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极为丰富。而把文化置于价值系统中进行考察,用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参照系进行价值判断,文化就呈现出先进、落后与腐朽的形态。先进文化的内涵体现在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上。积极的民族精神品质、昂扬的时代精神内涵和趋同向前的世界特性构成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余海岗 《新东方》2022,(1):72-76
放眼世界战略思维演进的大逻辑,战略思维的前瞻性取向和医学上的预防性思维模式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彼此之间经常在理念和方法上进行相互借鉴和援引,在思维模式上也存在互相吸收融合的事实.这种思维方式在中西方历史文化中都可以追溯到丰富的思想资源,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和时代性价值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3.
殷叙彝 《政策》2006,(9):11-15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企图汲取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内容来发展自由主义,使它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同时仍旧坚守自由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新自由主义或社会自由主义在英国得到系统的表述,而且与英国工党和自由党的政治实践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把它当做分析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典型。19世纪的新自由主义对社会自由主义是采取妥协和合作立场的,因此双方可以趋同,而当代新自由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是抱敌对态度的,社会党可以从实用主义角度采用某些新自由主义政策,但不能向它趋同。  相似文献   

4.
在香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英国殖民主义文化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文 化,既互相碰撞、冲击,又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混合体。同时,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形成两者之间双向反馈。香港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特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内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王建新 《求索》2005,(7):55-57
趋同论仍是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种理论。趋同论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在从本质上否定趋同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趋同论作为与全球化相联系的理论所具有的两面性。趋同论对当代文化的冲击意义是我们所必须正视的,它引发了文化多元化和一元化的论争。故当代中国的和谐文化建设应该以全球化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民族性与开放性的和谐统一。民族性是文化的灵魂,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坚持民族的、开放的方向,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和谐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以民族性和开放性为基本取向的中国和谐先进文化必将成为世界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型文化形态: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海湧 《长白学刊》2004,(4):102-105
东北经济的困境表面上表现为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实际上深层原因则在于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成熟的文化形态.东北人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安于现状、保守、依附、趋同、官本位、非理性等思维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其创新开拓和求实自强意识的形成,从而导致其改变现状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东北经济全面振兴必须依赖于新型文化形态的建构,通过理性的弘扬,唤醒东北人的自立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形成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新型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韩子睿 《群众》2013,(10):18-19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江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互动融合:"文化+科技"催生新型业态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8.
受到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科学传统、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从思维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是如何各自固守极富个性的文化本位,坚持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特殊的认知方式,将有助于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内部运作机制及其对科学传统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
罗昌智 《理论月刊》2006,10(9):115-117
京派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主题思想以及美学追求上同荆楚文化有着流与源的隐性关系。它的崇尚自然、沉醉田园、返朴归真、性灵自由、耽于幻想、浪漫奇诡、精致和谐、冲淡悠远等等情感旨趣及艺术品性与荆楚文化的“道法自然”、“物我合一”、“逍遥”、“心游”、想象宏富、神奇诡谲、自性成佛、宁静淡远、虚静和谐形成了一种审美追求上的趋同。从文化本源上,京派小说良好地承继与蕃衍了荆楚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元明之际是文人雅集的高峰时期,且表现出不同于宋末元初的特点:文人雅集召集人以身份或资财获得参与者认同,而参与者的声望又延伸了文人雅集的影响;人数和规模较前都有所突破;在觥筹交错酬唱往来中,文人互相切磋文艺,互相影响,在题材、风格上极易形成趋同的创作倾向,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的文人群体;元末文人雅集带有鲜明的城市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邵龙宝 《思想战线》2011,37(6):57-6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就"化"在民族性、母体性、根源性的中国文化这一发展流变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和土壤上。离开了中国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了"化"的根基,中国化就成了一个虚假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来就应该包含儒学现代化的文化意蕴,儒学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人学思想的指导,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目标。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前者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终极关怀即最高信仰,后者是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不可逾越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基因,二者在实践中的有机融合和创新才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相通相容性主要表现在:信仰层面的契合,实践层面的会通,现代人格建构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石奕龙 《思想战线》2004,30(4):51-54
在现代化进程中 ,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呈现出双重性 ,其一是经济趋同于主流社会 ;其二是表意文化呈现出明显的特化特征。首先 ,由于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汉族 ,其经济要发展 ,就会呈现出经济模式趋同于汉族的现象 ;其次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民族表意文化上的差异也成了经济发展的资源之一 ,并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和少数民族经济依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少数民族的表意文化不仅不会在经济趋同中趋同于汉族 ,反而会强化 ,甚至重新创造、诠释和建构 ,并以此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而扩展 ,故呈现出表意文化上的特化  相似文献   

13.
12问公共文化服务的难点在哪?精彩语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一是现在网络传播方式与传统方式融合的问题。这种融合不是简单把原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直接搬到网络服务当中来,而是带来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手段,也包括内容、业务流程方面的变革。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4.
都市风格论     
伴随着快速都市化、现代化,都市面貌日益趋同、都市风格日益丧失,因此,必须重视都市风格的人文意蕴。都市空间、都市格局是都市风格在都市形态布局上的反映,都市形态的差异,都市形态结构的变化体现着都市社会人文价值取向与观念的变化;富有风格内涵的、保留着历史文脉的建筑,是都市风格的外在表现和依托载体;都市风格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都市的记忆中有着都市的历史风格,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着都市的信仰、制度文化与价值观,体现着都市风格及其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党组织活动和企业经营管理互相促进,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互相融合,党员队伍建设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互为支撑……从本质上讲,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业主在党组织的职责作用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邵明华 《人民论坛》2023,(18):98-102
内容生产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资源、创意转化、文化产品构成文旅融合内容生产的三重向度,文化资源是基础源泉,创意转化是关键环节,文化产品是价值实现,三者共同形成文旅融合内容生产的基本链条。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确立内容生产的基础性地位,推动文化资源的研究阐释、创意转化和开发利用,创新生产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文旅融合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上岸”     
《台声》2016,(13)
正两岸之所以被割成两个部分是因为我们在地形上各有自己的"岸",这几年来,我们彼此间有很多的交流,这些交流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上的了对方的"岸",才能互相感受到文化上的洗礼。我认为如何"上岸"是两岸间最关键的一项课题,现在的制度下,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互相"上岸"的方式,不论是到彼此的土地上学习知识,或是被派遣去工作以及自己创业,更简单的方式是互相到彼此的地方旅游,在这些方法下,我们很容易地可以了解到彼此间文化上的异同,交换彼此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安文化的融合势在必行;二是公安文化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理论、内容、方法上融合;三是公安文化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推进了我国文化思想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秦海燕 《传承》2009,(6):166-168
广西东北部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自古以来居住着汉、壮、瑶等族,其中汉族和瑶族是桂东北的两大民族,自隋唐以来,两族就毗邻或交错杂居,在经济文化上有密切联系。自隋唐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瑶汉之间接触日益密切,地域上相互杂居,经济文化上密切交往,民族间互相"融合",斗争中共患难,结成了彼此的密切关系和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