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是中国社会的特色传统,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我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孝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与价值,如何解决旧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如何在碰撞、磨合中重建当代的道德文化,重塑我们时代的伦理精神,其实正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批判地继承封建孝道思想自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孝道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道德意识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传统社会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但是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孝文化也有积极与消极的方面,对此我们要加以批判的继承,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传统的核心内容,对我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封建社会的唐代,它有继承传统的一面,更应看到它扬弃传统的一面。研究唐代孝道可以从中受到启迪,而且对于今天建构和谐文化也是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父母只注重小孩的考试成绩,导致家庭孝德教育缺位;农村核心家庭逐渐增加,每个家庭人数和代数减少,家庭日益小型化,孝道在维系家庭稳定方面的作用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子女在获取知识经验不再依赖父母,而且赚取财富的能力超过父母,父母的权威大大下降,子女缺少行孝的动机。学校教育中缺少孝道教化的内容,更没有采取合适的孝道教育的方式,孝道教育基本上退出了学校教育。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孝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摧毁了传统农业社会,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5.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作为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孝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教育由此切入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一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而赡养双亲尊老敬老则是传统孝道德规范中最为显著的合理内核,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与传统孝道德相适应的是对孝道德规范的教育。孝道…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传统孝道的现代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孝道”是中国现代家庭文明建没必须要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孝道”的辩证分析,指出“孝”是一个优弊共存的“杂糅体”,既有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在当今时代,人们应当树立一种崭新的“孝道”观念、“养亲”、“敬亲”、“谏亲”应是现代“孝”道的主要涵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孝文化面临着无数的困境与挑战,在现代高校中,孝道教育很少被提及。孝道教育与生命教育一脉相承,有其内在的一致性与契合性,在高校中应大力提倡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是主体价值构建的哲学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新孝道观教育对于纠正主体价值观的偏离主流形势是一个正确选择。社会主义“新孝道”是传统孝道观念的现代化,是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积极探究社会主义新孝道观引领主体价值构建的有效路径,对于科学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外财产继承制度在法定继承人的确立和继承份额中既有相似之处,亦有其独到之处。由于中外传统文化的区别,导致中外在确立法定继承人时考虑出身有较大差别;但在继承份额的分配上男女分配的比例却有较多相似之处。研究比较中外财产继承分配制度,一方面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继承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外国传统继承分配制度以更好地制定我国现代继承制度。在我国现行继承法中,将子女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亦吻合国外的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孝道的源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孝道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其影响涉及家庭、政治、文化乃至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孝道的源流、发展、变化脉络作一历史性的梳理与分析,对于我们今天从中去除其封建性糟粕,掌握其民族性精华,为现代家庭、文化,乃至政治经济建设,应当说是有一定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传统孝文化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和个体行为有深刻影响,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在农村有存在和发展的肥厚土壤,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意义深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重新审视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孝文化历经几千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然而,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未得到足够的体现和弘扬。于此,文章拟从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探讨和分析如何在中国传统孝文化和当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寻找一个契合点,希望籍此获得解决当前家庭道德建设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内涵渊源、合理的内核成份。弘扬孝文化在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农村家庭养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劳动力外流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变迁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化,而以此为内核的传统孝文化日益式微,在社会养老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时下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论文以社会变迁为视角,对影响传统孝文化变迁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认为重塑传统孝文化,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差异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差异的历史原因,其中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二元对立与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是其产生差异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4年“农村流动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基于夫妻视角对现代家庭决策与传统孝道观念行为对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工夫妻在父母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感支持方面差异显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方面,对丈夫而言,平等的家庭决策和孝道观念是重要因素;对妻子而言,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孝道行为。在日常照料方面,影响因素仅仅体现在家庭决策方面,丈夫表现在现金支配决策方面,妻子表现在子女教育和自己外出打工决策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中国的主要意识形态,孝道的功能,有明显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部分。然而,在少子化、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今天,其在教化后代、赡养老亲、慰藉精神、推广尊老等诸多方面,仍然有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