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和男朋友是在同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认识的.那时他大四.我大三.他学理工,我学文科.但这并没妨碍我对他的狂热。他是我的初恋。认识他不久,我知道他有一个女朋友.是他的高中同学.但那个女孩在外地读书.两人很少有机会见面。因而,他们的关系渐渐地就淡了许多.几乎到了分手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做人如水     
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些不能讲的缺德事,在良心和灵魂的煎熬下.这些极有可能成为发酵母.逐步酵变成忏悔之心。有一年,我到央视《东方书城》栏目做节目,正巧碰到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老师。闲聊中,他对我说起这么一件难以启齿的往事。创业初期.该集团代理一家公司服务器产品,有家客户购买的服务器.出了点问题。结果国外的公司一时找不到无法赔偿.就这样赖掉了那家客户的两万元。但这成了积压在柳传志心头的一块石头。三年后又碰到那家客户.柳传志赶快将这两万元钱还给了对方,这才长长呼出了一口气。这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对我这个盲童讲出的内心最为真切的感受.本该保密的“隐私”,他却跟我讲啦!只因他敢于说出这件事,我以为他才更该受到大家的尊重.我不禁为他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3.
忆迟宾     
谭舒绪 《春秋》2012,(5):22-23
时光荏苒.迟宾已离我而去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也许是情思所致.他的音容笑貌还会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仿佛又看到他站在书案前.还是那么充满激情,那么全神贯注,挥动着他那如椽大笔,写出潇洒飘逸、苍劲有力的“真、善、美”三个大字。这如斗大字栩栩如生,笔笔生辉.闪现出迟宾一生不懈追求的品格和人生价值。同样,这三个大字也贯穿了...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位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有个老同学骨折住院了,叫我一起去看看。那位老同学快50岁了,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看到我们,这位老同学懊丧得很.说自己下雨天滑了一跤,到医院检查、拍片,结果发现腰椎骨折了。医生还说他有骨质疏松症.要他卧床休息2个月。他十分不解,怎么这么轻轻地摔一跤就会骨折了?我对他说:“这主要就是因为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初春的一天.我所住小区有个小伙子及其母亲一起来我家.小伙子穿着厚厚的羽绒衣.还显得缩手缩脚。其母亲说:“胡医生,你看我儿子总是怕冷.一年四季手脚冰凉.是否有大毛病?”我先观察小伙子的舌头,舌质淡,给他搭了脉,脉弱而迟缓,并询问他其他症状。小伙子说:“我就是怕冷。没有精神。”我坦言,这就是中医说的“阳虚”。  相似文献   

6.
欲哭无泪     
平萍 《人民公安》2006,(2):53-53
我与菁都是警校生,同岁但并不同校同届。我亲眼目睹了这个黑眸子女孩如何首先让同事惊异她的与众不同:因一周去向不明,菁被局里通报批评并延长实习转正半年。那时她真的还是很纯情很幼稚的.泣不成声:“那个小男生竟然敢听从他母亲的话与我分手了!我什么都给了他了,他竟敢不要我……你看吧.我这一辈子一定要让他后悔!后悔莫及!……我要让他永远不能忘怀我!”  相似文献   

7.
有位患者来我处就诊,说起自己的症状:“我就是怕热.特别是晚上,有时会热醒来,醒来就是一身的汗。”我问他平时是不是容易心烦、失眠、口于.他点头称是.说自己失眠多梦、喉咙干燥、眼睛干涩,动不动就心烦发火.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我又看看他的舌头,舌质红.搭搭脉,脉细而“数”(脉搏较快),便告诉他:“你这是‘阴虚’。”  相似文献   

8.
心态平和     
2005年2月22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通信站的副教导晁王庆平壮烈牺牲了。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我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也不会相信。但他真的走了,无可挽回地走了.他是划完了生命中最亮丽的一道彩虹后走的。这令人心碎的悲痛使我陷入了一幕接一幕、一阵接一阵的追思之中。缅怀英雄业绩.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安》2007,(22):59-59
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 法博士: 我是邹城“村村通”的个体客运司机.有一辆自己的客车。在我跑的线路上.还有另一个个体司机韩某也跑这条线路.他有两辆客运车,其中一辆和我跑同一条线路。  相似文献   

10.
李传锋 《世纪行》2011,(3):42-43,47
现在,是一个出神童的时代,媒体上会不时出现有关神童的报导。 有一天,我的孙子坐在小书桌上写写画画,写好之后很高兴地拿到我面前,要我看,上面不再是他想象中的机器人,而是抄写的一篇课文:《美丽的花》:正月开梅花,二月开杏花,三月开桃花,四月开牡丹花.五月开石榴花,六月开荷花,七月开凤仙花.八月开桂花,九月开菊花.十月开芙蓉花.十一月开茶花,十二月开腊梅花。小孙子的文章把我吓了一跳,我们家出神童啦!这不就是一个神童吗,这写的是小学生的作业呀,要知道,他还在上幼儿园,他还不到六岁。我问他,隋文可,  相似文献   

11.
关玉国 《现代领导》2006,(10):24-24
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在诸多方面的科学成就尽人皆知:但他在上大学前曾经是个数理化和英语的“极差生”,却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1931年18岁的他以语文、历史两个100分(这在清华历史上是创纪录的),数理化和英语四门课总共只有25分的成绩(其中物理5分、英语0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就在他决定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时间,全国青年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支持抗日。钱伟长当天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他决定弃文从理。在他92岁时谈起这件事说道:“我听了以后就火了.我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不学这玩意儿(历史),我要学做飞机大炮,所以我坚决要进物理系。”钱伟长一生中最具传奇性的转折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高勇 《现代领导》2014,(5):43-45
1959年3月起.我便被调到胡耀邦身边工作。多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同经“文革”,同关“牛棚”,同下干校,一起流放。这令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做事为人.并因此受到很大教育,进而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去年年底.我和老伴将自己的一套住房送给儿子作为婚房。前不久.老伴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疾病,医疗费需要数万元。我要求儿子拿一部分医疗费.但他以无经济能力为由拒绝了。这令我们非常寒心。请问,我们能要回给他的房子吗?  相似文献   

14.
表弟打电话来,说他乔迁新居。这消息好令我激动。想想前几年,表弟第四次高考落榜的,其情绪低落到了最低点。为了驱散表弟心灵的阴霾,我特意把他从农村叫到我家。表弟在我这书生的小家里.书也看不下去.默默地过了两天.便再也挽留不住。临走.他不无遗憾地说:“高考这路行不通,只能走另一条路啦…”表弟于是走了一条经商之路。传眼几年过去,表弟以一千多元作底,从一个小商贩,到如今的时装个体户.委实“混”得不错了。他不但找了一个地道的城币小姐做老婆,最近又在城里买了一套近100平万米的单元房——表弟实实在在地被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15.
儿子过马路     
张立波 《人民公安》2008,(20):52-53
儿子在郑州读大学的时候,偶尔回家,我们会一起上街,一半是他陪我,一半是我陪他,主要是想在去办事的途中一起散散步,说说话。我注意到,每次过马路,他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这种情况下,我也比较律己,在儿子面前做出个榜样的姿态。这其实是一件极其平常和简单的事情.只要是脑子没进水的正常人.都能做得到,就是红灯停,绿灯行。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前年.我和丈夫借款25万元购买了一套住房。目前尚有8万元未还。现在,我与丈夫因感情不和.协商离婚。我主动提出不要住房.但丈夫认为他目前无经济收入,不能独自一人偿还这8万元购房款。因为达不成协议.我打算起诉。请问,我放弃房产后.还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吗?  相似文献   

17.
黄影  郭泉丰 《台声》2004,(1):33-35
到浙江台越纺织品公司采访是在一个下午.我们到达廖芳滨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和几位台湾来的朋友聊天。在等待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谈的并不是生意方面的事,反而是一些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廖董事长恐怕原来并非是生意人出生,这一点在我对廖董事长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8.
张健 《人大建设》2010,(4):56-56
编辑同志:我表哥在我家寄住.他原来借了朋友一笔钱。今年他去外地打工后,他朋友拿着借条来找他要钱。他朋友我也熟识,因为人家急用钱,我也碍于情面,就替表哥把钱还了,借条我收回。现在,我找表哥要钱,他却不乐意还。请问.我能不能要回这笔钱?  相似文献   

19.
兰州拉面     
刘郁 《人民公安》2011,(20):58-58
以前不爱吃面条.而父亲是面条的忠实爱好者,他能自己和面,然后做成炸酱面或热汤面.都是些朴素的食材.却也筋道清爽.是年少时光里才有的味道,可是那时的我并不捧场,只吃一小碗.用父亲的话说:“可惜我这手艺了,这孩子就只吃几根。”等到过了而立之年.父亲爱吃面的基因忽然觉醒了,渐渐品味出面条的好滋味.  相似文献   

20.
赵辉 《台声》2008,(3):42-44
还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彭老翻译的《果戈理文论集》.那时就在想我的这位老校友该是个怎样的人呢?从他翻译的苏联文学作品中可以想见.他必是个浪漫且热爱生活的人。今年新春过后的一个冬日.慕名来到这位老校友又同为台胞乡亲家中。初次见面,彭老便热情的招呼起来,泡上一杯热茶,和我聊起那些往昔岁月。今年是彭老定居京华60年.和我谈起这过往60年的悠悠岁月,彭老兴致勃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