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两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及第三次合作的初步酝酿的曲折发展过程。历史证明,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因此,近些年来,许多  相似文献   

2.
国民参政会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参政会是中华民国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上有影响的政治事件。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不能不重视对国民参政会的研究。国民参政会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国民参政会的缘起及成立  相似文献   

3.
裴高才 《党史纵横》2013,(12):17-22
胡秋原是我国著名爱国学者,生前见证并参与了国共三次合作,有“台海破冰第一人”之誉。笔者在撰写《胡秋原全传》期间,通过采访传主与查阅解密原始档案发现,王明曾请胡秋原为《八一宣言》润色——  相似文献   

4.
成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1944年8月提出,并经党的七大正式确立的重大政治主张。近十年来,随着国共关系史、抗日战争史以及中国共产党政权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民主联合政府”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  相似文献   

5.
国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自80年代中期形成以来就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的研究已形成方兴末艾的趋势。本文拟总结10年来国共关系研究状况及特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向。一、研究状况及特点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察,国共关系研究现状及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接连召开。自1988年10月在武汉召开全国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以来,迄今已接连召开了7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这7次研讨会.从讨论的主题看,由国共关系的基础问题、规律到经验总结;由历史到现实;由探讨第三次国共合作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内容上有由表…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了“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的诉求.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就各方面问题展开了谈判。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第一次国共统一战线时,我们必然要涉及到它的形式——党内合作的方式——产生的原因。很显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孙中山只同意这种联合方式。而孙中山坚持这种合作形式的思想原因何在,至今众说纷纭,看法不一。大多数人说孙中山意在增加新鲜血液,挽救国民党,以推进革命;有的人认为孙中山觉得这比之党外合作更为紧密,有了不同意见可以及时解决;一部分海外学者则曲解“容共”即“溶共”,或言因为孙中山对共产党不太信任,他的意图是“以防不测”,也有人  相似文献   

8.
研究国共关系史,不仅有学术价值,而且有现实的政治意义。从这一特殊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很多的经验教训,感悟到很多涉及人类文明的启迪和智慧。研究国共关系史,就事论事、具体考证、辨析事实、澄清是非,都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恐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后,为求得国内和平的巩固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我党向国民党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于1937年2月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结束内战和国共关系,这是自国共分裂以来国民党的一个重大转变。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美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牛军的博士论文《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以下简称《始末》),是这一研究领域较为突出的成果。20世纪40年代的中美关系是这几年中美关系史研究的热点,关于赫尔利、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专著、论文并不少见,但读了牛军的《始末》后,笔者仍然觉得值得向读者推荐。这是一本有特色的书,作者在一些问题上作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在这里着重谈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12.
徐光寿 《党史纵览》2003,(11):40-43
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合作,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內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多次顶住国民党内右派分子对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反对,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坚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使之成为中国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组织。党内合作建立前后,虽然也曾出现过右派分子的分裂图谋,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从合作伊始到分裂之前,中国国民党方面,始终存在着对合作对象中国共产党的限制策略。这个策略在实质上反映了国民党巩固和加强自身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的基本意图。了解和研究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深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关系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外关系史是近年来史学界新拓展的一个领域.其中牛军博士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一书,1989年5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海内外学术界发表了不少评论文章,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行的朝日关系正常化工作组会议上,朝方表示愿意就1970年“淀”号客机劫机者——“赤军”成员的引渡问题提供合作。那么,这些“赤军”成员当年为什么要劫机去朝鲜呢?  相似文献   

16.
饶有兴味地读罢张聿温所著的《国共关系史上的秘案—“中山舰事件”》一书,获益良多。这部历史纪实文学作品生动地揭示了一件历史秘案的真相,作出了正确合理的解释。它还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论证:在历史发  相似文献   

17.
裴高才 《党史文苑》2013,(11):30-34
胡秋原是我国著名爱国学者.生前见证与参与了国共三次合作,有“台海破冰第一人”之誉。笔者在撰写《胡秋原全传》期间,通过采访传主与查阅解密原始档案发现,王明曾请胡秋原为《八一宣言》润色。  相似文献   

18.
近年一些论著,在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问题时,往往依据中共一大决议中“对现有各政党,应采取独立、攻击、排他的态度”,“并不准与其他政党建立任何关系”的条文,断定在中共二大制定《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以前,国共两党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似乎此时党内没有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历史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正如许多历史事实所显示那样,历史的真实情况,有时和当时文献(纲领、决议、宣言和声明等)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文献,更要研究历史的实际,对于建党初期的国共关系史研究也应如此。如果我们不是单  相似文献   

19.
回忆高饶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共同的政治野心和极端膨胀的个人主义 ,高岗、饶漱石早在地方工作时就表现出了贪婪的权欲。到中央工作后 ,二人权势显赫 ,地位举足轻重 ,更加飞扬跋扈 ,目中无人。在 1953年夏秋之际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工会议上 ,二人前后呼应 ,演出了一场分裂党的“二重奏”。中央及时作出决策 ,对高饶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 ,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这场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 ,正如小平同志所说 ,“揭露高、饶问题没有错” ,“高、饶事件的基本结论是维持了”。  相似文献   

20.
裴高才 《党史博采》2013,(11):29-33
胡秋原是我国著名爱国学者,生前见证与参与了国共三次合作,有“台海破冰第一人”之誉。笔者在撰写《胡秋原全传》期间,通过采访传主与查阅解密原始档案发现,王明曾请胡秋原为《八一宣言》润色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