系,则他们不得在同一机关或企业中任职。”英国法律规定,当一个议员对提交议会(注:在英国,地方议会就是地方政府,议员即是政府官员或文官)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利,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其与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关系。 第三条 辞退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解除其同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洪英 《中国司法》2008,(9):69-78
在世界各国的国家体制中,单一制国家的国家行政有赖于中央行政和地方行政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地方行政的运行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公务员的行政能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地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地方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及法务能力,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的进程,特别是地方依法治理的实现。而地方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如何,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的行政赔偿责任关于现代公务员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公务员的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公务员由于执行职务造成损害所负的赔偿责任。这种责任的特点是和执行职务密切联系的。公务员和执行职务无关的赔偿责任,不是行政上的赔偿责任。法国现代公务员的行政赔偿责任制度,是19世纪70年代建立的。这个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把行政上的赔偿责任划分为行政主体的赔偿责任和公务员本人的赔偿责任。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公务员在法律上承担执行职务的全部赔偿责任。因为在70年代以前,国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或以私人资格活动外,不负赔偿责任,行政上的赔偿责任由执行职务的公务员负担,适用民法上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证明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广泛存在,但长期被视为,甚至仅仅被视为一种“行政证据”,把它作为一种“行政行为”研究尚付阙如。行政证明作为一种证明材料固然属于“行政证据”范畴,但当这种材料由行政机关提供并予证明相对人某种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时,它又成为了一种由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本文将“行政证明”作为一种“特殊行政行为”,研讨了它的行为性质、可诉性及其诉讼特点。这一努力有助于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落实,明确行政证明行为在行政诉讼中的可诉性,改变人民法院对行政证明行为“半推半就”的受理态度,以及促进行政法理论,特别是行政行为理论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双重身份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务员双重身份(自然人和行政人)①的划分是行政主体法理论和制度构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直接与行政行为构成及其责任归属、救济方法相衔接。法学界对公务员双重身份的划分问题不乏研究,但都一律以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划分作为公务员双重身份划分的基础。②“先定行为,还是先定身份”,这个先决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实际上并没揭示划分标准的客观依据和理论渊源,因此对法律实践缺乏有效指导。本文试图在阐述公务员双重身份的来源、划分的原则和具体规则(方法)等方面问题,同时证明“身份先于行为”这一命题。一、关于公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法治行政就更显其紧迫性。法治行政意味着法律对行政具有绝对的支配力和最高影响。它说明行政权力应当来自法律的规定,特别是对公民权利产生直接影响的权力必须由法律明示,行政亦无法外特权。可是,我国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特别权力关系却往往在破坏其发展。因此,我们应从务实的角度对特别权力关系进行扬弃,从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特别法律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6.
投稿须知     
《行政与法》2014,(11):F0002-F0002
本刊策划和设计了“公共管理理论、政府与法治、政府与经济、公务员制度、社会管理、探索与争鸣、宪法行政法研究、法学论坛”等栏目。特别是“公共管理理论”栏目已成为《行政与法》的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系统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机关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和普法依法治理水平,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四五”普法知识竞赛活动。一、竞赛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心环节就是依法行政。各级行政机关能否严格依法行政,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对此,省政府专门发出了“加强依法行政”的通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通知要求,提高新时期我省科技行政管理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机关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依法行政要求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合法、适当。全体科技行政机关公务员应当坚持“明确执法主体,理顺职责关系,规范执法程序,加强内部制约…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公务员和法律、行政法规授权行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为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公务员制度也逐步完善,但忽视公务员人事行政诉讼救济权却始终是我国人事救济制度中的一大缺憾。人事行政诉讼制度以司法审查这一法治的坚强屏障,阻止行政机关任意处分国家公务员,保证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廉洁高效,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在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早已实行了类似的制度,而我国不仅在实践中缺乏这一制度,而且在理论上的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本文试图界定人事行政诉讼的概念,从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角度批驳“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探寻建立人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