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晓春 《党史文苑》2006,(5):8-9,34
考察20世纪60年代初以包产到户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受挫的历史过程,可以发现,领袖的人个意志可以通过集体决策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但这种影响和左右的实现决非仅取决于领袖个人意志的随意决断和强力推行,而是有着非常复杂和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 2 0世纪 6 0年代初山西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作了历史性回顾 ,认为当时中央和省委对个体经济较为理性的认识以及一系列正确方针、策略的实施 ,对山西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护和支持 ,也为改革开放后农村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反右倾"斗争等一系列运动之后的年轻共和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共中央适时地调整了各项政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根据中共中央统一部署,辽宁对国民经济和政治关系实行全面调整。整个调整工作分为初步调整、深入调整和全面调整3个阶段,到1965年,辽宁的调整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克服困难,恢复经济,河北省依据中央的政策和指示。对农村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各地根据农民的愿望和实际情况,开始对农业生产责任制进行探索和试验,创造了“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借地、分配大包干等形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度过了困难时期。但在“左”的思潮压力下,这种有益的可贵的探索夭折了。  相似文献   

6.
司警涛 《世纪桥》2011,(4):28-33
由于“大跃进”及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导致中国国民经济遇到很大困难,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自然成为这次调整的重点之一。黑龙江省人民在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整农业,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下,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战争形势判断,对积极防御战略方针进行了适时调整和完善。在战略方向和作战对象方面,在以东南沿海为主要战略方向,以美国为主要作战对象的同时,逐步加强警惕来自北方苏联的威胁;在战争规模和作战形式的预判方面,由准备应付局部常规战争转变为准备应付全面核战争;在反侵略作战指导方针方面,从确立"北顶南放"方针到提出"诱敌深入"思想,为国防建设筹划与实践提供了根本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响应毛泽东号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推动调整方针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制订“工业七十条”和“高教六十条”,逐步恢复被“大跃进”运动破坏的社会经济秩序。他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一起,积极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调:经济建设要贯彻综合平衡思想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要以群众满意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些思想成果,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也为改革开放后我们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1961年1月至1962年秋,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有过一次较为重大的政策调整,既有对当时“左”的错误理论的反思与纠正,又有对现状的考察与筹划,较集中地涉及解决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改进对知识分子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明确“红”与“专”的关系以及倡导文艺民主和学术自由等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时候,毛泽东曾三次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则率先垂范,首先抓住农业问题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农业六十条》;接着又对工业问题进行调查,并制订出《工业七十条》.由于经过周密而又系统的调查研究,制订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条例,使大家有了明确的遵循,因而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增产为先导,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给我们党的执政和领导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初邓小平关于经济调整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调动和保护各阶层的积极性 ,分农民、工人、干部、党外人士 4个层次 ;二、围绕企业秩序 ,提出一系列整顿思想 ,如怎样看待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关系 ,厂长行政负责制与党委领导的关系等。三、反对分散主义 ,加强集中统一。有两层含义 ,一个指收权 ,一个特指批评各地在完成中央交办的任务方面畏难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四、制定长远计划 ,规划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3.
王永魁 《党史博览》2013,(6):40-41,56
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各个城市都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所谓的"高级点心高级糖",指的是当时不得已而采取高价供应的糖果和糕点。作家韦君宜在《思痛录》中回忆:"我记得我去百货大楼点心柜台看过,替孩子们买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不是整的,只是一个角要两元。拿回来孩子们一个人掰一块,  相似文献   

14.
陈云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雪薇 《党的文献》2005,3(4):71-76
陈云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地发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急躁冒进的错误,他不断提醒人们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与李先念一道,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重大方针.在8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中,陈云创造性地将调整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紧密结合起来,并精心、具体地指导调整工作,使这次调整成为一次清醒的健康的调整.他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和具体措施,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瑾 《广东党史》2016,(4):49-53
20世纪60年代初精简城镇人口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运用多学科方法,从背景与原因、过程、影响、安置及取得成功的原因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但有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模糊,学术界观点并不一致,有些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实证性研究少,理论分析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期,安徽农村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群众生产情绪低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群众生活极为困难。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变生产上的大呼隆、分配上的“一平二调”,要求加强生产责任制,真正掌握自主权。安徽省  相似文献   

17.
张海荣 《理论学刊》2006,1(8):103-10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包产到户责任制的不断沉浮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传统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宋湛 《北京党史》2011,(4):53-54
北京是一个古老的消费城市.历史上商业并不十分发达.虽有前门大栅栏、东单王府井、西单、菜市口等几个大的商业区,但多是为满足统治阶级的奢侈享受而发展形成的.无论是地区或行业的分布都很不合理。各主要商业街道上.行业过分集中和重叠.而居民区的商业网和供应广大劳动者生活必需的行业却严重不足。解放初期,为迅速掌握市场、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一水之隔的福建成了最前线。蒋介石不甘心在大陆的失败,经常派遣匪特登陆,或不时出动空、海军对东南沿海进行袭扰。海峡两岸,两军对峙,登陆抗登陆、袭扰反袭扰,连同宣传反宣传,大大小小有声或无声的战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时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和政策是着眼于我国国家利益,顺应时代转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总结以往外交战略乖政策经验教训的产物.正确把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产生背景对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外交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