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历史唯物论为哲学方法论,可以探索马克思主义系统经济学,它包括两个分支:马克思主义物理范式经济学(也称马克思主义革命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生物范式经济学(也称马克思主义建设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本人完成的经济学),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物理范式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关系范式",不以生产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脱离客观实际,陷入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和法学幻想;新时期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范式"存在严重的逻辑混乱和内在矛盾;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生产方式范式",应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与基本原理为指导,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积极成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形成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范式研究综述及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自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发表以来,在科学哲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影响(轰动)。库恩的“范式”分析方法也逐渐在其他学科领域盛行起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社会科学领域,范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时尚。公共行政也不例外。然而许多学者在用范式方法分析公共行政学理论历史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范式变迁模型。其实在科学哲学领域中,与库恩范式理论旗鼓相当的是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对鼎鼎大名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证伪主义的一种“精致”的改进和完善。然而这种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甚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并引起一定影响的要数经济学。而在公共行政领域则没有人加以应用,本文试图开此先河,即应用拉卡托斯的“硬核”和“保护带”方法来分析公共行政理论的流变,并试图以此对公共行政范式理论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国转型进程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学术界对此有褒有贬,提出了各种理论解释,从方法论的角度可以将其概括为援助之手范式、攫取之手范式和无为之手范式。三种研究范式对地方政府在中国市场转型进程中的作用给出了非常不同的解释,特别是援助之手范式与攫取之手范式之间,立场的相互对立非常明显。各研究范式之间的对立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上的差异,从本质上展现了当前国家体制中的“悖论”性现实。  相似文献   

5.
困惑中的思考──读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晓亮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是我读了樊纲同志发表在《经济研究》1995年第10期的文章《“苏联范式”批判》之后而产生的。樊文提出了一系列新鲜观点,读了以后很受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我发现樊纲思考的问...  相似文献   

6.
马克恩主义经济学虽然是中国理论上的主流经济学,但是相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而言,地位不断下降,从教学课程和科研成果上都是如此。新政治经济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接近的西方经济学分支,强调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定并视政治为交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取得发展,必须作为科学来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验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 “社会转型”原是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的词汇,特指中国最近20多年来社会经济体制、结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从一元化到多元化所发生的变迁。史学界所关注的“社会转型”,是包括最近20多年来在内的中国150  相似文献   

8.
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内容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共产党宣言”,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的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更加注重“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对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哲学的思考。一、“三个代表”是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认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观方法论层面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弓克邓小平同志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精”就是要把握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就是要从世界观、方法论层面把握其理论内核,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管用”,就是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抓住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找准地质勘查工作的着力点,实现地质找矿“三年要有重大进展,五年要有重大突破,八年要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诺思对制度及制度变迁的研究,始于新制度经济学,并最终通过对新古典范式的超越而达到自我完满。他把新古典经济学所舍弃掉的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国家和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制度现象纳入到了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内,运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法和供求均衡分析法来分析制度的变迁,形成特色的制度变迁理论体系。但“理性经济人”假设和“边际分析”方法以及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形式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的本质是范式的转换。范式是理论的基本存在形式。范式是理论的概念存在形式与观念存在形式、理论的个体存在形式与群体存在形式、理论的知识形态与信念形态、理论的工具性与对象性、人的思维与世界图景诸方面的统一。同化与顺应是范式的基本作用机制。范式主要由背景层、核心层和外围层构成。理论创新由实践推动,并循“实践—外围层—背景层—核心层—最终实现范式转换”这样的路径进行。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方法论创新是关键。方法论的创新为人们提供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为否定原有范式提供思想武器,为建构新的范式提供逻辑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最为重要的发现,它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武器”,也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在对“经济事实”进行经验抽象的古典范式和对“经济行为”展开主体想象的思辨范式的积极扬弃中,马克思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并借此展开了对“物质的生活关系”的科学解剖。以唯物史观为内在思维方式,马克思科学地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并深刻回应了困扰人类已久的“历史之谜”。由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才堪称“一门历史的科学”,马克思“历史科学家”的称号也才名副其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续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立足“中国大地”,以当代“中国事实”为逻辑起点;解释“中国道路”,以回应“中国问题”为理论任务;体现“中国特色”,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原则;服务“中国人民”,以引领“时代潮流”为责任担当。以此为基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与基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构筑与完善,研究范式的规范与博采以及对此前犯罪学研究的反思性批判,本文基于此,对犯罪学一些概念范畴、方法论、学科建设、犯罪学研究流派、犯罪学研究中的一些“定论”作出了自己的言简意赅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与方法论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同样重要,它不仅体现着教育本身的性质,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医疗伦理范式发展到现代,“患者权利托付”范式成为主流,在此范式之下,医患形成的社会关系不仅是伦理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因此,生命至上与平等的价值理念不再仅仅是纯粹道德诉求,更是法律要求,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以此为重要价值取向。为了贯彻这些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我们需不断探索多样形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不直接等同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这一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具体表现。“六个必须坚持”的逻辑主语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因而其彰显的是新时代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必须”内部之间蕴含了紧密的逻辑关联性,其中,“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价值逻辑起点,“自信自立”与“胸怀天下”分别凸显了理论创新的中国立场与世界情怀,“守正创新”反映了理论创新的谱系定位问题,“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深刻折射出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方法论是法学的综合性学科,即各个分支学科都要涉及方法论的问题。由于法律方法论中的方法也是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因而这一学科与哲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解释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法律方法论近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注意读者及“市场”需求、不注意研究的背景、没有问题意识以及不注意经验与技术的结合研究,这些弊端已经显现出来。法律方法论不是纯粹的理论,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问题意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一种审视:对学科分支领域的快速扫描(上)》一文中,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指出: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方法论自觉,是非常晚近的事情,只是在最近的十年间,有关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不同学科工具箱的区别与使用、学派流派的分野与竞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流与融会等等,才出现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讨论日程上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教师和研究人员意识到“理论的理论”之重要,尝试用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的方式立言和写作。然而,这些讨论的分歧相当严重,缺少沟通的平台,甚至于出现“各说各话、互不往来”的局面。最严重的问题可能在于,方法论问题至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多数人的重视,还没有形成追问“何为理论”、“怎样检验”、“假说与真理的异同”、“形式逻辑与实证过程”等方法论问题的习惯(更不用说形成知识论意义上的共识与默契)。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这方面的进步,又切忌不可把这方面的进展估计过高。总体上,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水平比发达国家同行落后不少,而方法论的研究又属于这一新奏起的交响曲内始终慢半拍的一个副调。为此,王逸舟教授认为,首先须强化这方面的大讨论,增进学术界的方法论意识,其次要在一些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开辟方法论研究的专栏,倡导和鼓励这方面的求索,批评和努力杜绝违反学术规律、践踏科学方法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实证范式来研究所谓“贫困人口”存在着突出的方法论问题,具体方法亦与社会工作通过研究来应对该问题的努力目标发生对立。这类研究应站在另类的非实证研究范式下,以更加突出研究对象主体性的方法来开展相关研究,从而实现研究与其社会关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特征范式”向“本质范式”的转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范式转换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新世纪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作为“保护带”保护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范式”的理论硬核——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这一范式转换和保护带的调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指导中国的建设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