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法人》2004,(6)
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庞大的商业开发项目,在没有公开招标的前提下,被一个刚成立不久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一种令人质疑的方式接手。而且在工程动工以后,这个开发公司还未取得该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案情 刘某为承接房地产开发项目,挂靠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名下,并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名义开发某综合楼工程。工程开发资金由刘某自行筹集,刘某在借了数百万元高利贷的情况下,开发资金仍短缺,于是,刘某于2004年至2005年lO月间,在综合楼工程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形下,与多名购房户签订商品房预售协议进行商品房预售,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房地产项目公司是指专为开发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目前,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房地产项目公司均无系统或专项规定,但实际上登记注册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早已大量存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发现房地产项目公司可以合理地规避市场及法律上的某些风险。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项目收购,顾名思义,是对目标公司房地产项目的收购.收购方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房地产项目,以取得其名下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权。一般而言.对房地产项目的收购,通常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对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的收购;另一是对房地产项目公司资产的收购。两种模式并非泾渭分明,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实务中的房地产项目收购过程中,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时常混同、相伴共存,这就导致了收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完成收购方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作为股东的房地产开发商与项目公司人格独立,即使项目公司解散,通常也无法要求房地产开发商承担责任,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了有限责任的庇护。项目公司的"短命"现象并不符合公司永续存在的特征,房地产开发商涉嫌滥用了项目公司的公司人格。从常理出发,房地产开发商是项目公司的所房地产项目公司,是作为股东的房地产开发商专为开发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股东以资金或是土地使用权入股建立项目公司,以开发特定房地产为其经营目的 ;各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由公司章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京水房地产开发公司(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京水公司)与北京海意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以下简称海意联公司)合作开发旧村改造项目而产生纠纷,京水公司申请仲裁解除双方合作开发协议等请求获得支持后,海意联公司将其诉至法院请求撤销仲裁,并投诉其在债券发行中存在隐瞒仲裁案等行为。  相似文献   

7.
谢剑 《刑警与科技》2004,(8):106-108
在此次项目管理培训学习中,通过对比我曾经参与过的软件开发项目,了解了项目管理中的常用方法,知道了使用哪些方法可以避免再次遇到以前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将以我所在公司的一个实际开发项目为原型进行分析。该项目开发过程中没有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虽然项目最后开发完成了,  相似文献   

8.
吕斌 《法人》2011,(7):65-67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8年间,引发了上千起诉讼,政府、银行、国企、民企及800位业主都牵涉其中——北京恒泰基业公司开发的木樨园世贸商业中心项目已成巨大漩涡,正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11,(2):64-64
安超是安徽睿正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安律师以经济纠纷、房地产项目、投资融资项目、公司改制重组项目、外商企业设立等高端业务见长。在主任的位置上,安超带领着其他合伙人和全体律师精诚团结奋发图强,并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安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这个团队。  相似文献   

10.
王威 《刑警与科技》2007,(8B):44-144,146-147
一直致力于数字可视对讲系统的研发生产的深圳兴天下公司,在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网络可视对讲系统后,频频获得高端房地产商的青睐。在竞得半岛城邦项目后,兴天下公司通过激烈的竞标,又获得了深圳高端房地产项目,“别墅之王”——圣·莫丽斯数字可视楼宇对讲系统供应商的资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刘立民 《法治纵横》2011,(13):55-56
一个拟投40多亿元、年产60万吨,曾得到满洲里市政府大力支持被称作“立市项目”的煤制甲醇项目,在华能满洲里煤化公司投入2.6亿元资金后,却于2009年悄然停建。  相似文献   

12.
廖君  丁文杰 《政府法制》2009,(24):46-47
一个2000万元人民币的内资招商项目,经湖南省宁远县有关领导一番“包装”,摇身变为投资上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而且,因为政府在没征好土地之前就盲目招商,使这个名为赛丽宝公司的投资项目搁置三年未果,至今被占土地荒芜,造成投资者与政府“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3.
张驰 《法人》2004,(8):80-83
大连华运公司在参与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过程中,未曾想成为了一个利益链条利用的工具。在与这个利益团体的博弈过程中,华运公司连自己的公司主体资格都失去了。此案在最高院多次督办下仍没有结果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了股价信号与公司投资的关系.将股价信号、项目价值与公司投资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料的实证检验表明,股价信号对公司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目前信息不对称、市场投机严重等不完全市场的条件下,对公司投资会产生过度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吴凤君 《经济与法》2003,(12):102-103
BoT投资方式适用范围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产生需要一个由政府专门授予其经营权的法律文件。这是政府与项目发起人关系形成的法律基础。特许授权的内容主要是许可项目发起人创设项目公司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涉及其他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得以该特许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凤金定 《江淮法治》2012,(19):18-19
“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的基本涵义是指在贫困县内选择一个集中连片、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统筹考虑和规划贫困区域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将贫困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实施连片开发。泾县被省扶贫办、财政厅列为“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县,自2010年到2012年,为期3年。试点项目工程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不足,特别是新近摘去国家级扶助贫困县“帽子”后,今后又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宁 《中国公证》2008,(11):46-47
【案由定位】 广西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自然人B口头约定.由B投资入股人民币490万元.用作A公司某房地产项目开发。双方分别按照现金投资和土地使用权出资比例分享项目收益。其中B的收益最低不少于人民币80万元。双方咨询公证员应当如何办理合作开发协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推行特许权经营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财政和国内银行贷款大幅增加能力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应该努力寻找适合民间资本、境外资本介入的融资渠道。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推进特许权经营。特许权经营是指政府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特许,由民间公司或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  相似文献   

19.
BOT方式与中国法律的融合和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OT方式是由政府通过协议方式将基础设施建造、经营和管理权让渡给项目发起人,并由其设立一项目公司专门进行经营所得偿还贷款,获得收益。它是一个围绕特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回报转让的活动过程。由于BOT方式涉及到众多当事人的一系列权利、义务的安排,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法律关系,特别是与我国法律有融合有冲突,应该对BOT合同及其法律性质、项目公司的有关法律问题、BOT项目风险与政府保证、BOT方式争议解决及其法律适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适合于我国的调整BOT制度。  相似文献   

20.
苗思凯 《刑警与科技》2008,(21):122-124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已经开始演变为一个企业管理中的主流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起公众关注的时候,许多公司的反应要么是保持保守态度,要么干脆把它等同于企业的慈善公益,或者认为这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目的风险管理项目。在过去十年当中,企业逐渐了解到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许多企业领导人不仅已经将公司责任和业务战略紧密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