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刚 《党史文苑》2009,(8):42-44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社会要和谐"的思想.为了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毛泽东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与政策.这种思维方式和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策略有益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他在八大前后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梁向阳 《广东党史》2016,(4):39-43,48
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革"前这十年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八大"前后(1956年到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前)的探索工作走在科学的轨道上,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大跃进"前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1960年底)的探索工作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一度遭到重大挫折;"调整时期"(1961年到"文革"前),毛泽东对一些觉察到的"左"的思想理论进行了纠正,并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认识,从而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对于推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在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八大前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全方位地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许多见解是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良好开端,含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具有量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两次将这一构想付诸实践.“虚君共和”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解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非常不同于苏联模式.毛泽东按“虚君共和”构想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使中国经济在“文革”的动乱中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而且为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创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并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逐渐陷入迷雾,其间,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总的说来,是一个从基本正确逐步走向错误的过程.对于失误的原因,学术界从各个视角进行了广泛探讨,本文试图从哲学的层面来剖析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问题上产生迷误的深层次根源,并解析其历史启示,意欲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为培养当代领导干部战略思维提供有益之鉴.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坚持人民至上,又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既要积极变革生产关系,又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要坚持统筹兼顾,又要坚持从不同实际出发;既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又要爱惜民力和改善民生;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坚持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叶春涛 《世纪桥》2007,(1):10-11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基本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从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就试图在寻求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根据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在我国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曲折发展.虽然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毛泽东在这期间所呈现的以道德理想改造革命主体和强调平等思想,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有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龚昕 《党史文苑》2009,(7):15-18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毛泽东在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探索中蕴涵了丰富的经济和谐思想.这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文记东 《党史文苑》2007,7(11):36-3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13,(12):118-12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探索与思考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耀宏 《世纪桥》2007,(5):32-33,39
在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农民问题始终是他倾心关注的一个问题。20纪60年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把探索的成果付诸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他不失时机地抓住大寨这个典型,看到了要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把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发挥人的无限潜力,依靠人民的自力更生的精神;毛泽东在探索中发现,要使农民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保证农村基层的当权者保持革命的纯洁性,就要持续地进行阶级斗争,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毛泽东认为“穷”是最大的资源,“穷”是中国跃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毛泽东在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探索中蕴涵了丰富的经济和谐思想。这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没有提出过“构建牡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但他一生都在为中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而艰辛探索,其丰富的思想理论饱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光芒,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理论基石、策略方针和经济基础,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文记东 《世纪桥》2003,(6):8-10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距离实现共产主义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能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决定着能不能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成败。科学地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曲折而艰难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正确认识,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思想来源,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生前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声 ,其成功及失误 ,都为中国共产党人今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 ,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其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吸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有两大贡献,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 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又发生了严重的失误,给后人留下许多思考与启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探索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驱,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