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认真研究发挥政府非税收入在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两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大量政府非税收入游离于预算管理体系之外,人为地肢解了财政职能,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成为经济秩序混乱、滋生腐败的主要根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必须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树立政府非税收入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的政策界限不够明确,加之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政府非税收入还存在管理不够规范、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因此,在我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使用中国1999—2007年度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和内部相对结构变化的作用。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地方个人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和非税收入,整体上也引起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增加;并使地方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非税收入比重上升,城建税收入比重下降。投资开放的提升显著增加了地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行为税、非税及预算外收入,同时减少了地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总体上对地方财政收入有负效应;并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非税收入及预算外收入的比重。由于外资和外贸对经济及税基的作用差异、现行分税制、地方各项财政收入自身特征、地方政府基于多元目标为促进外资投资呈现出的策略行为等,使经济开放对地方各项财政收入规模及其相对结构的影响具有复杂和非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收入差距呈日益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收入差距不合理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对收入差距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政府对公众期望的有效回应,构成政府信任的来源。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5年数据,检验社会公平和经济绩效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如下:在社会公平方面,公众对财富及收入分配公平、工作与就业机会公平和司法与执法公平的评价与政府信任正相关,公众对社会公平程度评价越高,可能越信任政府。在经济绩效方面,公众对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的评价与政府信任正相关,公众对政府的经济绩效评价越好,可能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从总体上看,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力大于经济绩效,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司法和执法公平。区分来看,仅比较财富及收入、工作与就业机会公平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力,经济绩效因素则显示出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取之有度——关于规范我国政府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收入规模膨胀已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权力和利益膨胀、政府收入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以及政府规模膨胀.因此,要实现政府收入"取之有度",关键在于健全法制,强化对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权力制约,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政府收入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王迎迎 《学理论》2008,(24):17-18
社会信用的缺失对于社会和公民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个信用水平低下的社会,其经济和政治发展会受到巨大的阻碍,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使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心。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就必然要注重政府信用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绿色政府建设存在资源管理粗放、环境资源代价过高、环境政策失效等问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政府建设,应从经济调控和环境的关系、政府绿色服务的监督、优化行政执法能力和管理体系、加强行政体制建设、健全政府考核等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政府完善绿色文化建设、构建绿色考核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梓翔  赵成军 《学理论》2013,(12):81-82,97
和谐社会的提出,把社会建设第一次提高到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同样的高度,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由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并要求政府职能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是政府和市场的重要补充,而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却明显滞后。通过对北京工友之家案例的分析,将探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非政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