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镇居民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是当前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的分析,本研究从职业类别、职称、管理级别、国家行政级别、主管/挂靠单位级别和单位类型等方面探讨了城镇居民在职业流动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在职称的变动、管理位置的变动、行政级别的变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较之女性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不同性别的居民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的,男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全国基线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人健康水平存在整体差异和性别差异,男性老年人健康水平好于女性老年人。基于对社会经济和社会政策因素影响的分析和非市场因素作用的探讨,传统性别角色规范是老年人健康水平性别差异的根源,现代经济—机会报酬体系加深了老年人健康水平性别差异,城市老年人健康水平性别差异是累积效应的体现。性别角色分工具有累积影响,健康水平是表现之一,劳动力市场地位相对较弱使女性的经济报酬差于男性,而家务劳动付出又未得到相应认可,损耗却反映在健康上,从而女性健康水平差于男性。从根源上发现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健康水平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缩小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促进全民福祉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批判理论引人注目亦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运用解构这一方法,对官僚制行政各种看似寻常实则遮掩假象、存在不公正、不自由的语言做出检验,以此激发与指引公共行政变革,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和对话,张扬公平、人权等价值理性。批判理论的解构方法亦可以借鉴于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语言的分析,并且同样可总结其制造社会不公与权利缺失的三个层面的问题:藏匿假象的语言符号、官僚独白的语言方式、男性气概的语言取向。正基于此,语言再造须作为转型期公共行政变革的基础性措施,并相应要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凸显权力语言符号的公共性,抵制假象;从官僚独白走向多元合唱;改造公共行政的语言取向,增添女性色彩。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CGSS2010)的数据与政治效能感的二维概念框架,对大陆女性居民政治效能感状况及其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就政治效能感而言,女性在内在政治效能感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得分上均不及男性;在政治参与方面,女性在基层选举、依法抗争和社区参与中存在同男性相比相对不足的现状;二元Logit回归模型及性别与效能感的交互效用模型表明,政治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在整体上有助于解释女性在政治参与活动中的相对不足现状.  相似文献   

5.
浅论女性话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女性话语是女性意识的反映,标志着女性对男性传统话语霸权的反抗与反拨,而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对自身作为一个相对于男性的群体、对自身所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识.如果性别不会消失,性别或社会性别差异就会永远存在.强调女性主体性,不仅要改变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关系,而且要改变女性对于国家的从属关系.女性话语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股重要思潮,对于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影响重大。公共行政学科的百年发展历史是理性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作为两大主流思潮,影响着公共行政学科的产生和演变,使公共行政学科长期处于二者的钟摆之间。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社会解构和价值批判直接促成了公共行政社会建构主义途径的产生。公共行政学领域中理性、反理性和公共理性三次理性范式的变迁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宪政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种研究途径的演化,继而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科的自我完善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价值具有解放与发展的基本意义,以人为本的价值优先为社会性别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女性伦理应强调包容性别差异与尊重个性发展之上的、扬弃男女二元对立的整体和谐。“核心”是价值的客观性的体现,强调女性伦理的实体传统,重视家庭对于实体建构的意义。价值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把握女性主体特点,体现价值的主体性。女性对于社会伦理具有独特贡献,应把握并体现其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差距造成女性参保率低,意味着女性享受社会保险的人数少于男性;二是收入差距造成女性缴纳社会保险费少,意味着女性退休后养老金低于男性.改变社会保险中的性别差异,应从社会政策入手,包括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培训政策等,从而提高女性劳动竞争力和就业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险覆盖面;积极研究制定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利益的退休年龄政策.  相似文献   

9.
保险需求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女性在各方面也更重视自我保护和对自身利益的争取.从人寿保险公司的一组样本数据回归可以看出,保险需求和性别差异有密切关系,男女两性的保险需求差异可以从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在人口和社会特征方面的性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这种存在是解决老龄问题和从事社会性别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特别是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和长表,以及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万分之一微观数据的基础上整理出的其中一部分老年人信息,可以揭示和反映中国老年人在各类特征上的性别差异。分析主要针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龄、教育、婚姻、居住方式、主要生活来源和健康的性别差异展开,既作了双变量和三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也作了多变量分析。多元分析发现,在低龄老人中女性健康状况要好于男性,在高龄老人中女性健康状况比男性更差;女性无论在低年龄还是高年龄都比男性更依赖与子女同住;男性在低年龄时比女性更依赖最低社会保障金,女性则在高龄时比男性更依赖最低社会保障金。  相似文献   

11.
转义(trope)和类比(analogy)是女性主义叙事意识形态阐释的核心逻辑,是对男权主义传统的“性类比思维”进行逆向类比推理,从底层思维逻辑质疑二元对立模式,受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思想学术界研究范式转型的深刻影响。以“个人的即政治的”理念变迁、伍尔夫叙事的价值之争、对《笑忘书》的意识形态阐释为例,可见女性主义理论批评从理念、理论批评到阐释案例不同层面以类比转义方式解构“二元对立”。借助类比转义,女性主义叙事的意识形态阐释得以深入揭示类比叙事、二元对立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等深层社会意识和文化符码,但也可能因推理方式本身的缺陷出现主观偏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出发,通过她们自身的经历以及近乎疯狂的叙事方式,折射出创作主体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的反思,揭示了处于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和主流文化双重压迫下的华裔女性所受到的身心摧残,并试图冲出重围,寻求她们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以此颠覆二元对立的单一身份。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英美人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性别不同,自然会产生性别差异。研究英语中的性别差异时,不仅要涉及语法和词汇,而且要分析语言使用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偏见及其根源。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阐明英语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言语交际行为上的种种表现,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二、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1.语音差异人类的发音器官是声带,声音的高低和声带有关。男性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时声音比女性低。在语音上,性别差异主要反映在实际音值上。如:北京有些青年女性(也有少数中年女性)把舌面音tc、tch、c读…  相似文献   

14.
女性群体的公民参与研究——基于性别角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的公民参与是关乎女性权益的重要方面,但在公民参与的事实领域,女性代表的构成比例远远小于男性.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分析,从性别角色的视角探讨了公民参与的性别差异.在运用多种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本身不是影响公民参与的主要因素,双性化模型的性别角色有更理想的公民参与表现.根据研究结果,要提高女性的公民参与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女性发展出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杜夫海纳美学中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夫海纳美学思想反映了他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一种“准主体”,强调审美主客体之间是二元合流的姻亲关系,从而消解二元对立,使主客体关系走向和谐;借助意向性思维,杜夫海纳将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统一起来,并指出审美主客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从而进一步明晰了人们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他还把知觉与想象视为使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得以贯通与融合的重要途径。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实现了美学理论建构从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并给美学研究以方法论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福克斯等人提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先锋派。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采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对现有公共行政模式即官僚制以及其替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立在真实、真诚、诚实和坦诚的对话基础上的话语理论。该理论不仅为克服西方行政理论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两难选择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当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实际的操作方式和践行过程,妇女解放途径必然需要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服务于一定的目标,而在二元对立思维引导下的构建,只会使其自身走入困境。因而,追溯妇女解放问题之产生根源,实施定位于人的视角的教育,促进女性介入社会主流领域以及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才是其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既具有温柔、极富同情心和极易动感情等女性特征,又具有积极主动、勇敢坚强等男性特征的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传达了她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并折射出"双性同体"的特征,对瓦解父权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女权主义和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阐释达夫妮.杜穆里埃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以《蝴蝶梦》为例分析其看待两性关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不仅要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资金和物质援助,还要使每个人公平地享有参与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分析发现,老年女性个人经济收入、养老保险水平、医疗保险水平均低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生活照料需求率高于男性,但是照料需求的满足则明显低于男性;老年女性基层政权参与度、社会事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均有待于提高。因此,建议从提高老年女性的经济收入、纠正社会保险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缓解女性服务需求不足现状、提高老年女性对基层政权建设和各类社会事务的认知度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入手,建构性别平等的社会养老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不仅要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资金和物质援助,还要使每个人公平地享有参与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分析发现,老年女性个人经济收入、养老保险水平、医疗保险水平均低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生活照料需求率高于男性,但是照料需求的满足则明显低于男性;老年女性基层政权参与度、社会事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均有待于提高。因此,建议从提高老年女性的经济收入、纠正社会保险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缓解女性服务需求不足现状、提高老年女性对基层政权建设和各类社会事务的认知度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入手,建构性别平等的社会养老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