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克文  ;蒋玉林 《传承》2009,(10):42-43
邓小平理想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理想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的启示意义: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历史教育,理想教育的最好教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理想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理想教育的前提是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的出发点是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想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理想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的启示意义: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历史教育,理想教育的最好教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理想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理想教育的前提是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的出发点是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3.
吴宁宁  许建良 《求索》2011,(1):125-127
围绕着理想人格的探索是梁启超关于个人价值追求的重要方面。综合看来,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新民"看作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思想,关于"新民"的人格论成为思考理想人格问题的出发点;其二,赋予理想人格以丰富的内涵,指出理想的人格是神格与兽格合一,使人之成为人;其三,理想人格所要完成的终极目的是个人人格和社会普遍人格的双重实现,达至个人人格尽性发展和社会人格共同向上的理想境界。综合而言,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是近代关于人格思想的开拓性研究,具有超越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孝暸 《求索》2008,(6):94-95
冯契在继承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注重理想的传统基础上,将自由与理想、价值相联系,提出“自由是理想的实现”,“价值体系就是理想体系”等主张。并对自由王国作为理想社会、自由人格作为理想人格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精神源泉 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任何社会理想都是对于理想的未来社会应当如何的一种超前建构,它以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为前提,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其实,梦并非都是虚幻,而是紧紧联系着希望、坚持、大爱、感恩……也就成了理想,有了理想,机遇、幸福、快乐就会降临到你身边……在我看来,理想和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而梦是虚幻的,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二者又带着某种能够互通的关系。因为命运的玩笑,我常常徘徊在理想和梦之间。  相似文献   

7.
理想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这种特定的功能又有新发展。正确认识并发挥理想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研究理想及理想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理想的一般功能 理想的一般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是指理想在指导或引导人们思想、行为方向上的作用。理想之所以可以导向,是由理想所具有的确信性,目的性特点决定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所确信的观念对事物进行  相似文献   

8.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的成熟(包括生理、心理、知识、品德、性格等)而逐步形成的。更重要的是,理想作为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特殊反映,只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切时代都通行的永恒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理想还总是打着阶级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占代“皇宫中的人所想的,与茅屋中的人所想的不同“。理想又总是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不仅理想产生于实践,而且社会实践也是人们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最基本条件和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作为人的人生观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对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那就等于失却了精神的灵魂。因此,理想的培育、确立和追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不仅具有肉体生命,而且还具有精神  相似文献   

9.
理想是一个系统。理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和任何复杂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一样,理想及其教育也有自己的层次结构。从我们过去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受狭隘观点的制约,混淆了理想层次,不注意按层次进行教育。因此,正确认识理想的层次,有层次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以为“科学家是不关心政治的”、“科学家是不讲理想的”。其实,为搞科学而搞科学的人是很少的。相反,很多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科学的。爱因斯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爱因斯坦有正确的生活目的,有正确的人生理想。他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  相似文献   

11.
理想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理想是人生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是人生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催人奋进的内在动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党一向重视对全体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指出…  相似文献   

12.
理想是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奋斗目标,信念是对理想所持的坚定不移的态度以及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意志和决心。理想和信念往往并列,像灯塔一样照耀着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当前,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与追求,这种理想与追求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继承与超越。如果说大同理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乌托邦”,那么,中国共产党则不仅有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而且也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理想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4.
理想是中学生进步的内燃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中学生前进的动力,是中学生进步的内燃机。中学生有了理想,就会为之奋斗,为之努力,为之拼搏。理想犹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太阳,会驱散他们前进途中的迷雾,照亮前进道路上的路标;又像强劲的东风,能够鼓起中学生前进的风帆,使其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那么,教师如何帮助中学生确立合理、科学的理想呢?如何帮助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把理想变为现实呢?  相似文献   

15.
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其关键是目的性和可能性。把握住这种目的性与可能性便是理想的学问。事实上,人人有打算,单位有计划。行业有目标,民族有远景、国家有规划、政党有纲领,也就是说,构成社会这个有机系统的每一分系统乃至每一个元素(人)都蕴含着理想。人是理想的载体。人又是时代的人、社会的人,在阶级社会里还是阶级的人。从系统论的观点,人则是系统的人。因此,理想,是一门系统工程学。理想,从形成到实践与实现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既有内在的构造规律,还有现实的表现特性,更有实践的预定指标。无疑,理想的教育就有科学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理想国家到底能不能实现,他是否知道自己的理想国家能否实现,这些争论的结论看似尖锐对立,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逻辑前提,即都是在理想与现实二分思维模式下来理解理想、提出问题。然而,这种以现实为参照系的理想是否契合了柏拉图思想中理想的蕴涵,却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理想国》的理想性进行辨析来揭示《理想国》中被遮蔽了的理想的涵义。理想国图景不是要给现实政治提供具体的政策,而是要提供一般性的原则,使现实国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源于终极理想的一般性原则而得以"有条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个人具体理想的基础《青少年修养》第九课中指出青少年应树立的理想,包括个人具体理想、人民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它是我们的各种理想的基础。”第一,建立在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基础上的个人具体理想,才是正确的。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个人具体理想是否正确的客观标准。马克思早已科  相似文献   

18.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在一定的时空所要达到的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奋斗目标。是通过实践有可能实现的希望。它具有超前性、科学性、时空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征和巨大的能动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一贯重视特殊历史阶段的理想建设,深刻阐述了理想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我们现阶段的理想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我国人民目前理想的实际状况都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理想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人格理论与研究如何达到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对理想人格的认识论特征的考察,不能仅停留在传统认识论的层面,更应着眼于广义认识论的宽广视野。理想人格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内容,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根本途径。"化理论为德性"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核心方法。从塑造理想人格的角度分析,"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内含化理论为信仰、化理性为自由和化德性为德行三个主要环节。当今,塑造理想人格的首要环节在于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了深刻的制度文化发展逻辑,即建立在国情实际基础上的价值理想与制度发展的动态平衡逻辑。以这一制度文化逻辑解读"中国梦",就会很清晰地明白,"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强化社会主义价值牵引,在新的高度达成理想共识;保证价值理想与制度发展相匹配,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为此,必须在理想与制度的张力中保持合理的平衡:必须坚持用实事求是的阶段性价值目标引领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必须坚持制度成长与理想共识相匹配来消除理想与体制的裂痕;必须立足政治关系和谐基础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搭建理想实现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