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回想起来,所走过的路只是人生的一个历程,曾经的苦难会成为未来的财富,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说这些话时,谭之平神情笃定,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中华十大孝亲敬老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所有的这些荣誉,都集中在看似平凡的来自鄂西深山的土家族姑娘谭之平身上。多年来,她以柔弱的女子之躯,把苦难变成了财富。  相似文献   

2.
岳晓英 《理论学刊》2004,1(7):119-121
同样拥有孤独寂寞的人生,张爱玲和萧红的生命感悟却有所不同。出身没落大家庭的张爱玲品味到的是繁华不再的苍凉,她选择了遁世的人生方式;萧红感悟到的是生命的宿命般的苦难和苦难中的一丝温柔,所以,她一生都在生命的路途上艰难地寻觅。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一个泼辣能干的四川女子,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亲热地称她"周大妈"。周大妈在她74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过当兵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也有过被划为"右派"的蒙冤;有过无私助人的快乐,也有过不被理解的苦恼。但周大妈都一笑带过。笑对荣辱,笑对苦难,将温暖与关怀真诚地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周大妈对人生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正林豆豆,是林彪和叶群的唯一的女儿。豆豆本是她的小名,林豆豆是她发表文章时的署名,她正式的名字叫林立衡。对林豆豆而言,人生最辉煌、也最苦难,最舒畅、也最幽暗,最得志、也最落魄,最年轻、也最苍凉的时期,是在《空军报》的十年。林豆豆与《空军报》,成了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和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论苦难     
王锦贵 《新视野》2004,2(5):58-60
文章以人人无法回避的苦难现象为题,分析了苦难存在的普遍性、客观性。在 此基础上,分析了苦难对人生、社会的积极意义,认为端正苦难意识,培养忧患意识,对国家强盛、社会进步、民族振兴、青年一代成长,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30年代,呼兰河畔孕育了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以超卓的才情和女性特有的视角,用满含深情的笔触,书写底层民众生命的悲凉、灵魂的抗争,她就是被誉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怀着崇敬之情,来自国内外的文学爱好者来到呼兰河畔,走进萧红故居、萧红纪念馆,感受萧红苦难却又绚丽的一生。萧红故居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大道228号,  相似文献   

7.
1930年5月16日,一个女婴在湖南长沙呱呱坠地,她就是范云六。她的童年和少年在苦难中度过。1944年,正在湖南上初中二年级的范云六。在舅舅的带领下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逃难途中,范云六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的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她的一个姑姑便是在日本兵的追逼下投水自杀的。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7)
正古色古香的雕花木楼、盘旋交错的石板路、清澈见底的沅水……"出生18天就参加长征"的贺捷生将军,多少次梦回那个度过苦难童年的湘西洪江,半个多世纪前的一幕幕仍让她记忆犹新。而湘西人民对她也是魂牵梦萦,男女老少都叫她"姑姑",贺捷生因为其传奇经历成为乡亲们心中"最美姑姑"。"一定要把湘西这块红土地建设好!有时间我会经常回家乡看  相似文献   

9.
正她无儿无女,却被很多孩子亲切地唤作"妈妈";她身患顽疾,却把学生的学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她身陷苦难,却始终没有放弃人生梦想。2020年夏天,央视《面对面》节目《对话大山里的女校长》让她走进公众视野: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几十年,  相似文献   

10.
石雷 《共产党人》2011,(8):47-48
<正>苦难会扭曲一个人的灵魂,也会使人在磨砺中奋起勃发。张京芃,一个经历了太多不幸,吃过太多的苦的女人。孩提之时随父母支宁,懵懂少女因"文革"失学,为求生路下乡插队,家庭不幸离过婚,改革开放迎大潮弃职从商。恐慌国企庸碌离职办私企包工程,避纷扰拓视野为求生路出国经商。1998年她在俄罗斯生意如火如荼时遭遇金融危机,从千万富翁跌落到身无分文,卖掉随身的首饰才带女儿回到银川。可贵的是她跌  相似文献   

11.
正苦难经历练就"学霸"江竹筠人生最初的打开方式,是寒门子弟外加"学霸"。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富顺县一普通农家。其父江上林长期在城市漂泊,一年两载才回家一趟。出身城市平民、不会种地的母亲只身带着她和弟弟,在农村勉强度日。江竹筠八岁那年夏季,四川发生了一场大旱。眼看三人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之际,在重庆的  相似文献   

12.
正离开西吉已经二十余年了,那片曾经在我的记忆里有些悲凉意味的家乡已渐行渐远。虽然不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但牵挂还会时不时地抬起头来,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断地打量着我的故乡,关注着来自于她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去年,从我的家乡传来了一个消息——西吉被命名为"文学之乡"。起初确有些讶异。在偌大的中国,文学创作的实绩和力量堪胜西吉者,大有它在。中国文联怎么会把这块牌子挂到西吉?后来才知,除了这个事件的因素外,说到底还是因为那片土地的贫穷与苦难。确实,贫穷与苦难背景下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应该是整个西海固  相似文献   

13.
112月25日,苏联解体整整20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之一。印有五角星和镰刀锤头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不仅割断了一个大国苦难辉煌交织的历史,也将世界推入"单极时代"。"共产主义失败了",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  相似文献   

14.
众志成城     
李裴 《当代贵州》2020,(14):79-79
苦难要成为人的财富,需要经历思想的磨砺,仅仅身陷苦难而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并使之进入文化构建,其该有的价值也就擦肩而过了,倒是其中的某些言语的碎片,却会在某些社会情境中散发出难以意料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是一部苦难辉煌的历史。这部苦难辉煌历史的第一页,是洪水遍地、民不聊生时大禹治水的历史。这部苦难辉煌历史的当代一页,是"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大禹治水,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苦难辉煌中,也总能看到大禹治水的影响。这个影响,从中国共产党的文献和历史看,主要表现在物质根基、奋斗精神、乐水哲学、因民政治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青年毛泽东十分尊重和关心女性,他曾引导和帮助5位女性走上革命道路,鼓励她们解放自己,争取革命胜利。这5位女性中有的是他的亲属、亲戚,也有的是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和苦难的童养媳。毛家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烈士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因为家里很穷,毛家又没有女儿,9岁那年便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她的乳名叫菊妹子,"毛泽建"这名字是毛泽东给她起的。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究竟如何?应该如何看待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从历史事实和数据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非人的、剥削、奴役、依附、残酷、见利忘义、腐败、卖淫、金钱关系、私利、苦难、非自愿的"等道德问题,在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正时值建党95周年,重读金一南教授主编的《苦难辉煌》,在灵魂深处又接受了一次早期革命历史的洗礼,也再一次完成了与自己信仰的对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苦难可以造就辉煌,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向前碾轧,只有追溯它的足迹,才能发现无数偶然中的历史必然性。《苦难辉煌》便是这样一部著作,在看似纷繁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作者巧妙地将我党早期革命  相似文献   

19.
正80年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境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摆脱国民党顽固派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苦难历程——长征。重庆,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与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20.
她是一个经历过新旧社会更替的老人。很小的时候她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过着辛酸苦难的日子。那时。孤苦伶仃的她非常渴望能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呵护。1949年。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也解放了广大的中国妇女,给了她们地位和自由,也给了李毓芳母亲般的温暖。这种温暖和关爱让李毓芳坚定地认为,自己苦苦寻找了半生的那个母亲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深情地说:“我是个孤儿。没有父母,潜意识中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党啊。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