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视野下,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统筹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2.
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的重要"基石",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夯实司法行政根基,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法治四川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燕子 《中国律师》2015,(2):42-43
律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979年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律师行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律师工作法律、法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律师服务不断拓展和规范,律师职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治体系现代化。而作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监督政府依法行政、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审查制度在整个法治体系中不可或缺。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时期,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必将助力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完善《行政诉讼法》的关键在于消除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的制度性障碍,有针对性地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称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开栏语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法治陕西建设。本刊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开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陕西建设"专栏,每期介绍一部我省地方性法规,以提高我省地方性法规的社会知晓率,促进法规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升为全党意志和目标,在我国法治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从实践领域来看,社会治理问题仍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司法行政机关需要以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为切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严打"、"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方式可以看作是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的探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吹响了全面依法治理基层社会的号角.作为拥有执法人员数量最多的基层执法机构,处在社会矛盾解决第一线的派出所的法律实施依据、方法和技术理应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资源和法治路径.浙江省K派出所的案例、做法和制度有力地诠释了派出所的法律实施契合基层社会治理.派出所法律实施所展现出来的四大法治功能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桥梁.派出所应从人口管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服务社会、走群众路线、严格遵守程序原则和善于运用非正式制度性因素等方面来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理念支持和行动榜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谈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从古到今,法律、道德和宗教一直是规约人类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三大规则体系,并形成了复杂的连带关系。而在当今法治社会,虽然我们在努力倡导、推进着法律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唯法独尊"。事实上,法治理念和道德理念在司法执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20年以来,辽宁省司法厅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以为群众搭建"家门口"的说事、议事、调事平台为抓手,积极开展"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扎实推进普治并举,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不断深化法润村居,为全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司法改革历经了由酝酿准备到"两高"自主启动;由司法机关内部推动向中央决策组织推进;由完善工作机制向触及司法体制改革的三大转变与跨越,但仍存在顶层设计协同性不够、"问题导向"不足,滞后于经济社会文化改革的"时滞现象"。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低职业化、司法权配置异化、司法保障"分灶"固化、人权司法保障弱化等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破解。因此,应强调理念引领,形成司法体制改革的向心力;强化制度规范,构建现代司法制度模式,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注重方法优化,增强司法体制改革整体实效。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漫长的国家治理进程中,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作为国家治理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存在并且总以一定方式在特定阶段反复出现。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与法治精神完全相悖,会直接冲击正常的法治秩序。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对我国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的国家治理逻辑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及时引入司法审查机制,把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在对运动式执法案件进行司法审查时,需要直面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依法解决、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审查以及大面积违法行政行为的司法应对等重要课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需要对运动式执法进行改革,其中重点需做好加强立法协调统一,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塑造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伟 《中国司法》2022,(1):58-61
<正>近年来,浙江省坚定不移推进数字技术与省域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浙江司法行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决策部署,认真做好数字技术与法治建设的融合文章,坚持以多跨场景应用为抓手,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现代化,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全方位变革、系统性重塑。一、准确把握司法行政领域数字化改革发展方向数字化改革是借力新技术新手段,从底层逻辑上改变制度构建、制度运行方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作运行的全面融合。这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近年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主动对接大局,统筹力量,多元解纷,促进和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全市法院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履行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使命责任,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一、着力推进能动司法,积极服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决定》在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重申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则有赖于国家司法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如何发挥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功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领会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意义《决定》专门提出"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命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功能。从人权与国家治理关系上看,人权保障是国家体制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国家治理首先是宪法治理,而宪法治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完善的人权保障制度,维护人权的价值,使之成为国家的价值观,培育国家生活中的人权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司法改革,其价值追求在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司法改革的推进与司法公信力建设的核心在于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司法只有坚守人权底线,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任,才能助推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建设在于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管理监督与推进司法的科技化。司法责任制将实现“权责统一”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又强调管理监督,对司法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的科技化使司法理性与科技理性得以深度融合,并有效促进了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司法公信力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包括立法系统、司法系统、行政系统、社会组织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还需要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形成一种“合力模式”,才能实现司法公信力建设这个统一的目标。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司法进步,而司法进步的标尺在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除了需要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制约之外,还需要强化人权保障。今后的司法改革,将在改革战略上致力于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事业建设,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8.
司法独立与西方法治观念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司法独立不仅意味着机构与权限的独立,还意味着推理模式与程序的独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要求司法的公正和现代化,以期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其中司法独立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对此,国家也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本文指出随着人们追求法治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制约司法独立的各种问题必将最终解决,真正的司法独立体制必将确立。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刑事犯罪结构变化,轻罪治理成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大局、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稳固的时代命题。湖北省检察机关以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提升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深化诉源治理为抓手,在推进轻罪治理现代化中强化检察担当,对新征程上检察机关推进轻罪治理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犯罪治理模式进行了路径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黄斌 《人民司法》2012,(9):68-71
正我国当前提出司法政策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出司法政策的命题,既是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也是对国家治理模式的深刻认识。就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而言,尽管国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表明,我国的各项事业包括制度建设都处在发展完善的转型期,因此社会转型期应确立有别于法治高度发达完善的规则治理方式。司法政策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对我国司法资源和司法能力有限性的认识。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推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方式应当更为普遍和有效。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