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永新人民富于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新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全红县,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毛泽东、朱德、陈毅、任弼时、萧克、王震、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永新战斗和生活过。永新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通过三湾改编,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南下支队(三五九旅一部)从延安出发,途经7个省,历时688天,于1946年9月27日回到延安,行程两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毛泽东称之为“第二次长征”。 毛泽东精心部署,谋南征。嘱王震做好全军覆没的思想准备 1944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7个年头,毛泽东在延安精心筹划新时期战略部署,确定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方针,计划四路大军分别向华南发展,其中王震  相似文献   

3.
正王震,人称"胡子上将"。17岁时结识毛泽东,打那以后,两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非常器重王震,认为他第一政治可靠,第二能够完成任务,第三勇敢,第四不怕牺牲,每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都要与他面谈,王震总是由衷地表态:"我听主席的!"王震在谈及与毛泽东的交往时,喜欢用一个词:"追随"。  相似文献   

4.
对《王震关于新疆军区一九五二年生产计划的报告》的批复(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毛泽东王震同志并告仲勋、宗逊同志各中央局,各大军区:(一)王震十二月十四日的报告收到,我认为这个报告是正确的。除最后一条外,可以向分局扩大会和军区生产代表会议提出。(二)在...  相似文献   

5.
王震,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王胡子”。两人的交往和友谊,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十年代初期。一、赴苏留学,毛泽东不忍放行推心置腹,毛、王交谊非浅1931年,王震任湘赣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时,组织上曾准备派他去苏联学习。最后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王震者,湘赣人也。”言下之意,湘赣的革命斗争正需要他。于是,王震留了下来,参  相似文献   

6.
"文革"初期,身为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受到猛烈的冲击。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与保护,王震在"文革"初期始终没有被打倒、批臭,属于"挂起来"、"靠边站"之列。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6,(10)
正1949年,王震率领10万官兵进军新疆,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与剿匪活动,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肯定。新疆,王震的荣耀之地。"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红娘,唱主角,为那里的各族人民做好事"1949年初,我军挥师西进,新疆的解放指日可待。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已经定在了新中国的建立上。会议期间,王震向毛泽东请缨:"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一切需要去的边疆去,  相似文献   

8.
翻开毛泽东与开国上将王震半个多世纪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其中处处都闪耀着军事智慧与英雄豪情、革命理想与真诚奉献的灿烂光辉.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震赤胆忠心,雷厉风行,功绩赫赫.特别是在保卫党中央、毛泽东的历次战斗中勇往直前,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王胡子".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袖和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与不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他对王震十分赏识器重,这在众多的开国将帅中也是比较突出的。而王震对毛泽东非常敬仰和崇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同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毛泽东一边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4,(1):11-12
<正>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关羽与张飞:“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毛泽东引之论王震:“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王震凡受领作战或建设任务,必蓄胡留须,不达之不净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年谱》写道:毛泽东1940年“4月6日同王稼祥致电贺龙、关向应、王震,指出:李文第九十军原定渡河进攻陕甘宁边区,后经我方质问蒋介石、程潜、阎锡山,同时动员加强河防,知我方有准备,故已改变行动。现判断李文部进攻的危险暂时已经过去。” 笔者认为,该电的时间不可能是1940年4月6日,而应当是同年5月6日,因为4月正是电文所说“李文部进攻的危险”时期,至5月初毛泽东才断定危险“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12.
印象恩来     
晏资明  文中友  李正平 《党史文苑》2008,(3):F0003-F0003
莲花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5个“全红县”之一),是湘东南特委、苏维埃政府和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主要驻地之一,也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临时省委驻地。毛泽东、方志敏、朱德、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王震、肖克、项英、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1927年9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攻克莲花县城后,  相似文献   

13.
余玮 《党史纵览》2022,(1):7-12
来到江西 1969年10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为配合战备需要,中央决定把一些人员从北京疏散到外地,其中包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也被疏散到了江西.据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回忆,在中央作出上述决定后,毛泽东曾对汪东兴指示:"要把陈云、王震他们放在交通沿线,来去方便."毛泽东还说:"万一打起仗来,要...  相似文献   

14.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南下支队(三五九旅一部)从延安出发,途经7个省,历时688天,于1946年9月27日回到延安,行程两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毛泽东称之为“第二次长征”。  相似文献   

15.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按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王震率三五九旅胜利突围,北返延安。毛泽东把接应王震部北返的任务,交给了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治委员习仲勋。在短短的30多天时间内,毛泽东九次写信给习仲勋,对部队指挥、兵力配置、行军路线、物资保障等,都作了细致、精当的部署。这九封信反映了毛泽东高超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军事指挥才能,也反映了最高统帅对前方将士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贾巨川 《党史文汇》2006,(12):16-20
毛泽东一生写过大量书信,绝大多数收入<毛泽东书信集>.1978年12月20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到1946年夏秋,毛泽东先后给自已写过九封亲笔信.但在公开出版的<毛泽东文集><毛泽东书信集><毛泽东军事文集>等著作中尚未见收录.笔者和有关方面在编写党史丛书过程中,从中央档案馆查得了毛泽东这九封书信的手迹.这段历史虽已过去了60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和王震、习仲勋也先后作古,但今天重温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尤觉寓意深远、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17.
莲花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5个"全红县"之一),是湘东南特委、苏维埃政府和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主要驻地之一,也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临时省委驻地。毛泽东、方志敏、朱德、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王震、肖克、项英、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10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演绎出了无数悲欢离合、政治浮沉的故事.30年前的1973年2月,邓小平从羁旅之地江西奉召回京,重返政治舞台,便是最耐人寻味的故事之一."文革"后期邓小平的复出,有复杂而微妙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多次评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为邓小平的复出提供了历史机遇;周恩来、王震、叶剑英等积极为邓小平复出牵线搭桥;邓小平也主动抓住了复出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93,(Z1)
1954年春,陈毅从上海奉调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一天上午,新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去看望陈总并辞行。两人过去虽没有共过事,但王震对陈毅却十分尊敬。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开玩笑地对王震说过:你是陈毅的崇拜者。陈毅对王震就任新职,颇多勉励之语,并以“刻苦问学,变化气质”八  相似文献   

20.
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时1 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最早进行长征的是红六军团。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的率领下,从湘赣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