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传统史学就是一部帝王的家谱,这当然是激愤之言,但也还是说明了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希腊的崇高,罗马的壮观”,还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在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如果不是帝王将相,起码也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则鲜有“问津”。偶有记述,亦因“王者欲知闾巷风俗”,不过,这种专记琐细之事虽也是为“资治”之用,却并不能享配“正史”的殊荣,只能被“不入流”地称为“稗史”。稗者,卑微者也。卑微者的历史当然无足轻重,芸芸众生的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中印正式建交,两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巨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紧紧相握,成就一段患难见真情的历史佳话,六十年过去,中印关系走过“不惑”与“半百”,如今喜迎“甲子”,在风云激荡的国际舞台上更显自信与成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新机遇,中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趋利避害走稳强国之路,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携手并进共创世界和平与繁荣,是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振亚 《法制博览》2009,(14):38-38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先生,在讲《史记》秦始皇之死时,说过这样一段颇为隽永的话:“历史最怕意外,但历史又往往充满着意外。”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先生,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他要一世、二世、三世直至万世地永远传下去,可是出他“意外”的是,自他一命呜呼,去见上帝之后,他最信任的赵高、李斯,以及他的小儿子胡亥,一起谋划了一件让秦始皇生前永远料想不到的事,即篡改始皇帝的遗诏。  相似文献   

4.
两难的选择     
贵刊9月(下)的“窗下人语”《把酒月下,与谁和解?》提出了一个如何在“真相”与“和解”中进行选择的两难命题。我们习惯于宣传和教育社会大众形成某种共识,历史事件被浓缩为一段结论、历史人物被提炼为一个符号、受历史事件影响的大众被归纳为一个统计数字。“面向未来”的“压倒性选择”是否能够强迫受害者放弃对过去的痛苦记忆?这样的忘却或集体性失忆,能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和解?英国和平学专家瑞格比教授所倡导的和解文化,也以真相的揭  相似文献   

5.
<正>74年前,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有一群特殊的“考生”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当时的北平“赶考”,从此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74年后的3月25日,随着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对公众开放,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貌完整呈现。今天,让我们重走“赶考”路,重温红色记忆。“清华园车站”:抵达北平第一站从清华大学往南,穿过繁华的成府路,拐进一条幽静的小巷,沿着铁轨走到尽头,一座青灰色的车站映入眼帘。白色站匾上,詹天佑亲手题写的“清华园车站”仍然清晰可见。在经历保护修缮和展陈布置后,这座113岁的车站,静静向人们述说着历史。  相似文献   

6.
政治用语     
邵燕祥 《法制博览》2009,(18):56-57
有一位法学教授写了一组通俗文章,其中有一篇《冲破“两个凡是”的法治解读》,回叙了三十年前的一段历史。所谓“两个凡是”,指的是1977年2月7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公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文章说,“由于结束了‘两个凡是’,党的有错必纠的政策才得到真正的落实”,接着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清代有大量的闽粤人民移居台湾。在这些移民中,由于清政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大陆移民赴台实行了种种的限制,故很多民众是以“偷渡”的方式移居到台湾的。为什么当时“偷渡”入台会如此盛行?根据恩格斯在《致约·步洛赫的信》中提出的理论:历史是在“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总的合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本文将从闽粤人民移居台湾的推力、台湾对闽粤移民的拉力、清政府对移民台湾设置阻力所形成的反作用力、“偷渡”的助力等四个方面,对清代大陆移民“偷渡”入台盛行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历史现象能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企业资讯     
《南风窗》2005,(4)
夏新打造多媒体手机旗舰手写智能M8手机王者无敌夏新电子新推出一款多媒体系列手机旗舰产品——手写智能多媒体手机M8。M8的设计瞄准了那些喜欢厚重、追求分量感的男士。它的手感坚毅沉实,加上机身上的个性铭牌,光芒闪烁、灵性尽显,颇具王者风范。M8有“三绝”。“一绝”乃强大的可识别手写输入功能。触笔轻轻一画,字迹立现,配合迅捷滚轮单键盘操作, 心之所想瞬间完成。这个屏幕还可以进行180度三维自由旋转。  相似文献   

9.
宏亮 《法制博览》2008,(9):21-24
一件传世奇宝、一段离奇往事。它穿越了数千年的时空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国宝在历史上究竟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但它毕竟改写了历史,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的史前历史,重新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那曲曲折折的经历,伴随着岁月的轻烟掠过,竞也成了传奇……  相似文献   

10.
西安碑林堪称一个石质的书库,每一块碑石之上都镌刻着一段历史,演绎着一个个人生的不朽。为官者观赏西安碑林,“官箴碑”自不能落下:“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此碑乃明代贤相张聪贤所撰,恭定年公在山东做巡抚时所刻。  相似文献   

11.
电影《十月围城》,引发了新一轮“孙中山热”。影片讲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在香港遭清廷杀手行刺。为了保卫他,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纷纷慷慨赴义。对此,历史学家表示,这部电影的情节轰轰烈烈、让人感动,实际上却属虚构。那么,历史上的这一段史实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2.
若与6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人说起“黄山洞”,他们会惊讶地问:“黄山洞”是谁?“黄山洞”是祖国版图上的一个小小点,“黄山洞”有过一段令当今的“黄山洞人”不敢回首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在全国体育飞龙大会上又见到了楼云。这位健壮墩实,昔日在国际上享有“跳马王”美誉的杭州小伙子,告别体坛之后步入商场,运筹帷幄,与众商家逐鹿中原。然而,商场毕竟不同于赛场,在商海大潮中,他能否再现“王者风范”?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到甘肃出差,友人赠予我一尊“铜奔马”。此物虽然是复制品,但也足以让我欢喜上好长一段日子。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东汉墓中的“铜奔马”。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这“马”,确实威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理发”的历史很长,“剃头”的历史很短。据说,南北朝时代已经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可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理发”就是梳理头发而非剃头。  相似文献   

16.
张威 《工会博览》2014,(7):59-59
近年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工会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兰新高速甘青段、杭长客专、闽赣客专、宁天城际、宁西二线、南广铁路等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2013年度,北京电信研究试验中心有限公司荣获“火车头奖杯”,西安电气化公司李志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电气化公司徐英强、运管公司李军等2人荣获“首都劳动奖章”,西铁工程公司张秀枝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北京建筑公司陆嬗奇荣获“火车头奖章”,一公司唐庆涛等12人荣获“中国中铁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探索,大体存在替代论、利用论、趋同论几种理论范式。关于两制共存的交往策略,大体存在和而不同的理性方案、统一战线的应急方案、生死博弈的激进方案、同而不和的同化方案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察两制长期共存的历史大势,从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高度求解两制共存的世纪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制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两个决不会”的原则精神,打开了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背景下两制和平共处的历史空间,重建了“西强东弱”格局下两制和谐共生的国际生态,重塑了“东升西降”阶段两制良性竞争的世界图景,为建构“后西方时代”两制交往新范式提供了前瞻性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正站在全人类高度思考两制未来的“建构性方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两制关系”理论上的元哲学创造,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史观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18.
赵颖 《工会博览》2009,(9):40-41
京石高速北京段是北京西南区域的重要交通干道,作为千里“大京珠”的起点,由北京出发,穿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克直达沿海的广东省。从最初的“高速公路建设新起点”到现在的全国“工人先锋号”,它已走过了22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开工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建成通车后为高速公路行业所做出的贡献,更成为了首都高速公路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和不断发展的有力见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末,台共为了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曾经在台共政治大纲中提出了“台湾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等斗争口号。然而,一些“台独”理论家却往往无视台共反日独立运动认同中国的祖国观念和目标取向.而将这一运动曲解为“台独”的前期历史,并把这些斗争的口号加以断章取义的篡改和歪曲,妄图以此为其分裂中国的罪恶图谋寻找历史根据,混淆视听,欺骗民众。为了澄清事实,笔者愿秉承以史为证的史学原则.征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台共纲领中的“台湾独立”的真实内涵作出科学的诠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