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在内涵上有耦合之处,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某些特质与社会资本相关联,因此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中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解释性框架。社区社会资本包括规范、信任、居民参与、关系网络等要素。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社会资本决定了社区治理的绩效。从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过程及现状的分析中发现:资源结构及其配置决定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而目前社会资本的缺失是制约社区治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培育公民精神和公共意识,为公民社会提供生长空间;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开拓政府与公民共同运用公共权力的途径,扩大社区治理的合作网络;通过规范政府权力和非政府组织本身,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等,从而重建社会资本,为社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城市社区治理绩效决定着城市治理的效果。社区居民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不仅意味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更意味着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调整。公民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源动力,完善公民参与,将有利于改进城市社区治理绩效、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和提升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未来应该通过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完善公民参与的渠道、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提升公民参与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等途径,促进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居民自治是有效实施社区治理的基础。分析1794例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影响居民社区自治参与动力的最重要因素是自治实际控制感,然后依次为社区社会资本、人格倾向、自治态度、自治认知。有效提升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动力的途径主要包括:提升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政治效能感;实现经济和政治健康发展,夯实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基础动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借助家庭、学校和职场实践三方合力,塑造良好人格品质;实施积极的社会说服,弘扬社区自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治理绩效。有效推进社区治理的途径在于找到影响社区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社会联盟理论与5E绩效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了社区治理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联盟社会资本、联盟共同决策、联盟信任水平均对社区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联盟社会资本综合影响最大。构建社区治理社会资本网络、建立健全规范的共同决策机制以及提高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信任水平能够显著地提高社区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5.
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对社区共同体形成以及社区治理绩效有重要影响,社会资本理论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比分析国内外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关系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社区社会资本指标测量与定量研究、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社会资本在社区特定领域的影响研究等方面进行主题分析。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中作用的肯定,或者是从微观层面验证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而缺乏有关社区资本与社区治理中层理论的建构。通过借鉴西方的研究脉络和创新成果研究,为我国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和社区治理研究提供方向性引导。  相似文献   

6.
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社会资本对于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和增进社区公共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型移民社区增多、社区传统社会资源丧失、居民认同度和参与度消减的新形势、新情况下,澳门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其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丰富社区服务、汇聚社情民意、凝聚社区民心、促进居民互信、达成共识规范等作用,澳门的做法与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合作。本文阐释了三种公民参与的类型——博弈型参与、伦理性参与、协商性参与。并分析达成合作的机理和社会条件。通过社会调查,对绍兴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城市社区合作治理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对等、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公民社会仍难充分发育。据此,分析要达成社区合作性治理,促进公民社会成长的机理及所需的社会条件,不能停留于修修补补的改良,必须全方位透视其所依赖的制度赖以运作的现实基础和社会条件。加快重塑社区治理结构、培育社会多中心治理内生秩序、健全合作治理运行机制,是促进社区治理社会成长和实现社区合作善治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框架中的居民参与问题:一项反思性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治理模式与公民社会的依存性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提出考察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另一路径。一方面,居民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制约着社区选择何种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选择何种社区治理模式对于促进或制约居民参与程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者互动过程的考察,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哲学假设、居民—社区关系的理念预设、动员居民参与的理想目标等方面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动员的策略做了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9.
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层社区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社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一种互惠合作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居委会通过对社区参与的引导和控制,实现了社区控制和社区服务的双重目的;另一方面,居民通过内容丰富的社区参与增强了自身的自主性,扩大了社区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被引入到城市社区发展和建设的实践领域。城市社区治理以其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与合作化和资源配置的动态化与互补化优势,逐渐成为当下推进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这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内涵信任、规范和网络的社会资本为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绩效提供了深厚的精神资源和制度支撑,是新形势下实现城市社区善治的动力源泉。新形势下,在城市社区内塑造普遍信任、加强规范社会资本建设、发展参与网络,成为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冲突"善治"的实现,必须以丰富的社会资本为基础,推进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共治。作为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本、人力资本、网络资本在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中分别扮演着"指南针"、"疏导员"、"关系网"的重要角色。然而,先天不足、能力不足、支撑不足,造成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困境。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法律保障,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培育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志愿参与制度化,是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党委、政府服务群众及社会治理的基础场域。针对基层治理中的协同治理问题,北京市大兴区创设的社区联播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社区治理过程中,通过信息网络化传播促进居民知情、调动居民参与,为基层治理搭建起协同治理的纽带桥梁。文章对社区联播赋能社区治理的逻辑进行分析,并认为随着基层治理转型,信息传播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通过信息联通做好政策传播工作,以此促进居民参与,提升政社互动水平,推动基层以信息联通互动深入促进社会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现代分支领域,充分整合社区各种资源进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区居民、社区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与时俱进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建美丽社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基层自治的推进,居民业主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以城市社区居民业主的社会经济地位、政治身份、产权状况、权利意识及社会资本为变量,分析其对社区居委会、业委会选举以及社区治理活动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业主的年龄、收入、党员身份、产权、权利意识等对他们参与居委会选举有积极的显著影响,但对参与业委会选举的影响并不显著,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和产权的影响并不如理论推测那样显著。教育程度、收入、产权、权利意识及信任程度之外的因素对社区治理活动参与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福分组织具在社会基层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有利于扩大居民参与,提高居民素质,提高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社区群众的民主意识,有利于深化社区服务,进一步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具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区服务共同生产在社区服务供给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激发公众社区参与之外,也有助于提升社区服务供给绩效与规模。通过上海市R社区微更新项目探索社区服务共同生产的形成机制,发现:个人性和结构性因素、催化性因素、激励性因素和反馈性因素共同构成社区服务共同生产的形成机制。社区居民在个人参与需求、责任感与关联感,以及社区社会资本和参与网络的驱动下,受到触媒作用和社会学习的催化,并得到基层政权的物质资源和政治资源赋能,从而形成共同生产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社区为参与者提供的内外部激励因素,以及从阶段性参与反馈中得到的效能感,能够进一步使社区服务共同生产形成持续性的闭环。因此,社区服务中不仅需要拓展公众参与的效能和空间,也需要基层组织转变引领机制,进一步赋能和助推公众的共同生产行动,在满足公众对美好社区生活向往的同时,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参与式治理是新形势下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强调多方联合,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其中包括政府、基层自治组织、NGO、社区居民个人等主体.参与式治理模式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然而由于传统官本位思想,社区治理模式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居委会落实工作的一维模式,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成效微乎其微.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居民参与治理的现状及原因,试图探讨借助社会工作方法,促进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促进社区治理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活跃的公民参与不仅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持条件,也是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指向。作为衡量单位制解体后社区公共空间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参与系数的高低决定了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强弱以及社区治理的绩效。因此,研究社会参与网络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社区治理绩效和促进社区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的差序人际联系形塑了社会精英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角色,在社区社会资本凸显重要性的社会治理格局下,占据优势资源且规模日益壮大的城市精英居民能否显现社会价值?研究发现居民在凝聚社区社会资本时受到客观精英地位的正向资源支持和主观精英认同的负向认知约束,且伴随认同偏差机制的选择性强化。第一,精英居民借助客观精英地位可凝聚更优社区社会资本;第二,主观精英认同会削弱居民社区社会资本凝聚;第三,相较于非精英居民,精英居民受到精英认同的负面影响更小,因而在精英地位优势和精英认同下偏的双重加持下凝聚更优社区社会资本。在中国社会治理实践中,精英超越了“寡头”和“能人”的极化判断,呈现公共面向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需要社区所有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社区自组织立足居民自治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关系网络,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力量。在治理实践环节,主体角色、机制建设、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症结性问题影响了自组织的能力发挥。治理效能的提升亟需不断提升自组织动员能力,促进社区居民有机融合,让其真正嵌入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塑造中,共同助推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